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关节不可怕 早手术早受益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是一台自带动力的“机器”,这个动力就是肌肉。肌肉收缩时带动骨骼产生活动,骨骼活动的枢纽和支点就是关节。然而,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两个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很容易出现问题,从而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但很多有骨关节相关病症的患者出现症状后,不及时寻求医生帮助,而是忍痛或自行服药止痛,造成病情加重,增加治疗与恢复难度。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对骨关节病和关节置换手术认识存在偏差。为此,记者专访了上海新华医院骨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陈晓东教授,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患者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作出了解答并提出建议。
  陈晓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创伤骨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关节外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市骨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上海市杨浦区医学分会骨科专业组组长。擅长诊治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及髋部畸形,髋关节、膝关节等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以及股骨头坏死、骨关节肿瘤。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的最新调查数据表明,在我国,约有1.2亿人正经受着骨关节炎的折磨,其中,6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55%患有骨关节炎;7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约为80%。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美国每年有12万例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而在我国13亿人口中,每年只有不到1万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除了经济条件外,主要为普及教育不够,很多患者对人工关节置术存在莫名恐惧。有的人觉得吃了苦头效果却不一定好;有人认为换了关节腿脚就不灵活了;有人听说人工关节只能用10年,不愿意过早换……种种认知误区,令不少患者宁愿忍受关节炎带来的疼痛,而不去置换人工关节。对此,上海新华医院骨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陈晓东教授建议,骨性关节炎发展到了晚期,药物难以奏效,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而且,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应破除顾虑,及早手术以提高生活质量。
  关节炎不是“老年病”
  关节痛是老年患者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老年人随着身体内分泌、免疫等方面功能老化,脊柱的正常组成结构发生变化,失去了正常的力学特征,从而导致腰腿痛的发病率升高。这也导致人们对关节炎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它就是一种老年病。陈教授介绍,在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形成中,年龄的确是主要因素,但它还和运动不当、骨折、股骨头坏死、滥用激素、体重超标等有关。临床上,认为“年纪大了,关节有些疼痛是正常现象”的患者很多,他们为此饱受膝、髋等关节疼痛的煎熬,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必须靠服用止痛药艰难度日。早期适当的关节养护、口服药物可以减缓病情的发展,但若病理进程达到中晚期,出现疼痛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畸形等症状,就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以达到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运动功能的作用。
  关节置换不等于更换全部关节
  很多患者对人工关节并不了解,误以为关节置换就是换假肢,还有人以为关节置换就像给汽车换轴承一样,将有病的关节切除,再换上人工制造的金属关节,如此一来,术后肢体就像机器人一样,生硬而不自然。对此,陈教授解释,人工关节置换术只是将已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切除,如同“装牙套”一样植入人工关节,使其恢复正常平滑的关节面。目前,人工关节大多由金属、高密度塑胶质材制成,它们根据人体关节的构造、形状和功能各有不同。而为了让关节和骨骼紧密结合,日后不易产生松动,生物学家和医学家最近还发明出使用骨水泥来固定,或利用人工关节上的孔状加以处理,让骨头更好地与关节相连。
  陈教授介绍,关节置换术被誉为20世纪骨科发展史中重要里程碑之一,是目前治疗晚期严重关节病变的终极也是唯一手段。它使过去只能依赖拐杖行走,甚至只能截肢的患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使一些晚期关节严重破坏而被迫长期卧床的患者,重新获得了站立和行走能力。凡是通过正规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或患者疼痛剧烈无法缓解,或关节功能严重障碍,或X线和磁共振检查提示关节软骨有大面积缺损的患者,就应该及早手术,不要拘泥于年龄的限制。
  人工关节能用20年以上
  有些人拒绝装人工关节,是担心其使用寿命有限,怕十多年后关节损坏,还要修补更换,既伤人又费钱。对此,陈晓东教授指出,“之前的人工关节摩擦界面是钴铬钼合金对应高分子聚乙烯,也就是合金与高分子塑料相摩擦,容易磨损产生粉末样颗粒,进而导致人工关节周围骨质发生骨溶解,最终引起人工关节的松动,影响其正常使用。而近年来,人工关节制造材料不断创新,在摩擦界面采用陶瓷对陶瓷或者合金对合金的方法,可减少人工关节的磨损,从而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现在,膝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数量不断增加,成功率已经超过90%,更有80%以上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植入的假体长达20年以上,甚至伴随其终生。”
  陈教授表示,除了人工关节的材质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外,医生的经验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资质的医生不能进行这一手术。因为关节假体安装不适,可能会导致关节假体的撞击或力学关系发生改变,容易引起人工关节假体的松动,最终导致手术失败。相反,优秀的专科医生一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患者关节的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并制订细致的手术计划,从而保证手术的成功,使得关节假体获得长久的稳定性。
  关节置换后无需长期卧床
  有些患者认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需要长期卧床。这一说法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引进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术之初,因为害怕患者术后关节脱位,那时医生常常让患者卧床3个月。但不断的临床实践已经发现,长期卧床反而会产生更多问题。
  陈教授说,目前采用的都是微创技术,对正常组织尤其是正常肌肉组织干扰少,加之完善的围手术期镇痛和康复手段,术后恢复明显加快,无需长期卧床。另外,关节置换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下肢静脉栓塞,它可以导致各种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所以,现在强调患者术后尽可能早地下床,在拐杖的帮助下活动,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一般来说,只要患者体力情况允许,术后1~2天就可下床活动,并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当然,有些老年人有严重的骨质疏松,或翻修手术的患者,则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除此之外,还要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等,利用机械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减少血液滞留;同时选用副作用小的抗凝药物,比如口服Xa因子抑制剂等,以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在采访的最后,陈教授特别提醒,炎症也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与预后。所以,如果您患有牙龈炎、咽喉炎等,一定要在术前进行抗炎治疗。因为病菌很容易随血液到达关节假体周围,引起人工关节松动,最终导致手术失败。术后身体一旦出现炎症,也必须积极进行抗炎治疗。一般来说,关节假体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如果1~5年就出现关节松动、疼痛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因为感染导致,一定要去医院检查相关的炎症指标。
其他文献
小孩爱出汗怎么办  我外孙自出生至今5年多时间,每天晚上一睡觉就满头大汗,后背也出汗,一年四季都是这样。有时汗流浃背,要立即更换睡衣,不然就会感冒。一般要到半夜12点左右才无汗。生活其他方面都正常。  我们也曾带他到福建省立医院住院进行全面检查,各项检查项目都未见异常,医生也就没建议治疗。今特向贵刊求助,恳请专家给予指导治疗。  福建 林读者  林读者:  孩子睡觉时出汗有两种情况:生理性出汗和病
如果要排一个世界最成功CEO(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榜单,苹果公司传奇创始人乔布斯一定名列其中;但如果要排一个全世界最悲情的CEO榜单,乔布斯也一定榜上有名。这是因为,就在苹果公司在业界呼风唤雨之时,乔布斯却因罹患胰腺癌,一直与死神搏斗着。  从乔布斯的日渐消瘦可以看出,他的病情并不乐观。看来即便是西方最顶尖的医疗水平,对胰腺癌也是力不从心。那么,如果是中医面对胰腺癌,又有怎么样的对策呢?    自2
皮肤瘙痒总是令人烦恼,挥之不去,搔之即来,很多人宁可疼痛也不愿意瘙痒,足以说明瘙痒的难受。  引起瘙痒的皮肤疾病有很多种,从蚊虫叮咬、真菌感染到皮炎湿疹、药物反应或癌症预兆,举不胜举。当我们的肌肤出现急性或较严重的损害时,当然应该首先去医院看医生,但是如果是一些小毛病,或者性质已经明确的慢性病,如果病变范围不大,可以自己尝试用一些OTC(非处方用药)的外用药来自己解决问题。    1水溶液:温和呵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抗神经炎素、抗脚气病素、大脑维生素或精神性维生素,许多理化性质类似于其大家庭中的“堂弟”——维生素B2。维生素B1在碱性溶液中容易分解、变质(pH值3.5时可耐100℃高温,酸碱度大于5时易失效);也不耐受光和热,并易受日光和紫外线破坏。  维生素B1在人体能量代谢中占有重要地。它参与糖代谢和能量转化中的多种化学反应,为人体提供能量,促进生长发育,保持神经传导,维持心血管、
关节的响声您留意过吗?有时握拳,指关节会发出“叭嗒”的声音,有时爬楼梯,膝关节就会有节奏地“嘎嘎”作响,有时伸个懒腰、打个哈欠,颈背或牙关(颞颔关节)也会发出声音,有的人甚至对关节的这种响声上了瘾,时不时把指节扳得“叭嗒叭嗒”响。关节为什么会发声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摩擦与弹响  要听懂关节的“语言”,首先要从它的结构谈起。骨与骨之间连接的地方就是关节,人体运动就是由众多关节带动完成的。
>> 脑动脉硬化伴脑萎缩应如何治疗  我今年78岁,长期头晕,多方治疗无果。2009年10月3日作头颅核磁共振提示:双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见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影,FLAIR(编者注:它是核磁共振的一种成像序列,高信号处表明有病变)呈高信号,幕上脑室略扩张,脑池、脑沟裂增宽、变深;中线结构无偏移,考虑诊断为大脑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及脑萎缩。请问应如何用药?饮食、生活上有何需要注意之处?  重庆
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内省法”,就是让人冷静地观察自己的内心深处,然后将观察的结果如实讲出来。这样可以使紧张的心情得到释放,人就会感到轻松一些。  把失败作为最后一次 谁都会有不顺利的时候,试着在最不开心和失败时对自己说:“这是最倒霉的了,不会再有比这更倒霉的事发生了。”既然最最倒霉的事情都已经发生了,那么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在最不顺利的时候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会增强心中的安全感
8月2日,我和同事去位于重庆市国家级高新科技产业园区的三正医疗采访。不想路上出奇通畅,比约定早了半小时到达,孙剑萍正和公司干部开会商讨工作。我们不便打扰,就在公司接待区随便走走,不期然抬头望见墙上一幅书法作品,写着 “人正、业正、品正”几个大字,笔法遒劲有力,下面还有几行注解:人不正,无以为信;业不正,无以为本;品不正,无以服众。看来,这是三正企业文化理念。一看署名,是著名书画大师卢德龙的作品。卢
老人乘车莫倚窗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汽车疾驶,如果将手贴在车窗玻璃上会觉得特别凉。有的公交车、旅行车的玻璃窗是推拉式的,密封不严,行车时还会因震动出现缝隙。坐在靠窗一侧,有种凉风吹过的感觉。所以,若是长时间将肩、手臂靠在窗玻璃上,会很容易受风着凉。尤其是患有颈椎病的老年朋友更得注意。  之所以老人更要注意,还因为从50岁起,人体机体功能开始走下坡路,抵抗力下降,即中医所说“气血渐虚、肝肾不足”,
光阴荏苒,20年弹指一挥间。在20年的大浪淘沙中“存活”且继续领先的企业,可谓是凤毛麟角。而重庆市三正医疗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正医疗)不仅存活下来,还形成了以自主品牌、自主研发为核心,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成功模式,成为中国非药物绿色医疗行业的先驱者,开创了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新时代。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三正医疗能持久地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带着这个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三正医疗董事长孙剑萍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