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学生主体性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e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学生主体性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解析,本文就主体性意识定义进行阐述,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围绕两点进行分析:学生学习被动,片面追求直观效果。基于此,对学生主体性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意识;高中语文;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主体性意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型出自主性、积极性、有针对性的学习目的。在现代教学背景下,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十分重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培养有明确的要求,但是主体意识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并没有得到良好培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主体性意识的定义
  主体性意识,就是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就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主要包括自主性、创造性。自主性,就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学习。部分学者认为自主性意识,就是“自由活动”。自主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创造性,就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模式的活跃状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下,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基于该教学背景,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学生学习被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得到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学生学习仍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会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提问的目的,不仅是增加师生互动,也局限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思考。当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并没有给学生很多时间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同时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十分不利。
  (二)片面追求直观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学生学习。在实际教学中,表面上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得到培养,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中。教师会利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学习内容,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得到很多运用,但是会使学生失去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并不能体会到文章表达的内涵。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无法实现现代教学的要求。
  三、学生主体性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一)创建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情境教学,激發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易集中,对教学内容无法有深刻的理解,难以实现情感迁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与主体性。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文章,有很多内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建情境,引导学生的情感迁移,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学习《囚绿记》这一文章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绿色具有怎样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囚绿记》,作者通过文字的描写,利用自身与一支常春藤之间的“互动”表达一些情感。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首轻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阅读文章,体会作者描写的内容,感受常春藤的生长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当学生阅读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表达出来,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情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手段,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学生的思想不仅发生碰撞,同时其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也得到提升。
  例如,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析教学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首先,将学生分组,根据学情科学分组,保证分组是合理性,使学生共同进步。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文章情感。如:别里科夫性格形成的原因?文章主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再次,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内容,对文章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组织学生评价,使学生展现自身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师生关系的构建,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关系比较紧张,在教学过程中以问答的方式开展交流,学生比较被动。自古以来,学生与教师的地位便是不平等的,尊师重长是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也是因为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学生之间互动较少。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教师应摒弃传统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例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章时,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对《水浒传》中人物的认识,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与学生互动,将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应认真解释,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尊重,以此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教学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现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推动高中语文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房春生.谈学生主体性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学周刊,2018(35).
  [2]茅利平.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
  [3]吴跃平.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写字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写字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写字状况着实令人担忧。本文拟从“科学定位,明确写字教学的任务;注重细节,切实抓好学生坐姿、握笔姿势的纠错;明确步骤,把握好写字教学的训练序列;渗透行楷,打通练字和作业的鸿沟”等四个方面予以探讨。  【关键词】教学任务;纠错;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 【文
目的分析发作类型为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 clonic seizure,GTCS)的未服抗癫痫药的成人癫痫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变化,探讨影响强直—阵挛发
【摘要】句子仿写,是结合语言的应用和需要,另外写出一个或者多个内容、句式等相同的句子。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方式。学生具有良好的句子仿写能力,会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和能力。本文分析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句子仿写能力的方法和措施,希望可以给语文老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句子仿写;措施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高校课堂把“自主、合作、探究”当作课改的“六字箴言”加以阐释并予以发展,但在践行这“六字箴言”时却时时刻刻也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指导。那么面对个性不一的不同学生时,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地组织和指导,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益呢?我认为,根本是要做一个让学生崇拜、喜爱的老师。  【关键词】做;学生;崇拜喜爱;老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时代在进步,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新的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民主、开放、合作、探究的环境中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对话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师生在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将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课堂的灵活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小学语文如何实施对话式教学呢?笔者认为应从以
【摘要】语文基本的文本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对于其他学科的工具性作用是无法否定的,因此作用于理性思维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学习力和兴趣性。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提纲挈领,把握思路,培养整体阅读思维的实践运用;可以使学生自发阅读,自主分析,提高学生自己阅读的兴趣性和有效性;可以有效整合、灵活迁移知识点,增强知识点实践运用的能力。因此,思维导图在初中語文教学中的运用前景非常
【摘要】在教学中,对文章的各构成要素进行协同和整合,进而形成整体的感知与理解,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这一阅读能力也被称为“整体阅读能力”,教师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则可将整体性阅读教学方式引入到阅读课堂上来。基于此,本文主要立足于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阅读教学方式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学习方面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