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生育率和预期寿命的跨国面板数据

来源 :资源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l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国完成碳排放目标需要重点关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归纳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作用的普遍规律,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的作用机制.鉴于此,本文选取全球有代表性的55个经济体,从生育率和预期寿命两个维度出发,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并对比分析年龄结构对各经济体碳排放的差异化影响和作用路径.研究表明:①生育率和预期寿命对碳排放增长存在着非线性作用,生育率下降促进了碳排放的增长,而预期寿命延长对碳排放具有先减后增的作用;②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预期寿命在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作用中的贡献越来越高;③生育率和预期寿命作用于碳排放的主导路径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差异,前者以规模变化路径为主,而后者由效率技术变化路径主导.本文结论丰富了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影响机制的研究,也为探索中国老龄化背景下碳减排路径提供政策上的启示.
其他文献
近年随着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降低,但肿瘤本身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均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评估乳腺癌及乳房重建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了解治疗的预期结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帮助.但目前关于我国乳腺癌及乳房重建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研究仍较少,且评估量表大多是对国外量表的引用和翻译,缺乏适用于我国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因此,未来不仅要积极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还应加快研发适合我国乳腺癌人群的生活质量量表.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5是BMP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机体细胞增殖、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MP5基因广泛表达于人体的脑、肾、眼等器官组织,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如骨骼和软骨的形成、人类干细胞的分化诱导、肿瘤的发生和预后.BMP5参与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以及成熟生物个体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复杂.肿瘤威胁着人类健康与生命,了解BMP5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其可能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孰能更有效地提升造林面积从而更好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这一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生态转移支付政策这一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6年1372个县级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这两类环境规制对造林面积影响的因果效应及政策相对有效性.研究结论如下:①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相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造林面积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具有长期效果.表现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使造林面积提升了6.7%,但该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下降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区域一体化中的要素流动方向和产业发展态势,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是驱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协调长三角一体化和土地利用的良性关系,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基于区域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协同机理分析,构建区域一体化与土地利用效率效率评价体系,解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通过灰色关联分析验证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面板VAR模型探究交互响应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长三角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核心-外围”极化特征显著;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上升明显,与一体化的演化趋势吻合.受区位条件、经济水
推动资源管理方式向“多资源”协同转变,保障水资源、能源和粮食关系的协同优化,是应对资源供需矛盾和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基于构建的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指标体系,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前提下测度了 2003-2017年各省份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进而借助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均值在0.65~0.95之间波动,未达到生产前沿,仍然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②总体时序变化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