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机械板层刀制瓣LASIK(传统LAIS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的变化进行临床观察。
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92例(384只眼),分为FSLASIK组、SBK组及传统LAISK组,每组患者64例(128只眼),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3个月、半年及1年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后表面曲率,术前角膜后表面曲率值FSLASIK组-5.70~-6.70 D,平均(-6.267±0.206)D;传统LAISK组-5.70~-6.70 D,平均(-6.282±0.188)D;SBK组-5.70~-6.80 D,平均(-6.283±0.214)D。
结果FSLASIK和SB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较小,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后表面曲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LAISK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到1年角膜后表面曲率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FSLASIK及SBK术后各时间角膜后表面曲率未发生明显变化,同传统LAISK相比对角膜形态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