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自诊”害处多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0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网络科技高度发达,“鼠标一点,轻松就医”,网络医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以提供网上医疗咨询和药物销售服务的网上医院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选择在线诊病。笔者也注意到,身边有些朋友身体出现不适后,不去医院看医生,而是打开电脑,不断通过搜索引擎或者一些相关网站来“自诊”。
  这样做,貌似省时省力,但我以为一味依赖网络,甚至觉得网络可以替代传统医院诊病,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我的朋友就有过教训,身为宅女的她,每天在网上购物、聊天、玩游戏,乐此不疲,有一阵子感觉眼睛不舒服,但她不去医院看医生,却是上网搜索怎么治疗。一连几天她眼睛痒、流泪,还伴有轻微的疼痛。她便上网在论坛上发了好多帖子,很多人都回复了,有的说可能是眼球里有寄生物,有的说是细菌感染,还有的说是上火,她按照大家的建议去买药吃,还是没治好。最后没办法到医院一看,原来只是红眼病,只需要用消炎眼药水滴眼,再配着药茶来辅助治疗就好了。
  通过网络查阅疾病信息确实很方便,但是这些信息当中也存在很多错误,特别是一些个人的帖子,可靠性更差。每个人的病情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化特征比较强,往往同样一种病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来治疗,包括药量大小,等等。因此,患病后最好能及时与专业医生沟通,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或误诊。
  中医养生专家中里巴人说过:“古有悬丝诊脉,尚可临帐听音,今朝网络断疾,全然隔山买牛。”其实,自己的病本来自己最清楚,人要多几分自信,可以上网查阅一些简单的祛病养生知识与方法,做到自我保健;但对于复杂的疾病,还是要去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来诊治,这才是明智之举。
其他文献
我原为高级工程师,于1990年因患高血压而研究医学和产生优质小分子水的器械,研制开发出“卓康”小分子水瓶,把普通开水处理成优质小分子水供人饮用,经核磁共振半幅宽检测值55.82Hz(赫兹),为优质小分子团水,优于世界各地长寿村水。该产品在三家省级医院做了临床观察,对心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黏血症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后经北京和广西医学专家鉴定,鉴定意见中有“降脂降压效果好”,“对治疗心脑动
挂号难、看病贵,使许多人把寻医问药的阵地从医院转移到网络上。在网络里,不仅有海量的医疗  服务信息,还能找到与自己症状相似的“病友”,还可以从他们那里“取经”。到底多少人曾在网上求医问药,这种方式又可能存在哪些隐患?一项专门的调查结果如下。  1 您的年龄是多大?  A 20~30岁 19.9%  B 30~50岁 61%  C 50岁以上 19.2%  2 您有过在网上寻医问药的经历吗?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