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zh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等九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能力。为此本刊采访了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规划处处长秦昌威,对《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
  加快发展农村职教,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教育与职业》:九部门联合出台《意见》,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
  秦昌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新世纪以来,中央已出台8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中之重”。“十一五”期间,中央“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完善,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是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之一。
  当前,受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因的共同作用,农业农村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农产品供求进入紧平衡阶段,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农村劳动力进入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阶段,工农城乡关系进入互动增强阶段,农业形势好坏、农村发展快慢对工业和城市的支撑或制约日益突出,工业反哺、城市支持对“三农”的拉动日益明显。
  “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将迎来新的格局。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农业农村工作要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些新变化对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为此,教育部联合8个相关部门共同出台《意见》,对目标任务予以明确。
  《教育与职业》: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如何实现?
  秦昌威:农村职业教育要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坚持学校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逐步形成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实现这一目标任务,主要是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大幅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以及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包括办学模式创新、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评价制度创新等方面)来实现。
  提升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能力,努力培育新型农民
  《教育与职业》:《意见》提出要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其突破口在哪里?
  秦昌威: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
  一是重点办好一批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服务现代农业和新一轮“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优先扶持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创建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办好1000个涉农专业点,普遍提升农业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在13个粮食主产省、21个重点市、800个产粮大县、600个大城市郊区和蔬菜优势产区重点办好一批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特别要加大对水利、林业和粮食等行业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二是组建一批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需求分析、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培养培训、学生实习就业、企业职工在职培训和产教研一体化等优势,促进产教深度合作,共同推进涉农产业发展。
  三是落实和完善免学费等扶持政策。针对农业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的问题,提出落实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对口升学比例,推动各地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扶持政策,提高涉农专业学生到行业企业就业的巩固率,给予涉农专业毕业生创业政策支持。
  《教育与职业》:《意见》对农民技能培训提出了哪些要求?
  秦昌威:一是加强三教统筹,推进农科教结合。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升农村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就业创业能力,每年计划开展各类农民和农民工培训8000万人次。
  二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职业教育培训网络。配齐专兼职管理人员,依托县级职教中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乡村中小学,以及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三是推广培养培训新模式。针对农民学习特点,推广“送教下乡”“流动课堂车”等培养培训新模式,组织实施分类培训,增强培训实效性。
  建立稳定长效保障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教育与职业》: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条件,《意见》对此如何要求?
  秦昌威:一是加强农村、农业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培养培训,推动教师配备比达标,健全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支持涉农企业中技术骨干、带头人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努力提高教师待遇。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农业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农村、农业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确保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较大幅度增长;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倾斜力度;加快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推动地方政府统筹安排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多渠道筹集资金,规范经费管理使用。
  《教育与职业》: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不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的全力推进,也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意见》在这方面有何规定?
  秦昌威:《意见》中明确了发展涉农职业教育的环境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教育部门与涉农行业部门共同推进农业职业教育的工作机制。落实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省级政府宏观指导、市(地)级政府统筹发展、县级政府主要管理”的职责,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分工协作培育新型农民的工作机制。健全东部与中西部、城市与农村的職业学校合作办学及结对帮扶机制。三是联合开展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工作的专项督查。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活动,表彰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其他文献
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是中小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谋略之一,是企业适应变化需求,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提出的“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当前,我国高职生就业市场出现了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企业在人才市场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岗位大量空缺;另一方面,大量高职生闲在家中,毕业很长时间后都未能就业。形成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根源是近年来高职教育过度追求“短平快”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发展之初,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职教模式的同时,也积极摸索创建适应国内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进行教学改革。然而规模扩张的同时,
从选地整地施肥、起垄覆膜、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环节介绍了旱地辣椒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近几年陕西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制约体育改革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陕西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为陕西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体育教学模式 现状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8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
在区域粮食安全视角下,对甘肃省粮食供需平衡态势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线性趋势预测法对2019—2025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及供需安全预测,提出结合粮食功能区的划定,保障粮食耕地面
目的:建立复合包装材料中2,4-二氨基甲苯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蒸馏水煮沸回流1 h,正离子扫描(ESI+)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外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而导致的“同股不同权不同价”现象。不同的利益导向造成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分置,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对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极其不利。截至2004年底,我国上市公司的总股份为7149.43亿股,其中非流通股数为4542.91亿股,占63.54%,而其中国有股份占74%。股权分置
文章根据连云港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点,结合连云港地方经济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需要,分析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提出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