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做最重要的事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埃德·赖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
  在赖特9岁那年的冬天,有一次他跟叔叔在雪地上走了很远的路。途中,叔叔让他回头看他们留下的两串足迹,说:“你的脚印太没有目的性了,一会儿偏向那些树木,一会儿又折到栅栏边,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还要赶路。你看我的脚印多么笔直,知道原因吗?因为我时刻都没有忘记做重要的事情。我希望你一辈子也别忘了我的话!”
  “我从未敢忘记,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以后无论做什么,每天都不要忘记做最重要的事。后来我设立了目标——建筑设计,这就是我今生每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赖特谈及他的人生时这样说。
  其实,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赖特遭遇过很多坎坷。1914年,一个精神病人放火烧了他在威斯康星州精心设计的建筑;1925年,他重新設计的建筑因为漏电再次被烧毁。然而他知道,他来不及蹉跎,因为总有最重要的事情要做——他一生共做了1100个设计,为世界造就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建筑佳作。即便是在赖特去世的前一年,设计桌上还有166个项目在等着年逾90岁的他去做。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赖特是成功的。他留给后人的人生财富就是:每天做最重要的事情,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琐碎中。
  适合话题:成功;心态;人生哲学
其他文献
2018年11月30日晚,浙江乐清一位11岁男孩的家长报警称孩子在放学回家途中失联,并悬赏重金寻子。12月5日,警方通报孩子已找到,失踪系其母亲报假警,此次“失联”事件是男孩母亲故意所为。  【素材分析】  用大众的善心作为自己考验他人的工具,这种行为令人寒心不已。而浪费公众力量去为自己的任性埋单,也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为自己的鲁莽行为埋单。  【适用话题】  公众力量;善心;反转;法律意识  时
炎炎酷暑,在甘肃东北部的腾格里沙漠中,一条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接水长龙正蜿蜒在沙丘上,给脚下刚种上的幼苗浇水。这支队伍是由40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学生组成的。  今年暑假,由南航牵头的“绿勤行”团队再次启程,集结了来自西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等14所高校的104名志愿者,分两批前往沙漠腹地。“七月渡沙,深入不毛”,共进行长达32天的治沙工作,为腾格里沙漠再添一抹绿意。  从
内容提要 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代史论域深具影响的“宋代近世说”,以贵族政治的式微、平民势力的高涨为指归,从广义文化视域揭橥宋代开启中国的近世。是说参考欧洲历史分期,深入中国文化的内在理路,形成“多元近世”观。分疏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形成的内、外部契机,反思是说引出的种种问题意识,以期洞见中国现代思想曲折展开的历程,进而重新省思中国现代性。  关键词 内藤湖南 宋代近世说 多元的近世  〔中图分类号〕
在美国东部的一些地区,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测试题。  一个营销培训老师,有次在给学员授课的时候,向学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家体育用品商店来了一个聋哑人,要买一副滑雪杖,他冲售货员做出滑雪的姿势,售货员递给他一副滑雪板,他摇了摇头,又做出手拄滑雪杖的样子,售货员这才明白過来,给他拿了一副滑雪杖。那名聋哑人离开后,又有一个盲人进了商店,他是来买拉力器的。我的问题是,这个人要买一个拉力器,使用什么方
一座孤岛上有一条年代久远的古船,关于它的故事,已经在岛上流传了很久。它那高大的船身、精巧的做工、班驳的红漆、紫青的摇桨……无一不在向世人展示着它曾经的荣光与如今依旧强大的实力。  紧挨着这条古船的,是一根刚被人砍伐下来的木墩,它不像其他木墩那样粗壮笔直,而是纤细歪斜的,这也是它被无情地遗弃在这座孤岛上的根本原因。  自从木墩被遗弃在这座孤岛上,古船就不时地讥讽和嘲笑这个新伙伴,不外乎嘲笑它样子丑陋
我从梦中醒来,安静地坐在床上,脑海里还在不停地浮现梦里的场景。高三劳累的光阴恍如昨日,细细品来,的确别有一番滋味。自我的放纵使我高二时的成绩一直在走下坡路,但是好在高三开始之前的暑假我恶补了一番数学,因此在开学之后,我才能在课上听懂一些老师讲课的内容。  尽管如此,但由于我是一名要参加酒店管理技能高考的学生,技能这个东西一两个月不练就手生,因此刚刚开学,我就被实操这块沉重的石头压得喘不过气来。没办
内容提要作为道家核心术语的“自然”,虽然内涵复杂,其意项变化却有个基本趋势,就是从事物不被外力强制的“自主”,走向非制作的“天然”,再走向道作为法则秩序的“必然”。由此,我们将看到道家学说以反思控制为基本关切的特征,即“自然”三义的生成与演变,所反映的实际是道家以非人格的控制方案,替代人格性方案的过程。  关键词自然控制道家  〔中图分类号〕B222.5〔文献标识碼〕A〔文章编号〕0447-662
内容提要 《薄伽梵歌》是印度最著名的经典,它不但是宗教文献,也是印度人从古至今的精神依靠和生活指南,被现代印度人尊为他们的“圣经”,几千年以来一直流传不断。《薄伽梵歌》包含着复杂的印度古代正统派的哲学思想,它还具有丰富的伦理道德的说教,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规范,也是宗教修行的典范。本文根据《薄伽梵歌》一书,将其伦理道德思想理论做出了整理和归纳,充分挖掘其合理的成分,分析它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作用。
斯威夫特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农民。14岁那年,初中还没有毕业的斯威夫特辍学回家,之后一直在大哥的肉铺里帮忙干杂活。  16岁的时候,斯威夫特用19美元买了一头牛,宰杀之后卖掉所有的肉、皮毛、内脏,他净赚了10美元,拿着赚来的10美元,斯威夫特心里美滋滋的。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细心的他仔细地利用好每一笔钱,重复着买牛、杀牛、卖肉的过程。  几年后,斯威夫特拿出了自己的积
内容提要 身为公民,我们为什么具有服从国家所颁布法律的政治义务?这种服从有无条件或边界?依据洛克,在论及政治义务的来源和谱系,也即我们是如何负有政治义务时,人们的“同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在论及政治义务的目的和边界,也即我们所担负的政治义务根据什么而成为政治义务时,古老的自然法传统就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样,洛克并非如研究者所普遍认为的那样,是企图“根据人们的设计和同意”这种单一原则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