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场所依恋理论作为当代人-地情感联结研究的核心,是增强人与场所情感联系、提升居民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的重要切入点.然而场所依恋传统测量方法因情感数据与空间数据的脱节,较难探讨场所依恋强度的空间分异特点,其测量结果也难以直接指导实际的规划与管理.为此,在总结形成基于PPGIS的场所依恋综合测量方法框架的基础上,以长春水文化生态园为例开展场所依恋的多维度综合测量和可视化制图,并基于语义分析解析同类型空间场所依恋强度差异的原因.以期从情感数据、场所意义和空间数据相结合的角度为场所依恋理论在风景园林领域的应用提供方法
【机 构】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哈尔滨15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场所依恋理论作为当代人-地情感联结研究的核心,是增强人与场所情感联系、提升居民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的重要切入点.然而场所依恋传统测量方法因情感数据与空间数据的脱节,较难探讨场所依恋强度的空间分异特点,其测量结果也难以直接指导实际的规划与管理.为此,在总结形成基于PPGIS的场所依恋综合测量方法框架的基础上,以长春水文化生态园为例开展场所依恋的多维度综合测量和可视化制图,并基于语义分析解析同类型空间场所依恋强度差异的原因.以期从情感数据、场所意义和空间数据相结合的角度为场所依恋理论在风景园林领域的应用提供方法支撑.
其他文献
公园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使城市中的自然由各要素独立运行转变成为城市自然系统整体联动,传统生态修复中以单项要素和单一问题为对象的保护修复方式已不再适用于公园城市中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要求.基于既往生态修复方法和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思路,探讨耦合公园城市理念的城市自然系统整体修复方法,提出由对象层级确定、生态问题识别、策略路径构建、项目实施引导组成的修复框架,并以成都市东进区域为例,从资源状态、生态过程、服务功能三方面对公园城市自然系统进行整体修复,以期为公园城市建设及山水林田湖革一体化保护修复提供经验启
眺望景观的评价研究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参考,而福道的建设与以眺望景观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风貌导控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在福州城市双修总体规划中“登山观城”视廊建设的思路框架下,利用ArcGIS构建以福道所在山体群为核心的城市区域三维场景模型,模拟“登山观城”的视角对周边3个观测片区的可视域及建筑空间层次展开量化评测,并根据量化评测数据提出以协调“城-景”边界为导向的研究区眺望景观建筑高度控制方法.最后利用GIS进行眺望视线控制基准模型的导控模拟,旨在为眺望景观优化控制领域的研究进行补充,为相关规划设计决
承德避暑山庄作为历史遗产的大类之一,其水系景观蕴含的雨洪调蓄理念对于缓解园林雨洪灾害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对避暑山庄的定性分析并不能充分认识和挖掘其水系的价值所在.基于此,对承德避暑山庄水系的历史变迁与水系现状进行梳理,以避暑山庄水系现状为研究对象,应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模拟其在不同暴雨重现期下的水文过程,通过数据分析对避暑山庄雨洪调蓄能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 显示:避暑山庄水系具有优秀的雨洪调蓄能力,但面对极高强度降雨时存在溢流的现象,需提前防范.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加强了文化遗产研究的深度
无障碍开放空间的设计与建设对提升残障人群及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丹麦在无障碍设计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多种类型开放空间项目设计师的访谈研究,剖析开放空间无障碍设计的内涵、设计理念与策略.结果 表明,无障碍开放空间应以物理环境的无障碍为基础,以不同群体的使用与体验为核心进行设计.在设计策略上应将无障碍整合到总体设计中,同时将无障碍考量融入设计全程,避免在项目完成后附加到已建成环境之上,做到“隐形无障碍”,减弱心理和人际等层面的障碍对残障人群的影响.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水文连通是风景园林学学科中景观水文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目前的景观水文连通研究多基于静态地表,而忽略地表演化过程,尤其是河底泥沙动态变化.在总结现有水文连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气候预测模型、水动力地表景观演变模型及景观连通指数研究方法,以英国赛文河凯尔苏斯流域为研究区,采用UKCP18气候模型预测RCP8.5情景下未来10年间(2021-2030年)日降雨量,运用凯撒二维水动力地表景观演变模型(CAESAR-Lisflood)模拟10年连续河流演化及淹没模式变化,基于景观连通指数评价流域景
灾害风险分区研究是灾害科学防控和城市韧性建设的决策基础,但目前洪涝灾害风险评价大多离不开主观因素判断的影响,弱化或忽视城市化背景下灾害风险的异质性.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算法,分别对闽三角城市群城市化水平和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辨识,采用统计学、空间计量学等手段探讨城市化过程对闽三角城市群洪涝灾害的系统耦合效应、空间作用效应和风险主控效应,根据综合效应特征将闽三角高风险区分为正向作用区、双向作用区和负向作用区,并提出“辨异识重-协调衔接-博弈权衡”的分区规划策略,以达到提升城市群风险防控效率、保障国民生命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