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矿建工程施工方法管理与监督要点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矿建工程施工方法管理与监督要点进行了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矿建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整体性;结构传力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引言
能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是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与物质保障。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规模逐步扩人,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能源的总体需求量和人均消费量也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我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据预测,在未来20~50年内,我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对能源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煤炭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我国原煤产量达30.5亿吨川,到2009年底,我国探明煤炭资源储量 1.2万亿吨,累计生产煤炭459亿吨,占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的76%,占能源消费量的69%。预计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仍将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工业仍将是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更是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煤炭工业的支撑,这要求我们建设一批现代化的人型矿井,保证能源持续供应。日前,许多矿业集团都在加紧建设新的矿井。矿建工程产品由于其使用的耐久性、用途的广泛性、个体的差异性、空间的固定性、价值的高额性等特征,决定了其质量性能与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矿山建筑由于其本身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其质量更应该得到重视。如今每个企业都在讲坚持“质量第一”和“以质取胜”,并且把质量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生命线,追求工程质量、成本、效益的最佳平衡关系。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就提出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工程建设指导方针,如今,这一指导方针对我国的建设事业仍然意义重大。改革開放以来,我国的工程质量水平有了稳步的提高,据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建筑工程优良品率一直在32%左右,煤炭建筑工程的质量由于其特殊的施工条件和井下复杂地质条件,优良品率更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保证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就无从谈起,那就更不可能提安全生产了。因此,加强矿建工程施工方法管理与监督要点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质量症害形成机理分析
井下矿建工程主要包括井筒、煤仓、巷道、硐室等工程。矿建工程的主要结构一般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所以其质量症害问题一般表现在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如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当造成的井筒壁或煤仓壁出现裂纹症害,钢筋的位置偏差造成的井筒错位质量症害等。虽然不同工程实体的质量症害形式不同,但归结根本原因是人、工程材料、施工技术、设备、地质条件共同作用的综合体现。
1·1人的因素
任何一个煤炭建设工程从计划、设计、施工到投入使用,涉及到的人员主要有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质量监督单位和建设单位,这些责任单位由于下列原因都有可能产生质量症害。1)勘察、设计单位①因方案不妥而引起的事故;②设计计算失误;③对突发事故缺少二次防御能力;④对于结构构造细节处置不当。2)施工单位①无图施工;②图纸不进行会审就施工;③违反材料使用的有关规定;④施工负责人偷工减料;⑤施工人员缺乏基本的施工和结构理论知识。3)质量监督单位①不履行监督职责;②质量检测手段落后。4)建设单位降低验收标准。
1·2工程材料因素
工程材料包括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工程材料是构成建设工程实体的物质基础,如果工程材料的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和规定的质量标准,很容易形成质量症害。
1·3施工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一般是指由技术组织措施不当造成的煤炭建设工程质量症害。例如,现浇框架结构中,柱与梁之间没有必要的技术间歇时间而导致裂缝;有些需要连续浇筑的结构,在中午或晚上停歇时,没有必要的技术措施,造成不允许的冷缝等。
1·4设备
设备主要包括工程材料检测仪器和施工机械设备,设备的性能、先进性、安全性直接影响煤炭建设工程的质量。
1·5地质条件因素
煤矿井下条件复杂,地形多变,受这一因素的影响,煤矿井下建设工程往往存在质量症害问题,容易发生质量事故。例如井下有的地方气温很高,钢筋混凝土长期在这种高温环境下工作,发生烤酥裂缝现象,构件承载力下降,易产生工程质量症害。
2质量症害“三期”分类
井下矿建工程质量实体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工程设计期、工程施工期、工程使用期3个阶段。
1)质量症害诱发期质量症害诱发期是指在煤炭工程实体计划、勘察、设计过程中,由于计划、勘察、设计的问题,而直接诱发的质量症害。2)质量症害形成期在煤炭建设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由诱发因素与施工中的技术、管理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质量症害的形成。3)质量症害作用期工程施工完毕后,在交付后的使用过程中,潜伏的质量症害开始对工程实体进行破坏性的作用,最终可能发生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
进行质量症害处理,最佳的状态即是将症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实行事前预防控制,防止质量症害进入症害作用期。所以在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从诱发工程质量症害的因素进行分析,预防质量症害的形成。但是由于地质条件很难预测的性质和现实技术的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完全杜绝质量症害,这需要及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实体的质量进行检测、对症害进行防治,坚决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3质量症害处理
3.1症害诱发期预防、控制
1)人的监督在建设过程中,质量监督单位主要利用行政、法律和技术手段,监督各参建单位资质、质量责任和行为活动,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行为给予法律和经济的制裁,以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
2)材料监督加强对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关注工程材料的质量,通过监督工程材料的质量来保证工程的质量。可采取ABC管理法按其重要性和关键性对工程材料进行分类,A类材料进行严格质量检验把关, B、C两类工程材料可通过抽查的方式实施质量控制和核查。
3)施工技术的监督质量监督机构严格监督、各责任主体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施工方法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等。
4)设备的监督核查检测仪器是否较为先进、齐全,是否具备检测建设工程材料质量的能力;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可靠、合理装备、配套使用等方面,以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
3.2症害形成期的处理
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井筒、煤仓、巷道、硐室等发生的质量症害主要包括:裂纹症害、错位症害等,是由混凝土的缺陷、混凝土的强度问题、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位置问题导致的。所以在工程实体建设中,应对质量症害进行分析、处理和防治。
3.2.1一般性的质量症害分析和防治
一般性的质量症害就是指那些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混凝土裂缝,一般使用直尺或是游标卡尺能直接测量出裂缝的宽度和深度,根据具体的情况并依据相对应的标准采取对应的措施。1)对于一般混凝土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2)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3)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4)当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例如硐室上部毛喷的混凝土出现裂缝,必要时可在其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整体性。5)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若大于0.3mm,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
4结束语通过分析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症害的形成机理,对质量症害的诱发因素进行了详细地研究,为防止质量症害进行入症害作用期,对质量症害的诱发因素进行控制、监督,对工程实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症害进行分析、防治,能够有效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参考文献】[1]田月华.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2]朱洪.混凝土质量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6.
关键词:矿建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整体性;结构传力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引言
能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是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与物质保障。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规模逐步扩人,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能源的总体需求量和人均消费量也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我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据预测,在未来20~50年内,我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对能源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煤炭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我国原煤产量达30.5亿吨川,到2009年底,我国探明煤炭资源储量 1.2万亿吨,累计生产煤炭459亿吨,占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的76%,占能源消费量的69%。预计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仍将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工业仍将是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更是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煤炭工业的支撑,这要求我们建设一批现代化的人型矿井,保证能源持续供应。日前,许多矿业集团都在加紧建设新的矿井。矿建工程产品由于其使用的耐久性、用途的广泛性、个体的差异性、空间的固定性、价值的高额性等特征,决定了其质量性能与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矿山建筑由于其本身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其质量更应该得到重视。如今每个企业都在讲坚持“质量第一”和“以质取胜”,并且把质量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生命线,追求工程质量、成本、效益的最佳平衡关系。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就提出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工程建设指导方针,如今,这一指导方针对我国的建设事业仍然意义重大。改革開放以来,我国的工程质量水平有了稳步的提高,据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建筑工程优良品率一直在32%左右,煤炭建筑工程的质量由于其特殊的施工条件和井下复杂地质条件,优良品率更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保证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就无从谈起,那就更不可能提安全生产了。因此,加强矿建工程施工方法管理与监督要点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质量症害形成机理分析
井下矿建工程主要包括井筒、煤仓、巷道、硐室等工程。矿建工程的主要结构一般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所以其质量症害问题一般表现在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如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当造成的井筒壁或煤仓壁出现裂纹症害,钢筋的位置偏差造成的井筒错位质量症害等。虽然不同工程实体的质量症害形式不同,但归结根本原因是人、工程材料、施工技术、设备、地质条件共同作用的综合体现。
1·1人的因素
任何一个煤炭建设工程从计划、设计、施工到投入使用,涉及到的人员主要有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质量监督单位和建设单位,这些责任单位由于下列原因都有可能产生质量症害。1)勘察、设计单位①因方案不妥而引起的事故;②设计计算失误;③对突发事故缺少二次防御能力;④对于结构构造细节处置不当。2)施工单位①无图施工;②图纸不进行会审就施工;③违反材料使用的有关规定;④施工负责人偷工减料;⑤施工人员缺乏基本的施工和结构理论知识。3)质量监督单位①不履行监督职责;②质量检测手段落后。4)建设单位降低验收标准。
1·2工程材料因素
工程材料包括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工程材料是构成建设工程实体的物质基础,如果工程材料的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和规定的质量标准,很容易形成质量症害。
1·3施工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一般是指由技术组织措施不当造成的煤炭建设工程质量症害。例如,现浇框架结构中,柱与梁之间没有必要的技术间歇时间而导致裂缝;有些需要连续浇筑的结构,在中午或晚上停歇时,没有必要的技术措施,造成不允许的冷缝等。
1·4设备
设备主要包括工程材料检测仪器和施工机械设备,设备的性能、先进性、安全性直接影响煤炭建设工程的质量。
1·5地质条件因素
煤矿井下条件复杂,地形多变,受这一因素的影响,煤矿井下建设工程往往存在质量症害问题,容易发生质量事故。例如井下有的地方气温很高,钢筋混凝土长期在这种高温环境下工作,发生烤酥裂缝现象,构件承载力下降,易产生工程质量症害。
2质量症害“三期”分类
井下矿建工程质量实体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工程设计期、工程施工期、工程使用期3个阶段。
1)质量症害诱发期质量症害诱发期是指在煤炭工程实体计划、勘察、设计过程中,由于计划、勘察、设计的问题,而直接诱发的质量症害。2)质量症害形成期在煤炭建设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由诱发因素与施工中的技术、管理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质量症害的形成。3)质量症害作用期工程施工完毕后,在交付后的使用过程中,潜伏的质量症害开始对工程实体进行破坏性的作用,最终可能发生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
进行质量症害处理,最佳的状态即是将症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实行事前预防控制,防止质量症害进入症害作用期。所以在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从诱发工程质量症害的因素进行分析,预防质量症害的形成。但是由于地质条件很难预测的性质和现实技术的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完全杜绝质量症害,这需要及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实体的质量进行检测、对症害进行防治,坚决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3质量症害处理
3.1症害诱发期预防、控制
1)人的监督在建设过程中,质量监督单位主要利用行政、法律和技术手段,监督各参建单位资质、质量责任和行为活动,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行为给予法律和经济的制裁,以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
2)材料监督加强对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关注工程材料的质量,通过监督工程材料的质量来保证工程的质量。可采取ABC管理法按其重要性和关键性对工程材料进行分类,A类材料进行严格质量检验把关, B、C两类工程材料可通过抽查的方式实施质量控制和核查。
3)施工技术的监督质量监督机构严格监督、各责任主体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施工方法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等。
4)设备的监督核查检测仪器是否较为先进、齐全,是否具备检测建设工程材料质量的能力;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可靠、合理装备、配套使用等方面,以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
3.2症害形成期的处理
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井筒、煤仓、巷道、硐室等发生的质量症害主要包括:裂纹症害、错位症害等,是由混凝土的缺陷、混凝土的强度问题、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位置问题导致的。所以在工程实体建设中,应对质量症害进行分析、处理和防治。
3.2.1一般性的质量症害分析和防治
一般性的质量症害就是指那些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混凝土裂缝,一般使用直尺或是游标卡尺能直接测量出裂缝的宽度和深度,根据具体的情况并依据相对应的标准采取对应的措施。1)对于一般混凝土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2)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3)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4)当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例如硐室上部毛喷的混凝土出现裂缝,必要时可在其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整体性。5)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若大于0.3mm,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
4结束语通过分析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症害的形成机理,对质量症害的诱发因素进行了详细地研究,为防止质量症害进行入症害作用期,对质量症害的诱发因素进行控制、监督,对工程实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症害进行分析、防治,能够有效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参考文献】[1]田月华.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2]朱洪.混凝土质量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