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如果是亦舒的粉丝,那她恐怕很难再看得进琼瑶,因为她们本质上就是两套价值观。
爱情是写作中永远不会过时的主题,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纯粹的言情小说几乎是每个人的枕边必备。这类小说鲜少艰深晦涩的词语,充满了风花雪月、才子佳人、虐心绝恋、宫斗权谋,一切现实里无法上演的脑洞,作者在书里带着读者通通满足一遍,每个人,都能在言情小说的分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杯羹。
而要说起言情小说的发展史,就不得不溯源到我们的老祖宗那里去了。在古代,言情小说统称为才子佳人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爱情的心理、状态、事物等社会生活,比如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而到了民国时期,上海的文人们产生了一种新的流派“鸳鸯蝴蝶派”,像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徐枕亚的《玉梨魂》,都是当时一时之间洛阳纸贵的畅销读物,这一文化流派直到1949年才开始慢慢消失,而它也被看作是言情小说从古代到现代的一个过渡。
改革开放以后,言情小说又重新回到大陆读者的视线,其中,港台言情小说迅速占领市场并受到了当时大陆读者的喜爱,如果说当时的男生人手一本金庸武侠的话,那么女生手里,拿的就一定是琼瑶言情了,琼瑶式的狗血爱情和亦舒生性恬淡的大女子,都是当时对女生影响颇多的文学作品。2005年以后,随着国内晋江文学城和红袖添香等网站的崛起,大陆的言情小说逐渐取代了盛极一时的港台言情,有数字统计,晋江文学城中出版的言情小说,一度占到了整个青春言情出版市场份额的80%。真是代代都有自己的言情“教母”。
言情小说,虽然在很多人眼里难登大雅之堂,但文字间传递的价值观和理念,却能够实实在在地影响到它的读者群。在今年年初发布的《首份姓名大数据报告》里,2016男宝宝女宝宝的热名榜前三分别为:浩然、子轩、皓轩;梓萱、梓涵、诗涵,网友的第一反应就是:“感觉像一部霸道总裁的言情小说。”看琼瑶小说长大的女孩子,初为人母,取名自然也受到了小说潜移默化的影响。
琼瑶的“爱情至上”
和亦舒的“姿态好看”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等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想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 但仍然感谢上苍,让她有这个可等可恨可想可怨的人。”
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琼瑶剧经典台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琼瑶两个字,就是言情小说的代名词。
80年代初,大陆的花城出版社取得了出版《琼瑶全集》的独家授权,据媒体报道,这套琼瑶全集至少售出了10多万套,要知道当时我国的版权保护做得并不好,盗版书十分猖獗,而把这些数字加起来,琼瑶的所有作品印量可以达到800万本,配合琼瑶作品的影视化,在海峡两岸都培养了一大批琼瑶剧的忠实粉丝。
不过,伴随着琼瑶作品的普及,人们对琼瑶书中的价值观批判也从未停止,甚至将她的小说称之为“琼瑶公害”。著名作家中杰英就严厉地批判道:“琼瑶的小说是一种廉价的童话,对于少男少女具有诱惑力,让孩子们去白日做梦,闭上眼睛好像什么都实现了。住在拥挤的房子内梦想着一天有什么大款身份的白马王子来娶自己,和残酷的现实相距甚远。”王安忆也曾这样评价:在琼瑶的作品中,人物不必为衣食所忧,一心一意地纠葛于情感之中。
没错,琼瑶的小说里,女主角们都是柔弱而美丽的,她们不论出身如何,心地一定十分善良,单纯可爱,让男生我见犹怜,而在琼瑶女郎的心里,爱情永远是大过天的。爱情至上,可以说是琼瑶小说的终极理念了,主人公甚至可以因此不顾亲情、友情。一位言情小說的资深读者回忆起自己的“言情岁月”时,表示小时候看琼瑶的小说,也往往被主人公哀怨缠绵的感情纠葛所吸引,被“生也相从,死也相从”的誓言所震撼,为小说里的人物哭过笑过,甚至默默地告诉自己,以后也要找一个有情人,不问是劫是缘。不过,随着岁月的增长,再当她回过头来看琼瑶,却发现,原来琼瑶故事里的爱情,只是披着美好外衣的玛丽苏童话——她后来再看琼瑶的经典作品《一帘幽梦》,里面有一幕是费云帆对绿萍说“绿萍,你只不过是没了一条腿,可紫菱却失去了爱情啊!”失去爱情比失去双腿还令人难过吗?这让她觉得主人公简直自私得可笑。
有人从琼瑶式的“真爱至上”观点中抽身而出,也有人仍然信奉琼瑶式的爱恋法则,君不见,于正靠着抄袭琼瑶的套路,都混到了现在的地位。不过说到底,琼瑶的小说还是唤醒了那个年代里女人对自我的认知。
如果一个女人成长的标志就是不再喜欢琼瑶,那成熟的标志会是喜欢亦舒吗?
和琼瑶女郎恋爱大过天不同,亦舒女郎们永远是清醒、自爱的,爱情对于她们,有最好,没有也罢,因为“渣男太多,所以女人要宁缺毋滥”,正可谓“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那有很多很多的钱也是好的,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亦舒女郎往往也是姿色美丽、懂得生活的俏丽佳人,而她的恋爱对象大抵也是英俊、绅士、博学,家境极好或者极有能力的男士,虽然写的是爱情故事,但男人却不占多大篇幅,她传达和珍视的,往往是女性之间的友情。亦舒给人的感觉是悲观的骄傲的,也是孤独的,因为再完美的爱情也没有“做人最要紧姿态好看”来得重要。而看上去再般配的两人,也不会一帆风顺,因为“这世上任何一对神仙眷属,恐怕双方都要牺牲自我,付出无限忍耐,靠后天努力而来”。
如果一个人是亦舒的粉丝,那她恐怕很难再看得进琼瑶,因为她们本质上就是两套价值观。琼瑶的女性自我是离不开男人的,但亦舒的女性自我恰巧在于离开男人。就如近段时间热播的《我的前半生》,在亦舒的原著里,子君在被涓生抛弃后,彻底意识到独立的重要,因为“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最终,她自食其力,逐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教会读者“一个人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他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
爱情是写作中永远不会过时的主题,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纯粹的言情小说几乎是每个人的枕边必备。这类小说鲜少艰深晦涩的词语,充满了风花雪月、才子佳人、虐心绝恋、宫斗权谋,一切现实里无法上演的脑洞,作者在书里带着读者通通满足一遍,每个人,都能在言情小说的分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杯羹。
而要说起言情小说的发展史,就不得不溯源到我们的老祖宗那里去了。在古代,言情小说统称为才子佳人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爱情的心理、状态、事物等社会生活,比如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而到了民国时期,上海的文人们产生了一种新的流派“鸳鸯蝴蝶派”,像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徐枕亚的《玉梨魂》,都是当时一时之间洛阳纸贵的畅销读物,这一文化流派直到1949年才开始慢慢消失,而它也被看作是言情小说从古代到现代的一个过渡。
改革开放以后,言情小说又重新回到大陆读者的视线,其中,港台言情小说迅速占领市场并受到了当时大陆读者的喜爱,如果说当时的男生人手一本金庸武侠的话,那么女生手里,拿的就一定是琼瑶言情了,琼瑶式的狗血爱情和亦舒生性恬淡的大女子,都是当时对女生影响颇多的文学作品。2005年以后,随着国内晋江文学城和红袖添香等网站的崛起,大陆的言情小说逐渐取代了盛极一时的港台言情,有数字统计,晋江文学城中出版的言情小说,一度占到了整个青春言情出版市场份额的80%。真是代代都有自己的言情“教母”。
言情小说,虽然在很多人眼里难登大雅之堂,但文字间传递的价值观和理念,却能够实实在在地影响到它的读者群。在今年年初发布的《首份姓名大数据报告》里,2016男宝宝女宝宝的热名榜前三分别为:浩然、子轩、皓轩;梓萱、梓涵、诗涵,网友的第一反应就是:“感觉像一部霸道总裁的言情小说。”看琼瑶小说长大的女孩子,初为人母,取名自然也受到了小说潜移默化的影响。
琼瑶的“爱情至上”
和亦舒的“姿态好看”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等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想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 但仍然感谢上苍,让她有这个可等可恨可想可怨的人。”
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琼瑶剧经典台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琼瑶两个字,就是言情小说的代名词。
80年代初,大陆的花城出版社取得了出版《琼瑶全集》的独家授权,据媒体报道,这套琼瑶全集至少售出了10多万套,要知道当时我国的版权保护做得并不好,盗版书十分猖獗,而把这些数字加起来,琼瑶的所有作品印量可以达到800万本,配合琼瑶作品的影视化,在海峡两岸都培养了一大批琼瑶剧的忠实粉丝。
不过,伴随着琼瑶作品的普及,人们对琼瑶书中的价值观批判也从未停止,甚至将她的小说称之为“琼瑶公害”。著名作家中杰英就严厉地批判道:“琼瑶的小说是一种廉价的童话,对于少男少女具有诱惑力,让孩子们去白日做梦,闭上眼睛好像什么都实现了。住在拥挤的房子内梦想着一天有什么大款身份的白马王子来娶自己,和残酷的现实相距甚远。”王安忆也曾这样评价:在琼瑶的作品中,人物不必为衣食所忧,一心一意地纠葛于情感之中。
没错,琼瑶的小说里,女主角们都是柔弱而美丽的,她们不论出身如何,心地一定十分善良,单纯可爱,让男生我见犹怜,而在琼瑶女郎的心里,爱情永远是大过天的。爱情至上,可以说是琼瑶小说的终极理念了,主人公甚至可以因此不顾亲情、友情。一位言情小說的资深读者回忆起自己的“言情岁月”时,表示小时候看琼瑶的小说,也往往被主人公哀怨缠绵的感情纠葛所吸引,被“生也相从,死也相从”的誓言所震撼,为小说里的人物哭过笑过,甚至默默地告诉自己,以后也要找一个有情人,不问是劫是缘。不过,随着岁月的增长,再当她回过头来看琼瑶,却发现,原来琼瑶故事里的爱情,只是披着美好外衣的玛丽苏童话——她后来再看琼瑶的经典作品《一帘幽梦》,里面有一幕是费云帆对绿萍说“绿萍,你只不过是没了一条腿,可紫菱却失去了爱情啊!”失去爱情比失去双腿还令人难过吗?这让她觉得主人公简直自私得可笑。
有人从琼瑶式的“真爱至上”观点中抽身而出,也有人仍然信奉琼瑶式的爱恋法则,君不见,于正靠着抄袭琼瑶的套路,都混到了现在的地位。不过说到底,琼瑶的小说还是唤醒了那个年代里女人对自我的认知。
如果一个女人成长的标志就是不再喜欢琼瑶,那成熟的标志会是喜欢亦舒吗?
和琼瑶女郎恋爱大过天不同,亦舒女郎们永远是清醒、自爱的,爱情对于她们,有最好,没有也罢,因为“渣男太多,所以女人要宁缺毋滥”,正可谓“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那有很多很多的钱也是好的,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亦舒女郎往往也是姿色美丽、懂得生活的俏丽佳人,而她的恋爱对象大抵也是英俊、绅士、博学,家境极好或者极有能力的男士,虽然写的是爱情故事,但男人却不占多大篇幅,她传达和珍视的,往往是女性之间的友情。亦舒给人的感觉是悲观的骄傲的,也是孤独的,因为再完美的爱情也没有“做人最要紧姿态好看”来得重要。而看上去再般配的两人,也不会一帆风顺,因为“这世上任何一对神仙眷属,恐怕双方都要牺牲自我,付出无限忍耐,靠后天努力而来”。
如果一个人是亦舒的粉丝,那她恐怕很难再看得进琼瑶,因为她们本质上就是两套价值观。琼瑶的女性自我是离不开男人的,但亦舒的女性自我恰巧在于离开男人。就如近段时间热播的《我的前半生》,在亦舒的原著里,子君在被涓生抛弃后,彻底意识到独立的重要,因为“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最终,她自食其力,逐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教会读者“一个人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他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