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与中华民族的国魂。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故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够给广大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49-01
  前言
  初中阶段是学习古诗文的起步阶段,古诗文的教学不再只是局限于一篇短小精悍的古诗词的讲解与背诵,而是对一篇文言文进行讲解,且古诗文理解更难与更有深度。又因为文课本上所选的古诗文都是历来广为传颂的名家名篇,往往蕴含着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一些人生哲理。所以对古诗文进行讲解,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学习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帮孩子们树立起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一、充分引起初中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深入理解诗文主旨
  由于古诗文不同于白话文那般通熟易懂,所以对于他的讲解,要充分引起初中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文主旨。在本人看来,对于语文古诗文的讲解需要做到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讲述古诗文前,运用多媒体语音设备进行朗读相应文章的片段,并鼓励孩子们一同朗读,在一唱一和中,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与节奏美,让学生更加饶有兴趣的感知古诗文的内容。然后,在朗读过后,教师需要运用孩子们所感兴趣的口吻与语言习惯进行讲解古诗文的内容,并于孩子们进行主旨内容的探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最后,在古诗文学完之后,鼓励学生针对所学古诗文内容发表出自己的看法与学到了什么传统文化知识,使他们学到的内容能够学以致用。
  例如,在王维的《使至塞上》这一名篇里面描述的大漠宏伟壮丽的景象与诗人那种为国征战的豪情壮志,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理解层面与人生阅历有限,无法感知与理解当时的情境与诗人的情感,所以,作为教师工作者,需要对古诗文中的内容进行引导,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瑰丽的独有景象,还要让学生们理解“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边”的将士们戍守边境,为国效力的爱国无私的情感。在引导与与启发式的教学下,学生能够对诗人更好的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与描绘的景象,深入感知诗文的情感。二、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深入发掘语文教学内容中人物可贵的品质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百花齐放的局面,里面许多的派别的学说与内容很值得学生们学习,学习到当中人物中可贵的品质,有助于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与培养良好的品质。例如,儒家学说中是学术百家中的集大成者,他文选中的有教无类,尊师重道,提倡教学的教学思想广为传颂于发扬,而且里面的主人公的团结友爱,勤于治学,乐于助人等诸多优秀品质,都值得学生们去传承与发扬。但学生们的学业任务繁多与上课时间少,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课堂,以教材内容为主,在所选的优秀文章中发掘人物可贵的品质。所以在实际文言文的讲解中,教师需注重文本中字词句的深入理解,还要从中领会到主人公的情感与主旨,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比如,在讲解《论语》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时,教师需要引导学者体会到孔子完善自身的品质与追求完美的可贵的品质,是很值得学生们去学习的,与此同时还具有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所以,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言文中人物体现出来的有优秀品质,来激励学生们去践行,以此来塑造学生们健康的人格与培养优秀可贵的品质。三、整合我国传统文化,促进课外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传承优秀文化不只是给学生们上语文这一节课就能达到的,他需要学生们的长期坚持学习下,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优秀传统文化,并践行在实际生活中,而且在以后的生活與学习中,做到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参与者与践行者。而这一切,离不开学生在学习阶段的学习,作为学生们学习的象牙塔,学校有义务把学生们培养综合型人才,所以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方面,教师与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来整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以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正常进行。
  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教师可以选取体现传统文化最多的中秋节等多种传统节日作为活动开展对象,不仅能够营造活动的不一样的氛围,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更多传统文化知识,然后,教师可以在活动中融入中华民族独有的古诗词与歌舞以及相关文化,任课老师还可以对其进行讲解与分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节假日下的传统文化。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下本次活动过后,自己对活动的理解与认识的感悟,更好地使学生们理解传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提高学生们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结语
  综上所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是是十分有必要的。他能够是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文的主旨与内容,提高学生门学习的主动性。此外,他还能使语文教学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符合当下教学的需要,而且使语文教学能够持续的进行。由此可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利于学生们学习先贤圣人的美好品德与为人处事的道理,促使学生成为具有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业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J].快乐阅读(中旬)2013,(11)25-25.
  [2]卢贵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8):76-78.
其他文献
【摘 要】品德教材图文并茂,内容详实,是由品德专家团队精心研究与实践后合理科学编排的,是贯穿学生道德成长的范本。在品德课堂上,教师唯有依托品德教材,着眼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关键字,立足学生生活,合理处理和拓展资源,充分发挥品德教材魅力,使品德课堂充满蓬勃生机,绽放无限活力。  【关键词】教材资源;内化;提升;绽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摘 要】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的价值之一表现为“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只有当学习者对所学知识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过程积极起来,学习情绪高,学习意志顽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2.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
【摘 要】高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预习,练习,复习教材内容,进而形成相对的解答练习或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我一般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认真预习课本数学知识;合理设计问题,以激活学生数学思维;通过一定訓练使他们对知识能熟练应用并能融汇贯通。  【关键词】认真预习;合理设计;加强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应用"3414"试验结果建立磷、钾施肥技术指标体系。以相对产量50%、75%、90%和95%为标准将安徽省芜湖县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划分为极低、低、中、高和极高5级;并分别用一元二次和
对果树、农作物复合间作系统的生态观测和间作种类的比较得出,果树与农作物间作最大的矛盾是行间作物受遮阴而减产。间作的经济效益优势主要表现在果树较高产量上,间作只是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