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发起运动,联合信仰互异的妇女,为利比里亚带来了稳定,促成该国第一位女总统上台执政,亲手缔造和平。在此,二0一一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蕾曼·格鲍伊讲述她的志向,以及作为领袖的真谛。
在高中毕业派对之夜,蕾曼·格鲍伊(Leymah Gbowee)与亲朋好友、街坊邻里共同庆祝,畅想未来。这位利比里亚少女打算上大学后攻读生物和化学,计划将来当小儿科医生。不料,在1989年下半年间,她熟知的一切、她向往的一切,全都消失无踪。利比里亚陷入内战,混乱不堪,家乡被摧毁,家破人亡,她的梦想成了泡影。格鲍伊在她新出版的回忆录《强势,是我们的力量》(Mighty Be Our Powers)一书中记录了这一切。
最初笼罩着她的是连年的恐惧。查尔斯·泰勒领导的反叛分子试图推翻腐朽的利比里亚总统山缪·杜伊,而叛军与当局均因此大开杀戒。格鲍伊亲眼目睹平民屡遭屠戮;其中一场流血惨剧发生在一座教堂里。(她在书中写道:“就在我们平日唱歌和祈祷时坐的长椅上……他们性侵妇女,砍死平民,任意射杀,无恶不作。”)格鲍伊与亲人从一处临时避难所逃到另一处,常常食不果腹,有一阵子还住进加纳一所蚊患成灾的难民营。
结束战乱功绩显赫
1991年,格鲍伊回到利比里亚时,国内已经建立了过渡政府,然而整个国家满目疮痍。格鲍伊开始与一位有暴力倾向的男子曼斯交往。她才下定决心离开他,却发现自己怀孕了。无奈之下,她只好留下来,和他又生了两个孩子。然而,她没就此放弃,开始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进修项目(尽管她因参加课程,回到家就被曼斯殴打),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为在战争中受到精神创伤的人们提供心理咨询。
再次怀孕后,格鲍伊有了新的打算。在家人的帮助下,她带着几个孩子离开了曼斯,准备在利比里亚策划一场呼吁和平的妇女运动。随后,她的计划实现了。那时,泰勒已成为利比里亚总统,第二次内战开打。格鲍伊开始走访一座又一座村落,把妇女组织了起来。
出乎意料的是,她说服基督教妇女和穆斯林妇女联合起来,共同行动;在她的领导下,数以千计的妇女身穿象征和平的白色衣服,在政府会议期间走上街头抗议,静坐示威。格鲍伊写道:“我对面前的人群说:‘过去我们一直保持沉默,可是我们之中那么多人被杀害、强暴、凌辱、染上疾病,我们眼睁睁看着孩子和家人死于非命。战争让我们认识到:只有拒绝暴力,迎接和平,才有未来可言!我们永不妥协,除非和平降临!’”
妇女们没有妥协,总统泰勒也没有报复她们。他表示他将妇女视作自己的母亲。格鲍伊领导的抗议团体加速泰勒下台的过程(他于2003年辞职),内战也因此终结。这支抗议团体还促成大批妇女登记投票,参与选举。不久之后,2005年,她们欢庆爱伦·约翰森·瑟莉芙当选总统,成为非洲第一位女总统。
格鲍伊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她在纪录片《祈祷魔鬼回到地狱》中现身说法,并且担任“非洲妇女和平安全网络”的执行长,周游世界,会晤各界人士,努力为女性争取权益。2011年10月,她和利国总统瑟莉芙以及也门民主运动女斗士塔娃克·卡曼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格鲍伊现年39岁,是6个孩子的母亲(她坦言:“我喜欢宠他们”)。令人感触最深的是她的温暖、真诚和再接再厉的热情。
勇气源自信念
格鲍伊说:“我的勇气源自信念。我得出一个结论:我的现在、未来和过去,都是上帝赐予的。毕竟在非洲和非洲以外的地方,比我聪明的姊妹数不胜数。有一次,我儿子对我妈妈说,他很怕爸爸。我听了之后很生自己的气,气的是自己让孩子亲眼看到暴力的行径。从那次以后,我发誓一定要保护我的孩子,而且绝对不能被困在这里。现在,我们为妇女争取权益,我知道即便我不能从中受益,我的女儿们也一定可以。每次我环顾四周,想起我对孩子们许下的承诺‘我会保护你们的’,我就会勇气倍增。我很幸运,能走访小区,看清现状,再把所见所闻转告政府和国际社会:‘你们自认为所做的一切对这群女性并无确实的帮助。’
“有时候我也会害怕。我最害怕的一次是在2011年3月23日,当时我们赶赴阿尔及利亚,为科特迪瓦的妇女示威抗议。我不是为自己害怕,而是为大街上正在抗议的姊妹们害怕。我的同事都拿到会议中心的通行证(为了参加一场西非的国际会议)。但要是这些姊妹站在场外、置身危险之中,我却坐在场内袖手旁观,我会良心不安,所以我加入了抗议的队伍。领袖要时时与下面的人站在一起。有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然而有时你必须向大家展示,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领袖。要是这些姊妹在场外的炎炎烈日下抗议示威,我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也应该和她们站在一起,而不是枯坐在无聊的会议室里。后来在大街上,我们甚至跳起了舞!其他姊妹看见了,在路边停下车,加入我们的行列。武装部队简直无法相信这一幕。当时国王还派来了装甲车,我们就当着他们的面跳起舞来。有时我确实害怕死亡,也为孩子们担惊受怕。然而,我从来不怕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我代表那些可能永远无缘参加联合国会议、永远无缘与一国总统见上一面的姊妹们。我从来不害怕对大权在握者说出真话。”
“每次发言前,我都会祈祷。我觉得自己在传达一个理念。”
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世上,有些事人人做得到。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些人命中注定要当一名好邻居,把孩子聚在一起唱歌,或者为他们讲故事;有些人注定要成为出色的演说家。我失去了姐姐吉尼娃,我真希望她还活着,她就属于那些从不觉得自己有过人之处的人。我工作时,她帮我照料孩子。现在我看到他们,却并不自豪,因为把他们照料得无微不至的不是我,而是她。
“我希望读者从我的书中颠覆他们的错误看法:在社会斗争中,胸部下垂的非洲妇女站在一旁,捧着锅碗,背后站着3个小孩。我们非洲妇女总是受害者。就算我们是受害者,我们好歹幸存下来。我们是强大的妇女,经历过地狱般的灾难,还能站稳脚跟。无论现状如何,总能振作起来的。没有什么能阻挠你实现梦想。”(摘自美国《读者文摘》)(编辑/唐馨)
在高中毕业派对之夜,蕾曼·格鲍伊(Leymah Gbowee)与亲朋好友、街坊邻里共同庆祝,畅想未来。这位利比里亚少女打算上大学后攻读生物和化学,计划将来当小儿科医生。不料,在1989年下半年间,她熟知的一切、她向往的一切,全都消失无踪。利比里亚陷入内战,混乱不堪,家乡被摧毁,家破人亡,她的梦想成了泡影。格鲍伊在她新出版的回忆录《强势,是我们的力量》(Mighty Be Our Powers)一书中记录了这一切。
最初笼罩着她的是连年的恐惧。查尔斯·泰勒领导的反叛分子试图推翻腐朽的利比里亚总统山缪·杜伊,而叛军与当局均因此大开杀戒。格鲍伊亲眼目睹平民屡遭屠戮;其中一场流血惨剧发生在一座教堂里。(她在书中写道:“就在我们平日唱歌和祈祷时坐的长椅上……他们性侵妇女,砍死平民,任意射杀,无恶不作。”)格鲍伊与亲人从一处临时避难所逃到另一处,常常食不果腹,有一阵子还住进加纳一所蚊患成灾的难民营。
结束战乱功绩显赫
1991年,格鲍伊回到利比里亚时,国内已经建立了过渡政府,然而整个国家满目疮痍。格鲍伊开始与一位有暴力倾向的男子曼斯交往。她才下定决心离开他,却发现自己怀孕了。无奈之下,她只好留下来,和他又生了两个孩子。然而,她没就此放弃,开始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进修项目(尽管她因参加课程,回到家就被曼斯殴打),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为在战争中受到精神创伤的人们提供心理咨询。
再次怀孕后,格鲍伊有了新的打算。在家人的帮助下,她带着几个孩子离开了曼斯,准备在利比里亚策划一场呼吁和平的妇女运动。随后,她的计划实现了。那时,泰勒已成为利比里亚总统,第二次内战开打。格鲍伊开始走访一座又一座村落,把妇女组织了起来。
出乎意料的是,她说服基督教妇女和穆斯林妇女联合起来,共同行动;在她的领导下,数以千计的妇女身穿象征和平的白色衣服,在政府会议期间走上街头抗议,静坐示威。格鲍伊写道:“我对面前的人群说:‘过去我们一直保持沉默,可是我们之中那么多人被杀害、强暴、凌辱、染上疾病,我们眼睁睁看着孩子和家人死于非命。战争让我们认识到:只有拒绝暴力,迎接和平,才有未来可言!我们永不妥协,除非和平降临!’”
妇女们没有妥协,总统泰勒也没有报复她们。他表示他将妇女视作自己的母亲。格鲍伊领导的抗议团体加速泰勒下台的过程(他于2003年辞职),内战也因此终结。这支抗议团体还促成大批妇女登记投票,参与选举。不久之后,2005年,她们欢庆爱伦·约翰森·瑟莉芙当选总统,成为非洲第一位女总统。
格鲍伊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她在纪录片《祈祷魔鬼回到地狱》中现身说法,并且担任“非洲妇女和平安全网络”的执行长,周游世界,会晤各界人士,努力为女性争取权益。2011年10月,她和利国总统瑟莉芙以及也门民主运动女斗士塔娃克·卡曼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格鲍伊现年39岁,是6个孩子的母亲(她坦言:“我喜欢宠他们”)。令人感触最深的是她的温暖、真诚和再接再厉的热情。
勇气源自信念
格鲍伊说:“我的勇气源自信念。我得出一个结论:我的现在、未来和过去,都是上帝赐予的。毕竟在非洲和非洲以外的地方,比我聪明的姊妹数不胜数。有一次,我儿子对我妈妈说,他很怕爸爸。我听了之后很生自己的气,气的是自己让孩子亲眼看到暴力的行径。从那次以后,我发誓一定要保护我的孩子,而且绝对不能被困在这里。现在,我们为妇女争取权益,我知道即便我不能从中受益,我的女儿们也一定可以。每次我环顾四周,想起我对孩子们许下的承诺‘我会保护你们的’,我就会勇气倍增。我很幸运,能走访小区,看清现状,再把所见所闻转告政府和国际社会:‘你们自认为所做的一切对这群女性并无确实的帮助。’
“有时候我也会害怕。我最害怕的一次是在2011年3月23日,当时我们赶赴阿尔及利亚,为科特迪瓦的妇女示威抗议。我不是为自己害怕,而是为大街上正在抗议的姊妹们害怕。我的同事都拿到会议中心的通行证(为了参加一场西非的国际会议)。但要是这些姊妹站在场外、置身危险之中,我却坐在场内袖手旁观,我会良心不安,所以我加入了抗议的队伍。领袖要时时与下面的人站在一起。有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然而有时你必须向大家展示,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领袖。要是这些姊妹在场外的炎炎烈日下抗议示威,我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也应该和她们站在一起,而不是枯坐在无聊的会议室里。后来在大街上,我们甚至跳起了舞!其他姊妹看见了,在路边停下车,加入我们的行列。武装部队简直无法相信这一幕。当时国王还派来了装甲车,我们就当着他们的面跳起舞来。有时我确实害怕死亡,也为孩子们担惊受怕。然而,我从来不怕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我代表那些可能永远无缘参加联合国会议、永远无缘与一国总统见上一面的姊妹们。我从来不害怕对大权在握者说出真话。”
“每次发言前,我都会祈祷。我觉得自己在传达一个理念。”
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世上,有些事人人做得到。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些人命中注定要当一名好邻居,把孩子聚在一起唱歌,或者为他们讲故事;有些人注定要成为出色的演说家。我失去了姐姐吉尼娃,我真希望她还活着,她就属于那些从不觉得自己有过人之处的人。我工作时,她帮我照料孩子。现在我看到他们,却并不自豪,因为把他们照料得无微不至的不是我,而是她。
“我希望读者从我的书中颠覆他们的错误看法:在社会斗争中,胸部下垂的非洲妇女站在一旁,捧着锅碗,背后站着3个小孩。我们非洲妇女总是受害者。就算我们是受害者,我们好歹幸存下来。我们是强大的妇女,经历过地狱般的灾难,还能站稳脚跟。无论现状如何,总能振作起来的。没有什么能阻挠你实现梦想。”(摘自美国《读者文摘》)(编辑/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