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作文教学初探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flylov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这个阶段的习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因此,作文教学中可以从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教材,抓住习作契机;先说后写,降低难度;学会修改,多元评价;写真实的作文;“师生同下水,相与探浅深”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起步作文 教学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起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我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给观察方法,举一反三;二是指导从说到写,降低难度;三是教给修改方法,培养习惯;四是重视讲评艺术,激发兴趣。
  一、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这对小学生的起步作文来说是很难的。在生活中学生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写作时也才有话可写。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教学《夏天来了》,我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变化感受夏天的特点,学生从空洞的天气变热了,花儿开了、樹变绿了……进而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人们穿起了裙子、摇起了蒲扇,吃起了雪糕、吹起了空调;牵牛花吹起了喇叭,栀子花芳香扑鼻,荷花像仙女一样穿着雪白的衣裳在风中跳起了舞蹈;大树就像一把绿油油的大伞从地上升起来……这样的交流展开后,丰富了学生的观察角度,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展开观察,学生对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的感受也随之加深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养成。
  二、关注课文插图,抓住习作契机。
  在学生的语文书中,每一册均有二十来幅插图。这些插图就内容看,有人物外貌类,有风景类,有有古今中外的名人肖像,有书法绘画类,有故事情节类,这些课文插图多彩多姿,丰富了课文的内容,成为教材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作文教学时,若能巧妙利用这些课文插图,精心设计一些作文训练题目,不但能大大提高课本插图的使用价值,而且助于培养学生作文多方面的能力,可谓一举二得。
  三、先说后写,降低难度。
  所谓“先说”,是指教师依据某一个作文题目或某一方面的作文内容、作文范围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一系列的问题说话,或说自己的所见,或说自己的所闻,或说自己所历,或说自己的所感,或说自己的所思;所谓“后写”,就是指教师在学生“说”过后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自己说的话怎么说的就怎么写下来,从而实现“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的作文宗旨,使学生的作文真正做到“言为心声”。 教学时,我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
  下面以写一种熟悉的水果为例,我是这样指导的:
  1. 用眼睛去看:说说水果的颜色、大小、样子。
  2. 用手去摸:说说水果的形状、手感。
  3. 用口去尝:说说品尝出的味道。
  学生按这些内容细致地观察、描述,尽管每一部分的语句不多,也能把一种水果说得形象了。说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练说、同桌讨论、指名叙述等。先说后写能化难为易,同时也能转变那种说假话、说套话的文风。
  四、学会修改,多元评价。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多数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叶对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所以,在作文起步阶段,就必须养成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读,对于修改文章是最为方便而且有效的,” “修改稿子不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在口头上说说看,”在讲评中, 先让学生明白:本次习作的主要求是什么,,接着出示提纲,再让学生应用“四读”自改法自改习作: 一读立足中心看选材;二读紧扣中心定增删;三读语序改病句: 四读修改标点与错字。可见,教组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尤为重要,不容忽视。
  以往我们在作文批改中,采用最多评价方式是教师评价,作文的优劣,全凭教师手下的红笔而定,一个等第,几句评语,学生爱看的不多,可见,这种评价收效极小。我们可以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开放性评价模式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
  1. 有效范例,完善学生自我评价。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评价还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对自己的成果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就需要教师给予指导,提供有效的范例。所以在学生自评、互评前,教师选取有共性的作文,根据要求引导学生逐条评价,提供评价的范例,在此基础上逐步放手,求得实效。
  2. “自评互评”,提高评价能力。
  在范例引路的前提下,作文评价可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学生间的互评,进行四人一组的评改、同桌评改、自找同伴评改的方式,评改形式既可以打分也可写评语,在此次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评改进行自行修改。随后老师对批改认真,对有独道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营造学习氛围,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通过这样多元的评价,学生主动的修改,再结合教师的激励性评语,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及写作能力都将大大提高。
  五、写真实的作文。
  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曾经说过:“孩子和大人毕竟是不同的,孩子天真活泼,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他自己的语言,孩子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的习作,没有空话、假话、套话,读起来就感到亲切有味,甚至有时候老师自己也仿佛回到勒童年时代,这就是孩子的习作特点。” 新大纲在“关于习作”中也指出:“要调动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写自己,展示自己!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切感人。
  六、师生同题写作,焕发作文活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凡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越大。”实践证明,师生“同题写作”不失为作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语文教师不应做弹花匠的女儿——一只会弹(谈)不会纺(写),不应只是作文教学“理论”的“讲说家”,还应该成为作文教学“实践”的“运用者”。老师只有和学生同题同时作文,才能真正体味学生作文的甘苦,便于及时有效地指导和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学生欣赏教师的下水作文,他们能专心学习,真正达到以情煽情,以文育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
  [2]《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3]《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潘文清
其他文献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
期刊
摘 要:创新能力是指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并应用猜想、想象、直觉等获得发现和进行创造的能力。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潜能  随着数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
摘 要:二十一世纪作为一个标榜领先与科技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它不仅在科技上,文化上,更体现在教育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带领学生们去尝试,去实践。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我们更要体现创新。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教育生涯的最初阶段,这段时期的基础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基础,所以这段时间的教育不仅仅在于教授基础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独立与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中期因子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作用。研究早期应用中期因子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研究早期应用中期因子对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结扎Wistar
研究目的:   了解高职高专护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现况,比较不同年级、不同类型护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特点和差异。据此提出教学对策,在“3+2”高职护生《护理综合》课
目的:评价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29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经ERCP治疗的临床资料。对26例吻
摘 要:小学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传输,长此以往便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给课堂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对活泼可爱的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授课时,必须要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在愉快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  关键词:小学 语文课堂 快乐教学法 应用  小学语文的快乐教学法是我国新课程改革
摘 要:在現代语文教育观念下,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学习语文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养成自由精神、养成独立人格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就会情动辞发,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魏书生老师认为:情感在人的学习活动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是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不是先天的,不受外界现实决定的本能力量,而是在后天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属于一种非智力因素,好的学习动机对学习将起到推动作用。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 创造积极、向上、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  学校里,绝大多数教师都会尽心尽力关心每一个学生,但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