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着新年钟声,怀着忐忑心情,我盘点着自己有限的管理实践。我是新校长,面对着许多管理上的困惑。正如逝去的一年,不会再来一样,我迈出的每一步都无法收回。但我相信,困惑的迷雾,在分析总结中驱散;实践的脚步,在回望反省中改善。
两年前我担任乡下小学负责人,“管理”全乡最年轻的教育团队,那时的管理只属于“实习”状态。
内向的性格决定了我内敛、不张扬的工作方式,除了有刚参加工作时的热情与积极外,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只凭“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这样的话鼓舞自己:要让别人做事,自己先做!但是我想错了,全校就我一个男教师,很多事情,理所当然地应是我先做——这大概是部分女教师的心态,结果,我以身作则过度,自己辛苦不算,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却不见起色,工作状态低迷。
经过一段时间,我终于了解到内敛、不张扬的工作方式运用在学校管理是严重的失误。管理者有管理者的职权,学校的其他老师,也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当某一环节出现更多勤快的人时,未必是好事,权责不明,就会催生更多的懒汉。如此一来,持相互观望态度的教师会增多,更遑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了。
另一个让我头疼的问题是:如何促使下属有效地执行任务?
刚上任时,领导说:要大胆管理。这个大胆,想必有雷厉风行的含义在内。我心中有疑虑:面对许多教龄很长的老师们,我的工作要如何进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且不论这句俗话的原意是什么,我从里面读到的是:用好权力,大胆管理。老领导对我讲,要有这样的观念:上级把你推上这个岗位,你必须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分内的事,不必在乎他人的看法,否则,工作难以开展。
我在每周例会上安排工作,明析任务,明确职责,但有些情况仍会被上周的值周教师以“上周存在的问题”的形式反馈到会议上。在责权分明方面,我已有过前车之鉴,工作安排上不敢怠慢;但“上周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依然存在?事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个环节失当?
思来想去,还得从自身找原因。这是急功近利和监督不力的苦果。一项工作要求,从提出到变成现实,中间应有这样的环节:工作要求被理解,理解后被执行。其后还应有一个暗含因素:监督者或要求者进行事后的检查,然后进行反馈,进而规范日后的执行行为。而我的管理行为则是:有安排布置,但无检查反馈。如此一来,“上周存在的问题”成了一直存在的问题,被安排了无数次……
如果只管安排布置,不重视检查监督,是会出问题的:对执行情况不加反馈,工作只会处于无着落状态。如果执行后未产生有效的执行结果,就应当追求责任,用制度说话,该罚就罚,不能妥协,否则日后工作没法开展。
雷厉风行是管理者必备的作风,这是每个管理者的常识,但对于我而言,实践与常识,相去甚远。我对自我的定位是:过于温和,刚性不足,柔性有余。管理执行上,须刚柔并济,如果失衡,不会有好的管理效果。何时刚,几时柔,不会有现成的答案,关键是在管理实践中对刚、柔有分寸地拿捏与把握,这需要实践、反思、分析、总结、积累。我们都知道,武林高手出奇制胜的绝招,出神入化的内功,是长年累月练就的,花拳绣腿无法成为大侠,急功近利不会酝酿智慧,纸上谈兵只会让人败走麦城。
悟出这些道理,我经历了很长的过程,而代价就是管理中的失误与失当。
(作者单位:云南昌宁县温泉中心校)
两年前我担任乡下小学负责人,“管理”全乡最年轻的教育团队,那时的管理只属于“实习”状态。
内向的性格决定了我内敛、不张扬的工作方式,除了有刚参加工作时的热情与积极外,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只凭“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这样的话鼓舞自己:要让别人做事,自己先做!但是我想错了,全校就我一个男教师,很多事情,理所当然地应是我先做——这大概是部分女教师的心态,结果,我以身作则过度,自己辛苦不算,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却不见起色,工作状态低迷。
经过一段时间,我终于了解到内敛、不张扬的工作方式运用在学校管理是严重的失误。管理者有管理者的职权,学校的其他老师,也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当某一环节出现更多勤快的人时,未必是好事,权责不明,就会催生更多的懒汉。如此一来,持相互观望态度的教师会增多,更遑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了。
另一个让我头疼的问题是:如何促使下属有效地执行任务?
刚上任时,领导说:要大胆管理。这个大胆,想必有雷厉风行的含义在内。我心中有疑虑:面对许多教龄很长的老师们,我的工作要如何进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且不论这句俗话的原意是什么,我从里面读到的是:用好权力,大胆管理。老领导对我讲,要有这样的观念:上级把你推上这个岗位,你必须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分内的事,不必在乎他人的看法,否则,工作难以开展。
我在每周例会上安排工作,明析任务,明确职责,但有些情况仍会被上周的值周教师以“上周存在的问题”的形式反馈到会议上。在责权分明方面,我已有过前车之鉴,工作安排上不敢怠慢;但“上周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依然存在?事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个环节失当?
思来想去,还得从自身找原因。这是急功近利和监督不力的苦果。一项工作要求,从提出到变成现实,中间应有这样的环节:工作要求被理解,理解后被执行。其后还应有一个暗含因素:监督者或要求者进行事后的检查,然后进行反馈,进而规范日后的执行行为。而我的管理行为则是:有安排布置,但无检查反馈。如此一来,“上周存在的问题”成了一直存在的问题,被安排了无数次……
如果只管安排布置,不重视检查监督,是会出问题的:对执行情况不加反馈,工作只会处于无着落状态。如果执行后未产生有效的执行结果,就应当追求责任,用制度说话,该罚就罚,不能妥协,否则日后工作没法开展。
雷厉风行是管理者必备的作风,这是每个管理者的常识,但对于我而言,实践与常识,相去甚远。我对自我的定位是:过于温和,刚性不足,柔性有余。管理执行上,须刚柔并济,如果失衡,不会有好的管理效果。何时刚,几时柔,不会有现成的答案,关键是在管理实践中对刚、柔有分寸地拿捏与把握,这需要实践、反思、分析、总结、积累。我们都知道,武林高手出奇制胜的绝招,出神入化的内功,是长年累月练就的,花拳绣腿无法成为大侠,急功近利不会酝酿智慧,纸上谈兵只会让人败走麦城。
悟出这些道理,我经历了很长的过程,而代价就是管理中的失误与失当。
(作者单位:云南昌宁县温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