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a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只限于老师的“教”或让学生“学”,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会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是广大教师的强烈愿望,也是教育的灵魂。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情感方面
  
  (一)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融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投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二、课内方面
  
  笔者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要少讲、精讲,鼓励学生多思考问题。因为教师讲得再多再好,也代替不了学生消化,学生要理解掌握知识,还得依靠自己学习、领悟。教师须明确“教是为了不教”。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也不对头,不愿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是过分依赖老师。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一)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与目的性,让学生懂得现在的学习是为了有利于将来进一步学习,为了将来更好地工作。学生明确了自学的目的性,才会调动起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刻苦钻研精神。
  (二)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指定进度,出示阅读提纲,讲清学生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共性问题,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安排学生自学,保证学生有半小时左右的自学时间,期间教师不要打断学生思路,只巡视课堂,个别解答疑难。阅读完成后组织全班汇报,交流讨论,以加深理解,纠正错误,而教师讲评,学生当堂知道学习结果。
  (三)处理好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教师在强调统一进度、统一措施来保证共性的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应充分注意差、中、优各类学生与不同思维类型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个别差异。教师应因人而异,运用不同的措施要求每一位学生,使快者快学、慢者慢学,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当然,在强调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独立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求师。
  
  三、课外方面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但仅仅靠课堂45分钟的时间还远远不够。大千世界处处有语文,我们不妨把视野引向课外,让学生到课外去吸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一)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等,并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定期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这样,一开始就让学生站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和文学大师进行交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营养。
  (二)让学生有选择地看电视、报纸,以新闻为主。比如:“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社会与法”等栏目必看,让学生从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教育,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然后写出心得体会与同学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活跃思维能力,丰富他们的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也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传授知识,数量有限;培养能力,受用无穷。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我们应该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鼓励,让学生自主去拥抱语文;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多下功,下苦功。
其他文献
我国古代《礼记·乐记》中说:“节奏,谓或作或正,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节奏即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课堂节奏指课堂教学过程松紧、快慢变化的规律。和谐的课堂教学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所以,如何把握历史课堂节奏,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对历史教师是至关重要的。课堂节奏的把握,关键在于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的把握。  一、教学环节要张弛适度  历
【摘要】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基层的实施者。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班主任工作正如孙子所言“阴阳燮变,机在其中”。在充满奥妙的班主任工作中,只有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巧施策略,班主任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关键词】创新思维班级管理获取信息民主和谐    班主任是学校机体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实现成长的社会化的重要基地,而班级管理是一项繁杂而又妙趣横生的工作,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
近几年来,思想政治学科开卷考试命题体现了新课改理念,集导向性、选拔性、创新性、科学性、人文性于一体,贴近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过有益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试题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育目标。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应考能力,我认真分析思想政治学科中考命题的特点,积极地探讨应对的策略。  一、命题特点  1.试题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融合科学和
美术教学在传统的模式下流传至今,都是属于一种模仿性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形似兼神似”,根本谈不上去寻求“异端”。这种教学思想长期以来压抑着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的想像空间、自由思维、独有创造性的童趣又怎么能发挥、发展呢?我们的教育步伐又怎样向前迈进呢?社会的需求又怎样实现呢?这迫使我们的教学不得不进行改革。    一、教学思想转变是教学创新的前提    1.现阶段的中小学
【摘 要】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毕生的追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精选适当教法”、“激发学习兴趣”、“讲究语言表述”、“重视信息反馈”等策略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效率 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让“铁”成“钢”,让“顽石”充满灵性,让“泥土”芬芳,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时代内涵。新课改给教学工作
对于英语学习来说,阅读即是源头活水,是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四点看法。  一、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课文时,泛读和精读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这一过程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去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写作目的和中心思想,回答教师提出的涉及课文主题或主要事实的问题。这就
科学类文章阅读是每年高考的一个大考点。几乎每个省份的考卷都有所涉及,它包括自然科学文章(科技文)和社会科学文章(社科文)两类。从高考实际看,全国卷2001年以前以科技文为主。从这之后.社科文开始作为现代文小阅读的材料,与科技文交替出现,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把握要点理清结构、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科学类文章阅读在高考中常以客观题为考察形式,近两年不少省份的命题由以前的四道题12分变为三道题9分,
课堂生成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超出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及时调整使课堂呈现生机勃勃的特点。有效的生成能使学生获得个性的发展,使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如何有效达成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成呢?    一、精心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    教学是一个有目标、计划的活动,教师须在课前对教学有清晰的思考和精心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刻印在他的意识里。”可见,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非常重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与积极性,我认为一定要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快乐地读书。让书伴着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精心挑选阅读材料  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谢尔盖·米哈尔科夫告诉我们:“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或
在初中语文课文和中考阅读理解的试题中,经常会遇到类似这样的题型: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因为这类题目能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解、分析文章内涵的能力,概括、提炼、表达的能力等。因此对这类热点问题指导老师应教会学生应对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明白“主旨”的含义及其作用。文章的主旨指通过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写作意图。也叫中心思想、主题、意旨。与其相应的基本作用是它能概括文章的内容,展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