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同道合称同志,相帮相思曰朋友,情同手足为兄弟。李志英是我的校友,是我步入政界的引荐人,又是我入党的介绍人,从教育局工作开始在一起,他管人事,我在视导室,以后又在县委、县革委政工组共事多年,彼此之间这三层关系都至厚不薄。他从县政协副主席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我们仍有较多的交往。前不久,收到了他的诗作《枫叶集》清样,我从头至尾详细地阅读了一遍,品味了一番,心情如东海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既为他的大作即将付梓高兴,又倍觉钦羡,但更多的还是感受,索性借此以叙。
中国古人曾言:"积极而发。"我的这位挚友积数十年之实践、经验、学识,一发而成巨卷,实乃成熟的标志。此举也许是一般老年人的共同特点,但用诗歌这种形式把自己积累至极的东西抒发出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在老年层中为数也不是很多的。人的一生由幼而青,而壮,而老,这是自然规律,谁也逃脱不了。但是,老年这个阶段,并非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老而不化,老而无能,老而多余,老则累赘。我认为,老年这个阶段,在人生过程中,是最成熟和最可宝贵的一个阶段。我的这位有胆有识的朋友和许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人士的实践,都已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愿我们的老年同志,能够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而不要自暴自弃,须知"官无终贵,民无终贱"、"老骥伏枥"、"老马识途"这些最浅显、最朴素的道理,发扬"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需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发挥自己的长处,继续造福社会,使自己这个人生最后阶段活得更充实、更光彩。我曾记得有一位同志说过:"人不动,会懒;脑不动,生锈。"而运动、兴奋和创造力是大脑最好的运动形式。为了老年同志的健康长寿,更为了给年轻一代留下长久的思念,我们何不假此盛世而大发特发呢?此其一。
其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不是青壮年的专利,"情"更是老年人的资本。他们经过艰难一生的磨炼,更知无情寡义是人之所忌,热情大度是仁爱、知礼之本分和体现。所以,笃情缠绵于事和人是我这位挚友成熟的又一表现。如果谁对此持有怀疑,不妨翻阅翻阅这本《枫叶集》,欣赏领略一下志英同志是怎样抒发他那出自内心既深沉而又浓烈的情感,便会得到答案:
对我们伟大的党,他情真意切,高歌颂扬;对我们古老而又新生的祖国,他激情昂扬,放声歌唱;对我们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每有成就他就豪情奔放,文字激扬;对抗击日军侵略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他情有独钟,树碑永志;对与他在一起工作的上下左右、老少中青,情深意厚,坦诚相见,有鼓励也有鞭策,有褒誉也有批评;对生他养他的父母以及岳丈岳母的养育之恩,无不留下了令人敬慕的文字......所有这些,不仅涵盖了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等方方面面,而且所用文体也涉及到格悼律诗、自由体诗、抒情长诗、婚寿贺词、演讲文稿以及哀悼逝者的诔文、挽联、碑铭等形式,堪称是一位有情有义、重情重义,又善于随时随处抒发情怀的能者和智者。
其三,品读《枫叶集》,我还有另外一个感受:我的这位朋友,在其内心深处似乎蕴藏着一股熊熊燃烧、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那就是他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己明白确立奋斗志向,不断地鼓舞自己树立凌云壮志,并付之以行动。那么就请读者拭目一看:
他在《颂党》一诗中是这样写的:"改革开放求发展 / 科教兴邦成果硕 / 宗旨信仰永坚定 / 特色理论开先河。"说得多么铿锵明确。他在《自述》一诗中又写道:"出身贫贱志弥高 / 愿效前贤把国报。"报国之心昭然纸上。在《读改进党风随想》一文中更表明:"年近古稀说是非......",其后,他便旗帜鲜明地鞭打贪污,轰炸贪官,所向披靡,无所畏惧。一位襟怀坦白、坚贞不渝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耸立在我们面前,可佩、可敬!
写到这里,我愿以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坦言的"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两句,同该书的作者与读者共勉。
最后,再容我赘言几句,对于诗歌,我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不敢也没有资格妄加评论,出于友情,我写了上面这些话,对《枫叶集》的出版,表示由衷的祝贺,对读者则寄予美好的希冀。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还望读者不吝指正!
2003年5月23日于古尧都平阳
(责编 祖肖)
中国古人曾言:"积极而发。"我的这位挚友积数十年之实践、经验、学识,一发而成巨卷,实乃成熟的标志。此举也许是一般老年人的共同特点,但用诗歌这种形式把自己积累至极的东西抒发出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在老年层中为数也不是很多的。人的一生由幼而青,而壮,而老,这是自然规律,谁也逃脱不了。但是,老年这个阶段,并非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老而不化,老而无能,老而多余,老则累赘。我认为,老年这个阶段,在人生过程中,是最成熟和最可宝贵的一个阶段。我的这位有胆有识的朋友和许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人士的实践,都已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愿我们的老年同志,能够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而不要自暴自弃,须知"官无终贵,民无终贱"、"老骥伏枥"、"老马识途"这些最浅显、最朴素的道理,发扬"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需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发挥自己的长处,继续造福社会,使自己这个人生最后阶段活得更充实、更光彩。我曾记得有一位同志说过:"人不动,会懒;脑不动,生锈。"而运动、兴奋和创造力是大脑最好的运动形式。为了老年同志的健康长寿,更为了给年轻一代留下长久的思念,我们何不假此盛世而大发特发呢?此其一。
其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不是青壮年的专利,"情"更是老年人的资本。他们经过艰难一生的磨炼,更知无情寡义是人之所忌,热情大度是仁爱、知礼之本分和体现。所以,笃情缠绵于事和人是我这位挚友成熟的又一表现。如果谁对此持有怀疑,不妨翻阅翻阅这本《枫叶集》,欣赏领略一下志英同志是怎样抒发他那出自内心既深沉而又浓烈的情感,便会得到答案:
对我们伟大的党,他情真意切,高歌颂扬;对我们古老而又新生的祖国,他激情昂扬,放声歌唱;对我们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每有成就他就豪情奔放,文字激扬;对抗击日军侵略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他情有独钟,树碑永志;对与他在一起工作的上下左右、老少中青,情深意厚,坦诚相见,有鼓励也有鞭策,有褒誉也有批评;对生他养他的父母以及岳丈岳母的养育之恩,无不留下了令人敬慕的文字......所有这些,不仅涵盖了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等方方面面,而且所用文体也涉及到格悼律诗、自由体诗、抒情长诗、婚寿贺词、演讲文稿以及哀悼逝者的诔文、挽联、碑铭等形式,堪称是一位有情有义、重情重义,又善于随时随处抒发情怀的能者和智者。
其三,品读《枫叶集》,我还有另外一个感受:我的这位朋友,在其内心深处似乎蕴藏着一股熊熊燃烧、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那就是他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己明白确立奋斗志向,不断地鼓舞自己树立凌云壮志,并付之以行动。那么就请读者拭目一看:
他在《颂党》一诗中是这样写的:"改革开放求发展 / 科教兴邦成果硕 / 宗旨信仰永坚定 / 特色理论开先河。"说得多么铿锵明确。他在《自述》一诗中又写道:"出身贫贱志弥高 / 愿效前贤把国报。"报国之心昭然纸上。在《读改进党风随想》一文中更表明:"年近古稀说是非......",其后,他便旗帜鲜明地鞭打贪污,轰炸贪官,所向披靡,无所畏惧。一位襟怀坦白、坚贞不渝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耸立在我们面前,可佩、可敬!
写到这里,我愿以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坦言的"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两句,同该书的作者与读者共勉。
最后,再容我赘言几句,对于诗歌,我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不敢也没有资格妄加评论,出于友情,我写了上面这些话,对《枫叶集》的出版,表示由衷的祝贺,对读者则寄予美好的希冀。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还望读者不吝指正!
2003年5月23日于古尧都平阳
(责编 祖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