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40例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c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1年1月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病情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整血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采用简易精神智能状态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简易精神智能状态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网络RTK技术及其工作原理,通过应用分析其技术优势。
在简单介绍和分析导致影像上信息缺损的原因和对缺损信息进行填充修补的常用方法后 ,提出一种基于纹理匹配的影像缺损信息填充修补方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在影像上较大范围
自本期起,《法制史话》专栏将陆续刊登一组知识性文章,较系统地向读者介绍我国古代先秦至明清时期的立法概况。文中所引的原文一般不附注释,如读者中有兴趣者,可与编辑部联系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临床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34例,好转2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
随着信息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传感器展现出了越来越大的应用潜力。当今各发达国家都把生物传感器列为21世纪的关键技术,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相比于传统实验室
纳米传感器现已在生物、化学、机械、航空、军事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发展,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其尺寸减小、精度提高等性能大大改善。文中综述了纳米传感器的种类、特点;分类介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也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清官。在读书问题上他强调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特别是他强调读书要精选精读,要寻找贯穿串,读有特识,自竖旗帜等重要的读
采用双流体模型耦合界面浓度输运方程,对竖直上升管内泡状流进行了三维模拟。结合Wang(1987)的泡状流测量实验,研究了不同壁面润滑力作用下管道界面含气率的分布特征。通过实
以北京延庆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太阳位置变化情况,通过理论计算水平南北轴抛物面槽式集热器自东向西跟踪过程中采光平面上的太阳入射角,分析线性聚焦
3S集成技术是当前空间信息采集、处理较先进的技术。结合数字公路具有的集成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特征,介绍3S集成技术。重点探讨3S集成技术在数字公路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