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体育教学观的几点认识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ke11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
  摘 要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旧的教学大纲为依据,注重达标,教师根据达标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然后考试,不及格的再练,补考……一个体育教师只要完成指标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现代的体育教学是以三维健康观为依据,所谓健康三维观强调在原有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只有达到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才算达标,并以此贯穿整个新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与环节。所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体育的目标必须由单一而转为多样,内容必须由呆板而变为灵活。其目的真正关注的是学生的健康,关注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从而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习惯,塑造一个健康的人生。
  关键词 体育教学观 终身教育 健康教育 转变
  一、体育教学观的内涵
  (一)体育教学
  是按一定计划和《新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
  (二)体育教学观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 体育打好基础。
  二、体育教学观的转变
  (一)认识观的转变
  体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 。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升学、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了人的一生作准备。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要注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二)教师观的转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教师除应注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之外,更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从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审美等诸方面提高自己,使其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三)教材观的转变
  首先,体育教材应与培养学生能力和未来实际需要挂钩,使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进入体育教学,删除效果较差的教材,使教学中的体育与生活中的体育更加接近,使教材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让学生能学习和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应反映体育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比重,使学生便于学习、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框架,提高理论水平。第三,教材应多样化,除了必修课外,还应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增加体育史、教学和训练范例、评价标准和方法。总之,教材的制定应考虑现代化、理论化、结构化、多样化、趣味化,教材内容应含有诸多层次:知识层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认知层次、教学思想和方法层次。
  (四)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笔者认为,想通过两节课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如果各种项目的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仅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学生既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又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泛而产生的“游戏化”和“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
  三、结论
  (一)现代的体育教学观从以“育体”为主的体育观向“育人”为目标的体育观转变;从单纯的“技术教学”和“体质教学”向以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的观念体育转变。作为体育教师不但要通过教学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更应该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心”。学生的发展需要什么,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关注什么,学生在各个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什么样的体育项目或内容感兴趣,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必须放弃过去一些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我们必须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手段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去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将体育课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成为他们生活中永远不可缺的一部分。
  (二)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应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教育的观 念为主导,实现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体育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高校学校的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发展学生体质为目标,体育教学必须要符合学生未来工作需要及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改革 大学生  一、前言  体育教学作为教学工作
在文化多元汇聚的今天,传统文化形式与传播显现出落后于时代的审美趣味和信息需求.随着动漫文化的蓬勃兴起与互联网的助推,动漫化文创产品呈现出繁荣趋势.本文以《机甲天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以就业为导向,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职生职业素质,是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的职业精神,是中职体育教育的基本准则。全民健身、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是中职体育教育的培养方向。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深化教改,是中
为响应十八大报告“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作为上海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来沪人员在上海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城市劳动适龄人口结构优化、区域经济社会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  摘 要 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塑造强健体质以及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责任,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明以及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时代以及新课改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如何通过探索和实践,寻找更多的利于体育教学水平提
劳务派遣是一种伴随着逐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和日益深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型就业形式,这些年在我国发展迅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  摘 要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进行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法与学法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由于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用一把
劳动保障监察制度作为一种政府保障劳动基本法实施和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行政制度,承担着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在中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实践中,地方劳动保障监察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