让语文高效教学在生活这片沃土中绽放异彩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jiushixin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高效的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一、高效识字教学,饶有情趣的生活化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多,如何让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横、撇、竖、捺中学得高效、饶有情趣,灵活识字,尽快地进入阅读阶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多年的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使我明确到:在词串识字教学中,应从整体入手尽量让这些字在学生的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
  我在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等春天的典型事物和景象的识字课时是这样安排的:
  我一边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一边用多媒体手段显示老师和学生去郊外、去田野找春天的场面,让学生说说此时此刻的感觉。有的说:“四周的景色,美极了!春姐姐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到处生机勃勃,小草和花儿睡醒了,还伸着懒腰。”有的说:“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绿叶中,在布谷鸟的叫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美丽的春姐姐。”这时候老师马上要求学生拿出词语卡片,同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贴到黑板上,贴好后再一起读一读,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正确。”有的说:“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冰雪融化了,春雨淅淅地下,泉水叮叮咚咚……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布谷、蜜蜂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几多生趣;梨花、杏花、桃花张开笑脸,为春天增色添彩!”学生们纷纷说自己感受春天美。这时,教师适时小结:“春天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春天的声音变化无穷,桃花盛开,柳树发芽,‘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枝红杏出墙来’,只要留心,到处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春雨沙沙下,小溪叮咚响,蜜蜂嗡嗡叫,布谷报春忙,只要留心,到处都能发现动听的乐曲。你们看春天多美呀!我们应该怎么读呢?”学生纷纷说:“我们应该轻轻地读,不要打扰春姐姐!”在这样的饶有情趣的课堂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跳跃、灵性在升腾……正如前苏联审美教育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说的那样:“这不是单纯的理解,也不是简单的评价,而是活跃的直接感情。”在这充满着情感的情境中进行实际、高效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变负担为享受、变苦痛为快乐、变低效为高效。
  二、高效阅读教学,富有活力的生活化
  有位学者这样告诫我们:“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高效的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语言文字训练生活化,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时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所用的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的生活有联系。所以我在上语文课时,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如当推销员、导游、解说员等综合性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如:学习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新型玻璃》后,启发学生根据学到的围绕一个意思把话说明白的方法,让他们做“推销员”,把新型的玻璃介绍给“客户”,看谁推销得好。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描绘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通过这样采用多种生活化方式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既学得有味,巩固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又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
  三、高效习作教学,走进真实的生活化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习作的感悟也是如此。要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习作教育情境,让学生真实、生动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如去年的“六一”庆祝过后,我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意犹未尽,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六一”精彩延续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潇潇洒洒五六百字,感情强烈。看来“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在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这使我明白到只有激活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积累,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高效习作的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1品种与播期菠菜主要是秋播,8~9月播种,也可提前于7月或延迟至10月上旬播种,播后30~40天可分批采收,品种选择不严格,但早秋菠菜宜选用较耐热,生长快的早熟品种,如犁头菠、华菠1
文言文年代久远,今天的中学生对其中的部分字词(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语法习惯(主要是文言句式)等都相当陌生,所以在教学中夯实学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书籍能力的关键。  一、创新教学手段,夯实知识基础  1. 引导自读求知,培养主体意识  教文言文时,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课文,课上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先认真自读:读课文,读课文下注释,读课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传记选读》属于新闻与传记系列。  一、把《传记选读》上成语文课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
“班”是学校集体的基层组织。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主要通过班级进行。班风好与坏直接影响校风的形成。因此,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班风建设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班风?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建设良好的班风?  一、精心组织、上好每周的班会课  班会课必须体现思想性、针对性、现实性、灵活性:(一)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富有教育意义,以理服人,以事例吸引人;要力避空洞的说教,言之无物。有的班主任只会说应该如何如何去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教学指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并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能够培养出自我学习的能力。从教学效益的角度讲,学生有无进步或者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尤其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课堂教学和
在"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中国式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户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有效率的灌溉单元。取消农业税后,随着村社组织退出共同生产事务,理性的、原子化的小农因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声言:我们人类都有着多元智能。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智能可以得到训练和加强,但亦会被忽略和减弱。他认为每个人至少有八大智能,分别为: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我尝试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小学英语句型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出发,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