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需要大量思考的学科,学生的质疑和提问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保证。学生的问题意识越强,创造的欲望就越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089-01
  目前,数学课堂上仍然是更多地看到教师向学生提问,而听不到学生的发问。课堂上的提问仍然是教师“独占鳌头”,学生充当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与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间、学生间互动的观点是相悖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以及以往的经验来设计的,缺少灵活性、新颖性、相对的针对性。这种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丧失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其逻辑性非常强,这也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来应对,所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也利于发挥他们的特点,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转变数学学习方式
  在教育改革中特别重视的就是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题,尊重他们的看法,要支持他们将自己的质疑和见解发表出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要从树立他们的问题意识开始,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的进行知识灌输,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三)有利于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众所周知,数学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应对,整个数学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有严谨的数学思维以及较强的问题意识,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不断地思考中发现数学的魅力,也能够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几点具体做法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为学生问题意识提供有利素材
  数学的学科特点是它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缺乏实践经验,对抽象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和接受,更难以提出问题了。这就产生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之间的矛盾。学生最直接、感性的认识就是听教师讲范例,然后做“数学题目”和解题,这种片面性造就了数学远离生活,枯燥无味的错觉;这种机械学习会造成学生思考能力减弱、惯性思维等现象,逐渐地失去在学习中思考质疑的能力。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提问题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这样轻松的环境氛围,学生心理就有了安全感,提问就会无所顾忌,轻松思考,自由发表意见和见解。所以,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不要以“权威者”自居,而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交流,正确看待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小学生好奇心所引起的“问题”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提问。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提问题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疑”中问。问题不是凭空而来,想让学生提出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才能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观察与测量》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第一组学生量出课本大约是一枝铅笔长,第二组学生量出大约两个手掌长,第三组量出大约一个文具盒长,第四组量出大约五个橡皮擦长。这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各组量出来的数不同、量也不同,怎么办?有的学生就会提出“有没有一个统一的长度标准”这样的问题。于是就得出了结论:需要统一的标准长度单位。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标准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
  (2)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在“趣”中“问”。如在教《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一天,喜洋洋与懒洋洋等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不小心,喜洋洋躲到灰太狼的家里来了,灰太狼正饿着呢,看到喜洋洋真是太高兴了,心想可以饱餐一顿了。但是灰太狼为了表示它很仁慈,就给喜洋洋一个机会,它们赌一把,喜洋洋输了就要被吃掉,赢了就可以被放走。它们赌的是一道数学题:用篱笆(规定篱笆长度,即周长一定)围一块长方形的花圃,谁围的花圃面积最大谁就是胜方。同学们,你能帮助喜洋洋逃离险地吗?这里利用了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为背景,深深吸引了學生,那种好胜心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现在的教学重点应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不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教师也要跟上素质教育的大潮,改变传统的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施辉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对策浅谈[J].名师在线,2019(01):39-40.
其他文献
摘 要几何概型这节内容,前面有古典概型做基础,后面延续了概率的应用,在概率知识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旧知识基础上,通过类比、归纳与合情推理过渡到几何概型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但也应该注意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的区别,如何正确建立几何概型、正确定位几何测度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几何概型;古典概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198-0
摘 要在进行小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基础的数学知识往往是一些重要的内容。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这个基础上使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结合之前的实践经验,掌握相关的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具体分析小学数学复习中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复习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重要性及课堂教学等多方面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学习目标;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075-0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种
摘 要名著导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碎片化阅读大行其道的时代背景下,提倡名著导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媒体教学,将其与名著导读教学相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当前初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了一些微课辅助下的名著导读实践研究策略,以为广大语文教师开展名著导读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微课;名著导读;实践  中图分类号:B013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教育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国家做出一系列体制改革充分体现对教育的重视,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与学生的引领者。所以研究在新课改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最为关键的一点。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教育;新课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中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式将影响到未来的方方面面,其中数学学科的学习正是可以对学生逻辑思维和图像思维进行良好的锻炼。可以看到学生们通过对几何图形以及概念知识的掌握和从多个角度方面来对数学这门学科进行学习和理解这一过程中,思维导图在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
摘要中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掌握初中数学常见的几种数学模型,加强数学模型应用的教学,提高应用数学模型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数学学科核心概念;数学模型思想;解答实际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3-0116-0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对中国学生提出3个方面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中学
摘 要现代教学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还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核心素养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终身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具备学识修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应该与素质教育倡导的内容一致,使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去获得知识,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肯定,本文主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系统不断成熟与完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语文课程作为传统且基础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与现实条件。从课程改革到新教育理念的成熟发展,再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是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体现。语文作为理论与实际结合性比较强的科目,更要从小学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策略,有效提升
摘 要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权利,所以教师必须要在教学活动中保证教育的公平性。但是每一个学生拥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学习偏好,这就导致统一化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限制。为了解决教育公平和个性化发展的教学需求,分层教学应运而生。分层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点来全面成长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分层教学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