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武术教学五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ia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于武术的教学步骤
  少年儿童神经过程的活动性高,抑制和兴奋相互交换快,身体容易进入工作状态。武术教材的动作强度,可根据课的情况适当调整,开始学习时,强度可略小些,上课后略活动各关节、韧带后即可进入教学阶段。通常技术教学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
  1.建立动作(或套路)的完整概念
  这一阶段主要由教师做正确规范的完整示范(包括单个动作或套路),给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动作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会学生动作路线、方位上的一般架式
  武术的动作过程和方向变化比较多,在不忽略基本功教学的基础上,初学时应首先搞清动作的方位、路线。此阶段不宜强调动作十分正确,要求也不要过分严格。例如,姿势可高些,力量可小些,初具格式即可。
  3.要求动作姿势准确
  在上一阶段基本完成之后,就应该注意提高每个动作的质量,动作力求准确。要求学生的一招一式、一拳一脚都按正确动作规范练习,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错误动作应及时进行纠正,此时不能迁就学生,动作的速度需在保证每个动作的质量前提下适当加快,动作的力量也应在合乎规格之后逐步加大。
  4.动作快速正确、连贯统一
  这一阶段主要应该注意动作的连贯和节奏的协调、统一,使套路形成整体,注意动作的快慢结合、动静结合,注意套路熟练,各节连接顺畅,而且动作正确。要做到快速、正确、连贯、统一、完整。
  5.复习提高
  学生在这一阶段,应该脱离教师的统一口令,结合自身的特点练习,以达到“形神兼备”的要求,诸如快慢、动静、抑扬顿挫的处理等,使之达到运用自如。
  二、关于教师的示范讲解
  1.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观察
  这种示范讲解在学生学习新动作和纠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时采用,学生应该站成讲话队形,看教师示范。例如半圆形、二列横排相对站立,以使不同角度的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听得到为准,主要是给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
  2.领做示范,就是教师领做,学生跟随做
  根据动作的结构及特点,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地做镜面示范,但所有动作都做镜面示范动作是困难的,通常情况下身体侧向行进,做正面示范;身体正向行进,做侧面示范;必须背向示范,否则学生就不易明白的动作,教师应先正面(或镜面)示范后再背面领做示范。
  三、关于武术的口令
  根据武术的结构特点,口令应该有不同的变化,一般要做到清晰、洪亮、准确,长短得当,高低有度。在练习中,应该一动一令。口令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1.提示名称的口令
  例如:抡臂砸拳——1,望月平衡——2……这种口令一般在领做示范时使用。
  2.分解动作口令
  动作分解后应该呼分解后的相应口令。例如抡臂砸拳,可分解成两个动作,可呼:抡臂——1,砸拳——2。这种口令一般在复杂动作分解后使用。
  3.改变正常节奏的口令
  武术动作,大部分是不规则、不对称的,不能一概追求规整、统一,而是要根据动作技术结构的特点,改变长短不同的节奏。例如少年拳第二套第四节,应该下达这样的口令:1——2——3——4。由于“弹踢冲拳”技术需要单腿支撑,时间不宜过长。因此,应该紧凑口令3——4,使之快速过渡到“马步横打”,以保证动作的质量。
  4.各教学步骤的口令
  (1)领做示范的口令应先呼动作名称,再做示范动作,后下达:学生练习口令(呼号)。(2)直呼动作名称,学生练习。(3)直呼1——2——3——4呼号,学生练习。(4)教师下达统一练习口令,学生自己掌握节奏练习。如下达“第二套少年拳预备——起”。
  四、关于难度大的动作教法问题
  分解教学的方法,首先是教师讲(边讲边示范),学生听、看。其次带领学生分解做。然后把分解的动作连起来,之后学生练习让学生掌握五个字:听、看、做、连、练。动作的分解方法,要根据不同动作的结构特点,灵活考虑。
  五、关于击技特点的运用
  武术是由动作发展起来的,几乎每一个动作都与攻防有关,利用武术独特的攻、防特点,讲清每个动作的攻、防意义,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动作,对提高动作的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是很有好处的。如跃步冲拳,动作要求学生跳得高跳得远,可讲清跳起的目的是躲过对方横扫过来的棍或腿,并且应该接近对方,然后击出一拳打中对方,所以要跳得高、跳得远。当学生明白动作的实际意义后,自然要往高跳、往远跳了。
  (责任编辑:谭有进)
其他文献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近几年,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许多英语教师对小组合作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讨。但由于升学、考试、学生的追求和家长的期待,最后评价学生和教师的还是一张试卷的成绩,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就可以遮百丑。这巨大的压力,无法不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了功利性,考什么,教什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45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多学点,多做一些笔头练习,凡是与考试内容无关的,课堂上或课后一律不会花
一、过敏反应的概念  1.概念。  过敏反应是指免疫过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2.特点。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具有破坏性;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二、过敏原  1.概念。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  2.举例。  如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等。  三、过敏反应类型及发生的过程  1.过敏反应类型
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物理教学中,也非常注重“开个好头”,因为“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怎样导入新课,就成为我们搞好物理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  一、以趣味实验导入  通过趣味实验引入新课,可以让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把他们迅速带入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引起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的兴趣。而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悖的实验结果能撩起学生探求的强烈欲望。调查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时机,见缝插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思想品
在语文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地讲,学生趴在座位上呼呼地睡。在睡觉的学生看来,这堂课与我何干,于我何用?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让语文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追求。  一、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课堂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的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能在生活中得到历练。  教育心理学家张梅玲教授认为,
初中政治教育要想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首先要改变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尤其是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