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采取现代化的运作方式,促进“农家乐”的规模经营,提高当地“农家乐”的综合竞争力,最终形成品牌效应,离不开对农家乐经营者的培训。本文从“农家乐”经营者培训方面的调查入手,以浙江临安白沙村为例,基于实地调研与访谈,从终身学习化视角,对目前“农家乐”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终身学习化 培训问题 科学规划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9-0038-01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家乐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喜好。近年来,临安市农家乐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接待游客数量逐年提升,营业收入不断增加,品质进一步提高,远近闻名的太湖源头第一村——白沙村为临安市最具规模和品牌效应的农家乐旅游特色村,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游客休闲的首选,发展态势良好。然而,农家乐”旅游在发展培训环节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亟需农家乐经营者不断学习、创新,使得农家乐旅游业不断蓬勃发展。
2 白沙村“农家乐”经营者培训面临的问题
2.1 白沙村现阶段农村实用人才数量相对不足
农家乐人员配备包括经营管理者、厨房工作者、服务人员、其他专门人员等。调查中发现,各户农家乐人员均有不足现象,运营忙时会找临时工来帮忙,这样对这些农家乐经营者的培训力度就更无从谈起了。就目前白沙村的现状来看,确实与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发展战略,以及建设现代农业所需的人才数量和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新型农民的培训将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2.2 白沙村农家乐经营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白沙村农家乐经营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例如2013年7月,由杭州市农办牵头、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农家乐笋食开发与厨师技能鉴定项目”培训班,在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举办。报名参加培训的57位学员,只有3人是大专学历,其他基本上是中学毕业,而初中以下的人又占了60%。这种情况会对当地农家乐的发展形成较多的不利因素,影响新观念及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与此同时,农家乐的从业人员大多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这就导致一些地区农家乐的服务水平一直上不去。总之,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家乐的长远发展。
2.3 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不够
农家乐经营者多主观行事,不了解经营户培训的作用与影响,看不到培训后的实际效果,并且,有些培训时间与农忙时节或者农家乐生意旺季相冲突,农家需要经营农活或者生意而无心参与培训,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培训的积极性。
3 原因分析
3.1 管理体制构建严重滞后
由于管理缺位,导致“农家乐”处于自发生存,无序发展的状态,一些经营户甚至发生了恶意竞争、恣意斩客的情况。“农家乐”的管理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如旅游、工商、税务、卫生防疫等。“农家乐”面广量大,分布分散,一些“农家乐”项目又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兼业性,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加上旅游主管部门普遍人员较少,工作繁重,管理人员、经费、精力难以到位。
3.2 经营管理者综合素质不高
培训对象配合不到位,思想观念认识不清晰,经营者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不懂得对农家乐相关的知识政策,没有规划性与长远目标,导致服务水平不能快速提升。
4 改进措施
4.1 提升农家乐经营者素质和管理水平
提升农家乐经营者管理水平,离不开对其进行的不断培训,使农家乐经营者了解各项规章制度,做到遵纪守法的同时,更要诚实守信,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在已有农家乐特色的基础上,强化服务管理意识,突出保持农家的独特风味,使游客感受农家文化内涵。同时,为了提升经营户的整体素质,规范农家乐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提高经营户的食品安全意识可以由教育卫生办联合区市场监管局为农家乐经营者开展经营服务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4.2 培训前期加强宣传,激发农民终身学习的欲望
前期宣传效果的强弱,影响着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好的收效。加强培训相关内容与知识的宣传,让农民明白培训带来的益处,能大大激发农民的兴趣与求知欲,使得农户自身更有针对性,更加积极主动的接受并吸收培训精华,此外还应宣传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农户感知不断学习对农家乐经营的益处。
4.3 经营理念需要不断更新
目前有不少农家乐经营户急需更新其落后的经营理念,转变其单一的经营模式。因此,建议市农办可以考虑开设这方面的培训班,制订培训计划,对农家乐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免费培训。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竞争能力。提升农家乐经营管理水平,培养出一批素质高、业务精的农家乐经营与管理人才。
5 结语
通过对“农家乐”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解决好培训方面的相关问题,提升经营者学习终身化理念,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农家乐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农家乐”真正乐起来。
参考文献
[1]胡卫华,王庆.“农家乐”旅游开发探析[J].城乡建设,2002(8).
[2]伍鹏,刘建.特色旅游“农家乐”及其深层次开发研讨[J].社会科学家,2001,16(3).
[3]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3,18(1).
[4]谭力.“农家乐”旅游产品体系及其影响研究[J].旅游管理,2000(11).
[5]何红.从休闲旅游到生态旅游———分析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J].当代电大增刊,2003.
作者简介:黄晓慧(1990-),女,汉族,河南省周口人,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在读农业硕士,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
王冕(1990-),女,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在读农业硕士,农业科技
[关键词] 终身学习化 培训问题 科学规划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9-0038-01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家乐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喜好。近年来,临安市农家乐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接待游客数量逐年提升,营业收入不断增加,品质进一步提高,远近闻名的太湖源头第一村——白沙村为临安市最具规模和品牌效应的农家乐旅游特色村,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游客休闲的首选,发展态势良好。然而,农家乐”旅游在发展培训环节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亟需农家乐经营者不断学习、创新,使得农家乐旅游业不断蓬勃发展。
2 白沙村“农家乐”经营者培训面临的问题
2.1 白沙村现阶段农村实用人才数量相对不足
农家乐人员配备包括经营管理者、厨房工作者、服务人员、其他专门人员等。调查中发现,各户农家乐人员均有不足现象,运营忙时会找临时工来帮忙,这样对这些农家乐经营者的培训力度就更无从谈起了。就目前白沙村的现状来看,确实与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发展战略,以及建设现代农业所需的人才数量和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新型农民的培训将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2.2 白沙村农家乐经营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白沙村农家乐经营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例如2013年7月,由杭州市农办牵头、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农家乐笋食开发与厨师技能鉴定项目”培训班,在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举办。报名参加培训的57位学员,只有3人是大专学历,其他基本上是中学毕业,而初中以下的人又占了60%。这种情况会对当地农家乐的发展形成较多的不利因素,影响新观念及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与此同时,农家乐的从业人员大多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这就导致一些地区农家乐的服务水平一直上不去。总之,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家乐的长远发展。
2.3 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不够
农家乐经营者多主观行事,不了解经营户培训的作用与影响,看不到培训后的实际效果,并且,有些培训时间与农忙时节或者农家乐生意旺季相冲突,农家需要经营农活或者生意而无心参与培训,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培训的积极性。
3 原因分析
3.1 管理体制构建严重滞后
由于管理缺位,导致“农家乐”处于自发生存,无序发展的状态,一些经营户甚至发生了恶意竞争、恣意斩客的情况。“农家乐”的管理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如旅游、工商、税务、卫生防疫等。“农家乐”面广量大,分布分散,一些“农家乐”项目又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兼业性,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加上旅游主管部门普遍人员较少,工作繁重,管理人员、经费、精力难以到位。
3.2 经营管理者综合素质不高
培训对象配合不到位,思想观念认识不清晰,经营者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不懂得对农家乐相关的知识政策,没有规划性与长远目标,导致服务水平不能快速提升。
4 改进措施
4.1 提升农家乐经营者素质和管理水平
提升农家乐经营者管理水平,离不开对其进行的不断培训,使农家乐经营者了解各项规章制度,做到遵纪守法的同时,更要诚实守信,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在已有农家乐特色的基础上,强化服务管理意识,突出保持农家的独特风味,使游客感受农家文化内涵。同时,为了提升经营户的整体素质,规范农家乐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提高经营户的食品安全意识可以由教育卫生办联合区市场监管局为农家乐经营者开展经营服务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4.2 培训前期加强宣传,激发农民终身学习的欲望
前期宣传效果的强弱,影响着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好的收效。加强培训相关内容与知识的宣传,让农民明白培训带来的益处,能大大激发农民的兴趣与求知欲,使得农户自身更有针对性,更加积极主动的接受并吸收培训精华,此外还应宣传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农户感知不断学习对农家乐经营的益处。
4.3 经营理念需要不断更新
目前有不少农家乐经营户急需更新其落后的经营理念,转变其单一的经营模式。因此,建议市农办可以考虑开设这方面的培训班,制订培训计划,对农家乐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免费培训。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竞争能力。提升农家乐经营管理水平,培养出一批素质高、业务精的农家乐经营与管理人才。
5 结语
通过对“农家乐”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解决好培训方面的相关问题,提升经营者学习终身化理念,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农家乐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农家乐”真正乐起来。
参考文献
[1]胡卫华,王庆.“农家乐”旅游开发探析[J].城乡建设,2002(8).
[2]伍鹏,刘建.特色旅游“农家乐”及其深层次开发研讨[J].社会科学家,2001,16(3).
[3]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3,18(1).
[4]谭力.“农家乐”旅游产品体系及其影响研究[J].旅游管理,2000(11).
[5]何红.从休闲旅游到生态旅游———分析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J].当代电大增刊,2003.
作者简介:黄晓慧(1990-),女,汉族,河南省周口人,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在读农业硕士,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
王冕(1990-),女,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在读农业硕士,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