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是扶贫的受益者?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c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组织的职能和扶贫活动的目的本来无可争议,但看过前面扶贫的几个典型个案,不能不对一些扶贫组织及其活动持谨慎态度。
  同样是扶贫活动,一家是扶贫走过场、走形式,欺上瞒下;一家是扶贫先扶己,置广大农民的利益于不顾而中饱私囊;还有一家则把“扶贫工程”当儿戏,搞出“问题奶牛”愚弄群众,如此扶贫不仅越扶越贫,而且令政府威信扫地,人们有理由怀疑类似扶贫组织存在和扶贫活动开展的价值,纵观这几年的扶贫舞弊案,其中有一个惊人之处,即很多扶贫活动均与企业联姻,或与失信企业同流合污,或为不良企业扛旗打伞,或给“心肝”企业包打天下。这样的扶贫已不是扶民,而是在辅佐企业赚农民的信任钱。这一性质的变化,不禁使人想为所涉扶贫组织或地方改一改名,叫“企业之家”,或叫“企业扶贫办”,或干脆叫“企业权益扶贫保护协会”。
  为什么专为贫困农民服务的扶贫组织或扶贫项目,却俨然成了企业的“护花使者”?
  东方网特约评论员周稀银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扶贫组织是清水衙门,或曰“名誉机构”,无论是办公经费和人员设置都难敌其他部门,如果与企业“共舞”,也许能换回自己的“一桶金”。二是贫困农民孤独无助,最好糊弄,让企业打着扶贫的旗号,既显示了自己的工作业绩,又给企业一展身手的机会,何乐而不为?三是扶贫本身就是个软指标,即使精力和经济上有较大投入,见效也不快,而帮一两家企业,发达”,不仅会留下个增加地方税收的美名,而且说不定还会为自己捞一点“辛苦费”。实乃“双赢”的上等好事!
  其实,在农村扶贫过程中,“扶工不扶农”、“扶富不扶贫”、“扶官不扶民”和“扶强不扶弱”现象曾经屡屡出现,少量的、宝贵的扶贫贷軟很难到达贫困农户手里。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俊臣对扶贫工作深有研究,据他了解,在扶贫的初期阶段,一些贫困县把中央政府下拨的扶贫贴息贷款,用来大办各类工业企业。其初衷,一是增加贫困县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使贫困县脱贫;二是期望新办的工业企业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吸收贫困县的人员就业,这一模式实施的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扶贫贴患贷款办起来的工业企业几乎全军覆没,不但没有成为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平台、动力和机会,反而成为贫困县的包袱,这种“扶工不扶农”的偏向不久便被发现与纠正,人们很快认识到,贫困地区的优势并不在于工业,更不在于脱离当地资源的加工业,而在于相对富集的自然资源和众多的劳动力资源,即适应当地实际的农业开发。于是,以农产品开发为重点的开发式扶贫便应运而生,成为扶贫的主要方式。在此过程中,相继出现过“扶富不扶贫”、“扶官不扶民”和“扶强不扶弱”的偏向,例如,一些地方曾经屡屡出现过扶贫贴息贷款被乡村里的干部户、富裕户、强势户使用,而真正的贫困户使用不着、甚至于见都见不着的现象。
  后来人们推崇的“公司 农户”的扶贫模式,在不少地方被异化成了“扶富不扶贫”,按照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的说法,农村的“公司 农户”80%的企业违约。本来,接受了扶持、使用了扶贫贴息贷款的“扶贫公司”,理应按协议吸收贫困户就业,从而实现“双赢”。但是,这些“扶贫公司,要么招收的不是贫困户,而是富裕户,弄虚作假;要么干脆就不招收新的员工,使主观上“公司 农户”的扶贫模式名不副实。
  这些看似扶贫探索进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实则反映了我们的少数政府部门,特别是一些涉农部门的通病,口头上大讲维护农民的利益,骨子里却整日在维护部门利益和自身利益,他们宁可与毫不相干的企业打成一片,也不愿意真心实意地为农民做一件实事,甚至沦为损农坑农的帮凶。试想:连扶贫这类“专业对口”的事都不能真正落实到农民头上,其他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
  著名三农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谭同学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不真切地从落实中央兴农政策的高度加强教育与引导,如果不从制度、法律上尽快加以规范和约束,那么。今天扶贫组织和扶贫活动可以出现这样的纰漏,保不准明天其他什么组织和活动也会照样惹出坑农害农的事端,扶贫问题已到了攻坚克难的时候,而清除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瓶颈”和障碍,不妨把治理整顿涉农部门和涉农队伍也作为一项“扶贫工程”来抓。
其他文献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深层的潜意识,这个潜意识是不为人知的秘密!下面的小测验就进入你的潜意识来看看,如果跟另一半相隔两地,你感情出乱子的指数高不高?   题目:忠心宠物的感人事迹中你觉得下列哪一个故事最让你感动?   1.忠狗守护主人墓。  2.忠犬救溺水小主人。  3.猫咪打119。    答案:  1.选“忠狗守护主人墓”   和另一半相隔两地你感情会出乱子的指数20%。  重感情又懂得自律的你觉
同学们:  大家好!做个自我介绍吧,我是演员刘劲。有很多人问我,刘劲,作为一个职业演员,那么好的年华,周而复始反反复复做一件事,演一个人物,你是怎么做到的?这个可能跟我成长的环境有关系,我出生的地方很远也很高,雪山草地,天空飞翔着盘旋的雄鹰,这就是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因为我父母支边到了那里,所以我和我姐姐都出生在那儿。有一次,我跟家里人去看了一部片子,是赵丹老师演的《李时珍》,看了以后我
人生有许多拒绝,拒入圈子,拒挂头衔,拒赴邀请,拒纳礼品,拒受恩惠,拒追时尚……虽然有时不得不放下面子,不得不忍痛割爱,但更多的是坦然和淡泊。世间黑白分明,拒绝也是人之常情。  程派名家张火丁,唱一次火一次,唱到哪儿火到哪儿,在京剧界独领风骚。她有许多拒绝,中国戏曲学院领导曾提出推荐张火丁候选全国政协委员,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学校请她当招生评委,她因害怕自己的选择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也拒绝了;让她当
我们身处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找到内心那份真正的平静就像在沙漠中寻找绿洲,但愿我的几点体会对你来说于事有补。  1. 接受现实  我们能够支配的只有这么多,所以我们无法改变、无法施加影响的也就没必要令我们感到烦心。很多人常常专注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要顾虑那些改变不了的?如果我们对有些人在想什么感到莫名其妙,那还有什么必要在意他们对自己的看法?  2. 让头脑冷静下来  沉思默想是
一个人不必大富大贵,只要一生每晚都可以安然入睡。  有一个富人都知道的秘密,它很重要,因为这是他们之所以致富的原因。这个秘密很大,却可以总结为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我们反复做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优秀,就不仅仅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富人都经历过养成致富习惯的痛苦过程,你要是下决心也这样做,同样可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世界上最富有人的十个习惯,一定会有助于你也下决心
2014年10月24日,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乘坐高空热气球升空,耗费2个多小时抵达大约41419米高空。停留大约半小时饱览壮丽景色后,她一跃而下,以自由落体状态飞速坠向地球,最高速度达到每小时1287.5公里,超过音速。她在离地大约5500米时打开降落伞并安全落地,创造了世界跳伞高度新纪录。  创造纪录的人叫艾伦·尤斯塔斯,是一名57岁的妇人。她丈夫因公司破产跳楼死亡,子女们也离她而去, 一时间,贫
◇坐在角落里的堂叔堂婶    结婚那天,妈问我:“坐在角落里像两个要饭模样的人是谁?”  我看过去的时候,有个老头正盯着我,旁边还有个老太太,发现我  看着他们时赶忙低下头。我不认识他们,但感觉也不像要饭的,衣服是  新的,连折印都看得出来。妈说像要饭的,是因为他们佝偻着身子、老  太的身边倚了根拐杖的缘故。  妈说天池是孤儿,那边没亲戚来,如果不认识就轰他们走吧。  我说不会,叫来天池问一下吧?
李雪琴,东北女孩,北大毕业。有一天,她溜达到清华大学,看到游客们正围着校门拍照,她也学着他们,打开手机摄像头,拍了一条抖音。但不同的是,她把视频拍给了吴亦凡:“吴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来到了清华大学,你看这是清华大学的校门,多白。”没想到,吴亦凡竟然拍视频回复了她:“李雪琴你好,我是吴亦凡,别管我在哪儿,你看这灯,多亮。”从此,李雪琴进入了大家的视线,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号“追星锦鲤”,并转身
2007年7月30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受理了一起由警方移送审查起诉的诈骗案件,由于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万元,被害人近20人,引起了承办检察官的高度重视。  在认真翻阅了厚厚的一本本案卷材料后,检察官发现,犯罪嫌疑人王丽竟然在已生育二子的情况下,于案发之前又生下第三个儿子,并因正值哺乳期而被执行取保候审。一个上海女子,在大城市中公然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接连生子,顿时让具有多年办案经验的承办检察官警
1     周心意总是不经意地想起十年前的那段时光。   那年,她还在一家珠宝公司供职。公司正筹备一个新品发布会,周心意作为负责人加班到深夜已是家常便饭。那夜,她从写字楼出来,见公交车正好停了下来,她向站牌跑去,偏巧许明朗的车从对面开来。周心意被撞倒在地,还好刹车及时,仅是手腕撑地时擦破了一点皮。许明朗本要带周心意去医院,她却执意不去,只想回家好好睡上一觉,连续的加班,身体早已透支。看着远去的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