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央空调》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bca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中职中央空调课程是中职学校制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课程,在教育部最新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中属于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安装、操作、调试、维修和维护及管理中央空调系统的能力。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的专业技能,最终将影响学生的就业。同时,中央空调课程的教学效果还关系着学生的升学。经调查,珠三角地区开设制冷和空调专业的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目标主要倾向培养暖通空调工程方面的人才,开设的课程多与中央空调相关。因此中职制冷专业学生要进行对口升学,就必须具有扎实的中央空调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高层次的学习。
  鉴于中央空调课程的重要性,笔者于2017年5月在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研究会主持立项“中职制冷专业中央空调课程建设研究”的课题,经过详细调查,发现课程存在一些教学问题,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中央空调课程教学问题及分析


  中职中央空调课程的教学问题可从两方面进行发现。一看教学过程,观察课堂的教学情况;二看教学结果,反馈课程教学的成效。
  先看教学过程。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上仍以讲授的方式为主,讲得激情洋溢,但多数学生马虎应付,不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少,没有营造出积极互动的课堂气氛,达不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再看教学结果。首先从主观上看,选取我校15级、16级制冷专业学生进行中央空调课程的兴趣、学习意向及学习效果和满意度等方面的课后问卷调查,反映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收回的177份问卷,进行汇总、分析,学生表示对课程感兴趣,但学习效果不理想。并且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不是很满意,认为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然后从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客观上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我校15级的两个制冷班的同学的期末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中央空调课程期末成绩的分布图(图1所示),成绩呈正态分布,但成绩优良的学生极少。分析得出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实训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偏低。在实训考核时,发现学生的操作不够规范,最大的问题是工艺和效果不好,导致评分较低。而期末理论笔试主要考查中央空调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分析发现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些教学问题,归纳出三方面的原因。

  (一)學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低
  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普遍要低是铁一般的事实。他们的理解能力、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普遍较差。这使他们学习中央空调课程带来很大的困难。因为中央空调课程诸多关键知识都需要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在实训课中发现,综合素质差的学生往往意志力薄弱、自我要求不高。短期的实训课又很难培养出学生吃苦耐劳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从而导致学生完成的实训任务的工艺和效果不够好,实训成绩低。
  (二)课程的教学标准不明确,课程的内容广且难
  中职中央空调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以新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来看,中职中央空调课程的内容综合,并基本涵盖了教学标准中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的所有课程。而且,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课程较难的设计方面的内容都无不让他们“头晕转向”。另外,中职中央空调课程的教学标准和培养方案还不明确。没有统一指导性的教学标准,各中职学校只能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并开展教学,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三)教学方法不适用,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
  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的方法和形式单调、枯燥。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进行适合的教法设计,难于调动学生。尤其在实训课,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操作,就很难提高学生的技能,从而达不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三、中央空调课程教学策略研究依据

其他文献
一、前言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的文件,明确幼儿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的内容和方法,幼儿师范生必须经过严格的国家资格考试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书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特别是数控复合加工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主动适应新技术、新工业、新材料发展,中职数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