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助推课堂教学改革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2666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今的教育热点之一。南航附属初级中学从2011年开始积极探索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转变教师观念、创新管理机制、建构课堂新模式。以课题为指导、以教研为引领、借助课改联盟校,为教师创设了丰富的学习、交流、反思、共享的途径,推进了改革进程,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校本研修;课堂教学改革;互助、合作、交流、分享;
  【中图分类号】G434;G637.2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研修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学校借助校本研修,不仅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而且为创办有特色的初中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校本研修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撑
  1.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教育一直在追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然而,现实中大多数老师并不能主动落实,“灌输式”教学较多,课堂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缺乏有效的方法。所以,校本研修要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和育人观。
  2.校本研修促进学校建立新的管理制度
  学校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保障。学校建立了以“校长室统筹、副校长负责、中层落实、备课组贯彻、教师实践”的五级纵向管理体系。出台了《南航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纲要和推进意见》,修订了教师培训制度、校本教研制度。通过管理层的校本研修,制定了《新课堂合格验收标准》、《课堂教学现状调研与观察表》、《学生合作效能观察表》,完善了集体备课、教案撰写和课件制作的新规定。制度是管理的灵魂,新制度的建立为学校的后续管理提供了保障。
  二、校本研修为团队建设提供路径
  1.丰富研修方式,彰显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主体地位
  (1)通过主题研討,编制新课堂载体
  实施课改的首要工作是编写符合课程标准、遵循教学规律、体现学生学情的导学案。因此,教研组最初的研讨主题是“导学案编写原则及使用要求”。备课组根据研讨结果完成“三案”设计:暑期分工编印导学案即为“初案”;集体备课时再次研讨形成“共案”;授课前教师个人结合学情进行调整为“个案”。教研组及时将出现的问题转化为新的研讨主题,“如何防止导学案变成习题集?如何检查导学案中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效?导学案编写如何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等。通过主题研讨,我们完善了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为架构新课堂奠定了基础。
  (2)通过课例研究,构建新课堂模式
  课例研究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策略的再现和描述,是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研究活动。实践中我们运用了两种方式:
  第一种为“一课三议“模式,即课前上课教师说设计思路为“一议”,课后听课教师集体评课为“二议”,上课教师回看课堂实录,自我寻找存在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为“三议”。
  第二种为“观察评议”模式,即课前备课组集体备课,课中教研组长将听课教师分成三个组进行课堂观察,课后三个组汇总意见进行评议。在课改初期,我们设计的观察点分别是“学生学习形式及时间观察”、“教师讲解时间及有效性观察”和“课改课达标项目观察”,这些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例研究一是具有诊断作用,二是具有互助作用,三是具有导向作用,是新课堂模式建构的实践依据。
  (3)通过骨干辐射,解决新课堂问题
  在推进课改的进程中,骨干教师不仅可以先觉先行,而且由他们带领的备课组或教研组也成为中坚力量。如课改伊始,大家对放手让学生展学、评学后课时进度完成不了感到非常困惑,我们就召开全校教师会,让骨干教师谈自己的问题解决办法。改革,必然会遇到困惑和难题,除了行政强行推进外,让骨干教师和优秀团队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更有利于唤醒全体教师的主体意识,便于促进教学行为发生变革。
  2.提高研修层次,融入专业人士和信息资源
  (1)以课题研究为指导,引领课改方向
  校本的课题研究就是基于改革而引发的探索某一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学校借助江苏省“十二五”立项课题《以“互助学习”为核心的初中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多次接受高校、省市级科研专家的现场指导。我们组建了核心研究小组,明确了研究内容,并将研究自主权交给备课组。由备课组面对突出的问题自选小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组内教师共同实践,最后收集信息,提炼观点,形成研究成果。
  (2)以区域教研为依托,扩大课改影响
  校本研修虽然立足“校本”,但不能“闭关自守”,仍然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特别是要赢得市、区教研员的关注与支持。我区教研员多次在航初组织了区域性教研活动,如复习讲评课开放活动、现场集体教研活动、复盘式评课活动等等。有了教研员的支持,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位更准确,教学方法更得当,教学效果更显著。通过区域性的教研活动,不仅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宣传了学校,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3)以共同体合作为契机,营造课改氛围
  全国的许多课改共同体,在校际资源互相支持的基础上,经常开展多种交流活动。近几年,我们不仅组织教师赴多所课改名校实地考察学习,而且还邀请了镇江、杭州、江苏等地的老师、校长和教研员来校献课,借助现场听、评课活动,彼此交流经验。
  三、校本研修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我们的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形成了独特的课堂教学形式。小组内对学采取“同质对学、异质助学”的方式;小组内群学运用“学困生讲、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归纳”的方式;大组间展学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评学则采用生生质疑、师生评价的方式。我们制定了《小组合作展学评价表》用于班主任培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范式》供教师教学设计时参考。
  2.促进学校共同管理精神文化的建设
  校本研修体现了四种行为,一是教师经常谈论教学,具有持续性。二是教师互相观摩教学,促进思考和讨论。三是教师互相评课议课,经常交流反思。四是教师有自主权选择研究主题和行为。这正是学校共同管理精神的体现。因此,校本研修是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得到认可、加强和支持的基础、条件和动力。
  参考书目:
  《校本教研指导》(邹尚智 编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有效教研》(赵才欣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
  《如何提升学校的内力》(【美】罗兰.巴特 Roland S.Barth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7.4  學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为“后”,实则为“先”,是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但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一直以来,却不被领导重视。其实,只要认真细致、努力创新地搞好学校后勤工作,就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动力和保障,就能使学校的所有工作有良好运转的局面。那么,如何进行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呢?  一、要提高对高中后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1
【摘要】高中化学是高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在高考中有着重大的分数比重。高中化学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它承接着初中的化学基础,又比初中的化学难很多。很多高中生在做化学习题时,时常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把概念混淆了,化学方程式记错了,解不出实际的解答题等等,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学习化学,只会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没有真正的理解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到题目中来。  【关键词】高中化学;解题方法策略;
【摘要】高中數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如何准确把握课程总目标,科学设定课堂教学目标,高效传递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数学课程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6  课堂教学目标应该以课程目标为指导,依据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深入人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数学素质。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