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遭遇“培训门”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9466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转正,先培训
  我们宿舍6个人今年都面临毕业,可是工作不好找,一连忙活了几个月,面试了很多家公司,也没能找到如愿的工作。
  一天下午,一个自称是山大路某写字楼A座xx室的某公司业务员来到我们宿舍,她说公司现在正在招收销售业务人员,试用期工资是600元,3个月后转为正式员工,底薪1500元加业务提成,如果做得好,1个月能拿到4000元以上。不仅如此,公司还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我们听了,觉得机会难得,正准备填写应聘人员登记表。业务员说,如果报名应聘需要每人交纳30元的报名费。我们觉得30元也不多,就每个人交了钱填了表。
  业务员收好表格,告诉我们周末到公司面试,并暗示我们只要去,就一定能面试成功。业务员走后,我想不会被骗了吧。舍友说,一共30块钱,也没多少钱。
  周末,我们宿舍一行6人来到这家公司,当时屋里有30多个人,接待人员告诉我们这些人都是来面试的。看到这么大的场面,我的疑虑也就消失了。一直等到下午,终于轮到了我们。面试很顺利,我们进入了试用期。
  开始的两个月,公司的确像那个业务员女孩说的那样,每个月发给我们600元的底薪,月底经理还破天荒地给我们发了业务提成,说我们表现很好,以示鼓励。我们都很拼命地工作,想顺利度过试用期。
  第三个月,经理找我们谈话,说我们表现很不错,预备把我们转为正式员工。但是转正前,必须要通过考试,要想顺利通过考试,首先要参加公司的一个封闭培训,培训费6000元。
  我们没有立即回复经理,准备回去商量一下。回到宿舍,我们想这几个月公司都按时发工资,而且公司也有具体的营业地点,骗钱的可能性不大。要想更快适应工作,做出成绩,参加培训是一条捷径。经理还说,如果转为正式员工,这6000元钱很快就能赚回来。
  第二天,我们来到公司,把36000元培训费交给了经理,经理安排我们第二周去章丘培训基地接受培训,并暗示我们,一定能通过考试。
  我们被一个自称是公司培训师的男人带到了培训基地,所谓的培训基地就是山脚下的几间平房。平房里还有正在接受培训的人员。而所谓的业务培训,就是每天早晨6点起床,绕山慢跑10圈。8点开始,由培训师讲授一些很简单的电脑知识,下午的时间就是各自练习所学内容。我们觉得这样的培训没有意义,但是培训师告诉我们,这只是一个形式,现在要找个好工作,不都得花个万儿八千的。两周下来,我们只学了简单的电脑操作和一些日常使用的办公软件。
  回到公司,参加了所谓的“转正”考试,考题无非是一些简单的电脑知识。经理给我们放了3天假,说休息几天,之后来公司拿考试结果和是否录用的通知。
  3天之后,我们再次来到公司的时候,接待我们的已经不是原来那个经理了。一个40多岁自称是新调来的经理对我们说:“你们考试不合格,不能录用。”
  我们很气愤,想要回培训费用,但那个经理却说,当时是我们自愿参加的,费用概不退还。
  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打了110,由于没有任何的单据证明,公安机关没有立案。
  6000元钱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我们现在也不知道该去找谁,真心希望能得到贵刊的帮助。
  张艳等6人
  编辑部维权
  接到张艳的来电,编辑部迅速对该项侵权事件展开调查。
  小编和张艳一起来到这家公司。接待人员说负责人不在,让我们改天再来,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也推托不语。幸好小编机灵,推开了经理室的门,经理一看又是张艳她们,脸色立刻变得十分难看,说:“怎么又是你们?”
  小编向经理说明了来意,但是经理还是拒绝退回培训费。无奈之下,小编只有亮出记者证,经理愣了一下,语气稍微有些缓和,说退费的事情会上报给上级领导,就再也不说话了。
  临走时,正巧遇到几个大学生来交培训费。小编上去说明来意,又让张艳她们说了自己的遭遇。幸运的是,这几个大学生交完费用后,经理给他们开了一张公司的收据,上面还有xx公司的公章。
  小编拿着收据,找到了山东省妇女维权法律服务团的赵刚律师。
  赵刚律师与小编、张艳等又一次来到那家公司,经过几次交涉,终于和公司达成协议,同意退还培训费36000元和一开始收取的报名费每人30元。
  拿到钱的当天,我们又到公安机关,向民警说明情况后,把相关证据交给了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迅速立案,将那家骗人公司捣毁。
  赵刚律师表示,他很同情张艳她们的遭遇,由于她们刚刚踏入社会,社会经验较少,上当受骗是难免的,骗子是专门骗那些涉世不深的人的。
  她们报警后,公安机关不立案是不对的。对于受害人来讲不可能收集到很有说服力的证据,她们至少是向公安机关提供了重要线索。
  赵刚律师提醒将要毕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天上不会掉馅饼。
  首先,不要轻信上门来的招聘,应聘要到正规的人才市场去。现在大多数公司都是一个岗位有几人去竞争,那些骗子正是利用了大学生求职心切,不假思索地相信别人的心态。
  其次,单位招聘是不收报名费的,如果张艳她们这时注意一些,就不可能上当受骗了。
  再次,要和单位签订正规的劳工合同,单位是不能收任何培训费的。
  小编为此还专门咨询了山东省婚姻家庭咨询服务中心青岛工作站的心理咨询师刘芳英,刘芳英从心理角度对张艳等人的遭遇进行了分析。
  张艳等人被骗,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经验不足,轻信别人;另一方面,从更深层面看,抗压能力差是更重要的原因。
  在参加这次培训之前,张艳和她的同学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面试了很多公司,没找到如意的工作,这对她们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挫折,进而放大了对找不到工作的担忧,压力随之增大,而人在处于压力的情境下判断分析能力会显著降低,从而给骗子造成可乘之机。
  现在大学生就业不易,在这种背景下,更应该谨慎。她给了大学生几点建议:
  1.踏入社会之前,要尽可能地多接触社会,增强心理免疫力。
  2.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性格,不依赖他人,相信自己,只要奋斗就一定会有收获。            3.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遇到挫折时要积极面对,自己的心态积极,心理强大了,各种行骗伎俩就逃不过大家的法眼了。真正能欺骗自己的其实还是自己。
  编后
  事情终于解决了,张艳她们也拿回了自己的钱,她们十分后悔那么轻易地就相信了对方公司,并对编辑部和赵刚律师表示深深的感谢,要不是编辑部的这次维权行动,她们也许就会白白地损失掉这些钱,吃了哑巴亏。
  一个月后,小编对张艳进行了回访。张艳高兴地告诉小编,她已找到满意的工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