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了学校体育在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不足,从而使得生命安全教育成为了现阶段学校体育教育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就以中学体育教学作为切入点,针对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论述了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融入的可行性,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路径,希望对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生命安全教育 体育教学 中学
  体育作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在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体育教育长期受竞技体育的影响,因此,多年以来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内容都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而对于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却始终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与关注,以至于影响了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求生素质的发展。然而,实际上在人们的生存空间中安全隐患是时刻存在的,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在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短板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并成为了现阶段学校体育教育领域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就以中学体育教学作为切入点,针对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进行了探讨。
  一、 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的可行性
  (一)功能特点上的兼容性
  中学体育课程同时兼有学科性的特点和活动性的特点,并且在一般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还有大量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其强大的支撑。因此,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不但能够发挥强身健体的功效,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水平,同时,还能够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让学生具备更为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而这些对于学生自救和互救能力的提升均是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的,恰好是生命安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且生命安全教育同样也具有活动性的特点。由此可知,中学体育课程与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之间存在较高的兼容性,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是切实可行的。
  (二)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中学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也就是说,是在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来全面的提高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基本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健康服务。而这一点,也正是生命安全教育所强调和贯彻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虽然是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但是,无论是从学校体育教育的起源来进行分析,还是从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动力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学校体育教育都是源于生命的,生命安全是健康的基础,如果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健康又从何谈起?而这也恰恰是为什么中学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在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上具有一致性的根本原因和最好解释。所以,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实现学校体育功能向生命的回归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教育目标上的相似性
  中学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作为主要手段,以提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主要目的一门学科,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全面的身体锻炼活动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和心理素质水平,让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知识和体育锻炼技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同时,促进其意志品质的发展。而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则是通过生命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掌握自救和互救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应对各种危险情况的能力,并通过身体锻炼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身体机能水平,培养学生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以提高学生的危险应对能力。由此可知,中学体育教育与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采用身体锻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存与生活技能,并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目的。
  二、 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的路径
  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融入时,融入路径选择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效,因此,一定要重视融入路径的合理选择。概括来说,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策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例如:在组织开展武术教学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武术套路,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身体防卫术;在组织开展体操内容的教学时,不但要注意向学生传授基础的体操技术动作,同时还要注意向学生讲解如何在失去身体重心的状况下,利用滚动圆滑的落地来保护自己等等,上述的方式均属于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的合理有效融入;
  (二)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虽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理论课相较于体育实践课来说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如果任课教师能够在开展体育理论课的过程中注意生命安全教育的合理融入,同样也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例如: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利用视频资料或者是录像资料来向学生展示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将生命安全问题重视起来,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三)结合体育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来融入生命安全教育。中学体育教学多是在室外组织开展的,而且涉及的主要是身体练习和身体活动,所以,常常会遇到天气环境恶劣或者是运动损伤等意外事件,在出现上述的意外事件时,任课教师就可以借机讲解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的处理方法、预防措施以及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必要的伤害等知识,从而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融入。由此可知,利用体育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来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也是可取的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鲁国斌,王迪.生命安全教育:学校体育的诉求与契合[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06.
  [2] 刘德.香港中学体育课程“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开发与实施[D].北京体育大学.2013-05.
  [3] 刘德,王华倬.生命安全教育:体育教育的本源回归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根据2015年我校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原因是营养过剩、劳动减少、学习负担过重,缺乏充足的活动时间、小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重主轻体"的现象,提出从体育课、课外活动和体育课程的延伸等方面相应改善的对策,旨在通过努力,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以郑州市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Beck抑郁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现状进行评价,并在健美操运动干预条件下对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促进大学生的情绪状态稳定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健美操 心理 焦虑 忧郁  一、前言  
中图分类号:G812.1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开始建设服务型政府,社会组织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对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体育社会组织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作用、障碍以及发展路径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体育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与必然性  随着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探讨中学开展武术课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通过研究结果显示A、B两组同学的各项素质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且A组同学的变化更为明显,因此得出武术课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明显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 武术课 中学生 身体素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抽取30名聊城市第二中学男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