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前车之鉴 20世纪80年代,心理上的压力导致苏联宇航员瓦伦丁·列别杰夫和他的指挥官之间产生了不小的裂痕。列别杰夫在他所著的《宇航员日记》里描述了这些冲突的细节:当时他们一同居住在俄罗斯的空间站上,有时会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在几周的时间内没有交谈,甚至当对方安静地从自己身边走过时都会觉得受到冒犯。尽管他们都知道,在太空中,特别是在持续如此长时间的任务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这种不必要的冲突显得非常不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车之鉴
20世纪80年代,心理上的压力导致苏联宇航员瓦伦丁·列别杰夫和他的指挥官之间产生了不小的裂痕。列别杰夫在他所著的《宇航员日记》里描述了这些冲突的细节:当时他们一同居住在俄罗斯的空间站上,有时会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在几周的时间内没有交谈,甚至当对方安静地从自己身边走过时都会觉得受到冒犯。尽管他们都知道,在太空中,特别是在持续如此长时间的任务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这种不必要的冲突显得非常不明智。換句话说,宇航员能够适当地缓解压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圆满完成任务的关键。
因此,如何减轻宇航员在太空旅行时的单调感,降低他们在长期任务中体验到的心理压力,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门课题。
大自然的魅力
我们知道,大自然的景色有助于人们缓解压力,目前已经有不少科学家验证了这一说法。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来自韩国的研究人员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了受试者在观看自然场景和城市场景时的大脑活动。结果显示,城市场景激活了杏仁核,这将会造成受试者焦虑加剧和压力增加;而自然场景则使得受试者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脑中与移情和利他行为相关的区域,这有助于他缓解压力,从容地处理人际关系。
另外,意大利维罗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置身于自然环境能够帮助人们改善认知功能、降低血压、调节情绪,使他们可以更有效地完成预定的任务。
在虚拟世界中飘浮
员杰·毕其——美国前宇航员,现为达特茅斯学院的太空医学和生理学教授。当宇航员期间,毕其所执行的每一个航天任务的持续时间都在三个星期左右,所以他没有经历过像斯科特·凯利那样超乎想象的单调。尽管他的太空之旅不至于那样使人不快,但他仍然感到有必要进行一些改善。现在,毕其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尝试通过虚拟现实头盔,向受试者展示一些自然界中宁静祥和的场景以营造一种舒适的氛围,看看这是否能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水平。
毕其和他的团队为受试者创造了两个自然界的美妙体验:一是去爱尔兰游览郁郁葱葱的青山,二是躺在澳大利亚的海滩享受美妙的海景。当然,这些受试者实际上只是戴着虚拟现实头盔坐在教室里,哪儿也没去。为了增加场景的真实性,他们还在观看海景的受试者身边放置热灯,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在进行温暖的日光浴。研究人员通过测量这些受试者的心率和皮电反应(皮肤电阻或电导随皮肤汗腺机能变化而改变),来分析出他们此时各自的心理压力值。
宇航员的特殊需求
到目前为止,虽然这项实验的初步结果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但这些都是高度个性化的反应,而且受主观意识的影响较大。再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大自然的场景确实更有利于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但对于一个长期孤独地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宇航员而言,大自然的场景未必有利于消除他们的孤独和紧张情绪,说不定他更希望看到的是城市里热闹非凡的场面呢。
为此,毕其的研究小组正在做不同的实验,并不断地优化这些虚拟场景和技术,让它们以最接近真实的状态出现在受试者面前,从而找出受试者最感兴趣的东西,以便更进一步地帮助未来的宇航员以及其他在隔离状态下工作的人从容应对压力。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着重分析理查德-塞拉的作品中使用极简主义的形式、材料、颜色、比例和空间,以及雕塑与建筑物或特定场所的关系。概述理查德-塞拉的作品和他的创作理念,并列举了一些批评家如何评论理查德-塞拉的雕塑作品。探索对塞拉雕塑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从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家思想和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与理查德-塞拉雕塑的比较研究中找到共同的契合点。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极简主义:理查德·塞拉雕塑
内容摘要:黄杨木雕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中的艺术,已形成了自身的表现方式,传承到今天若要使这一具有浓厚的文化积淀的传统艺术走向现代,则需要在表现形式、手法、内容上有破有立。传统工艺美术不应徘徊在技艺的层面,而应当追求艺境,要在充分掌握传统技法的同时与当代意识有机融通,产生出一个新的局面,这就要求工艺美术应当从以工为巧的层面走出,成为以艺人工的当代艺术。 关键词:黄杨木:以线塑形;以艺入工 在
编者按:软文化的话语权 关于“文化话语权的探讨”从来都没有真正平息过,尤其在中国国力日渐昌盛但社会价值观仍然混乱的时期。文化一旦和权力扯上关系,其问题就不单纯在于学术,而是关乎政治和权术。时下所谓的地域化或国际化、非主流或主流,究竟有多少是非策略的,而真正建构在一种独立价值观之上呢?本期特邀请数位文化学者就此话题展开讨论。或许,只有从内心真正强大和自信起来,关于话语权的探讨才具有实际的意义。
“越民族就越国际”,从语言逻辑看似乎很有道理,而且是充满了民族自信的表达。但深究一下,我们却会发现:如此说话,骨子里并没有语言表达上的那份“果敢”与“自信”。因为一个自信的民族不会刻意强调自我文化特征,并以此获得所谓的国际化身份,这种姿态不是开放性融入世界的立场,而是对立性割裂世界的立场。也可以这么理解,一味强调自我属性,最终诉求就是自我保存。而为了自我保存对自我属性的强调,则恰恰说明了说话者处于
1968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从小受雕塑艺术熏陶,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院,1987年至今在《莆田光临雕塑创作室》师承父闵国霖(中国木雕艺术大师)从事雕塑设计、创作,擅长人物雕像,造型奇崛,形神兼备,具有中国传统写意画舍形求意、舍表求神的意韵。《苏武牧羊》《五福祝寿》《妈祖出巡》《屈原》《达摩》《寿星》《和为贵》等20多件木雕精品获国家级金银奖,多为海内外收藏界和中国木雕艺术馆收藏。现为莆田市工艺美
1 李春辉 《残念》 玻璃钢 导师:孙胜银、苏立群 [参展作品]
“一个人的困惑自有其因困惑而成活的幻想。但最重要的是在此你与幻想为敌——你不相信!你的实体在竖立着,并不因为精神上的东倒西歪而迷失了那种竖立感。”1 早在希腊时期,人们为识得生来之样貌就以铜镜自观。东方以镜观象的史实也早在秦汉之际早早显露端倪。镜的反射功能,使人第一次能够看清除了灵魂之外的自身表征。因此,最初镜子也被当做是巫术或是宗教上的器物,被赋予一种精神层面的象征暗示。如今人们面对镜面时可能
莆田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收藏家喜爱的石雕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1973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2002年创办莆田诚盟雕塑,石雕作品在2009年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荣获金奖,作品参评省内外大型专业博览会获得多项金、银、铜奖。
巴黎时间12月15日晚,由法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2012卢浮宫国际美术展”在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厅举行颁奖典礼。卢浮宫国际美术展是巴黎最重要的艺术类展览之一。今年,绘画和雕塑类金奖由4位艺术家获得,其中有三位均来自中国。这也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外友好国际交流中心应邀首次组织高水平的中国代表团携作品在展览上亮相。展览期间,中国代表团展区得到了各国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及巴黎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展出的
相传在苏格兰的本麦克杜伊山中,生活着一种体型巨大且全身呈灰黑色的类人生物,这种生物被称为本麦克杜伊山灰人。 尽管本麦克杜伊山灰人的首次目击记录是在1791年,但据说其在更早之前就已經出没于苏格兰地区,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 目击记录显示,本麦克杜伊山灰人平均身高为3米,它有着很长的手臂和腿,猿猴一样的头部和短而粗的灰黑色毛发,因此本麦克杜伊山灰人有时候也会被人们拿来和喜马拉雅雪人以及美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