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文中的网络语言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g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作文中的网络语言,指明了作文中网络语言并非一无是处。
  关键词: 作文 网络语言 后现代主义
  
  一、导言
  
  随着网络的普及,“顶”、“灌水”、“斑竹”、“GF”等网络语言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用语、行为,有的中小
  学生甚至将它们运用到日记、作文当中。
  然而,很多人对此不能理解,有的教师、专家觉得网络语言在作文中出现是对汉语的侮辱和不尊重,有的家长忧心忡忡地说与自己的孩子已经隔了一个网络的代沟。可是他们却不知这是一种时代的变迁,是文化的转变,更是年轻一代思想的飞跃:更倾向于一种对传统文化和平解构的后现代主义。
  
  二、对后现代主义的解说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1]。
  在笔者看来,后现代主义的两大特征不容忽视:提倡多元思维和反对中心主义。后现代主义倡导用多元思维去看待事物,积极开拓视野、解放思想。它号召人们要像读一首诗、一部神话一样解读哲学原著和哲学文本,其用意也在于倡导一种多视角看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多元思维同时说明了差异化,寻求差异的乐趣。就像德里达呼吁的那样,差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事物中所蕴含的差异总是会不断产生新的差异,根绝差异是不可能的。人们应该做的,不是千方百计地抹杀差异、消除差异,而是不断地发现差异、尊重差异,逐步习惯与差异共处[2]。
  后现代主义体现了一种反对中心主义的思想。这种特征首先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共融共生,不应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在后现代主义中,不论是否定性的后现代主义还是肯定性的后现代主义,他们的终极关怀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对人类及其生存于其中的地球的命运抱以深深的关切。被认为是后现代哲学先驱的海德格尔提出,人应该保护那块土地,人不是自认的主人,而是“托管人”、“守护者”[3]。后现代主义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也体现着一种去“中心化”的思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影响的,并非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构成性的,正是各种关系的存在才构成了个体的身份,通过对内在关系的强调,后现代主义者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对立的、非强制性的关系,和谐与合作比竞争更为基本。
  
  三、运用后现代主义透视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在作文中出现,不知不觉地体现了学生的一种后现代主义思想。如果我们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看待网络语言,那么学生究竟想表达怎样一种心声呢?
  (一)网络语言之非
  网络语言一出现在作文中,就遭到教师、专家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对规范汉语的亵渎,对其完善的逻辑结构的破坏,这些举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网络虚无的特性,也就使得某些网络语言意义肤浅,在整篇文章中不仅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破坏了文章的结构,其语法不符合说话的逻辑。比如由英文字母、数字组成的“b4”(before)。这样的网络白话文总是让老师和家长们不知所云。而当这些网络词汇不分语境、不分类别、杂乱无章地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时,对传统、规范、标准的语言习惯就形成了冲击。
  这种现象用后现主义的视角解释就是反对本质主义的体现。后现代主义摧毁了本体、本质,那么中心性、确定性也就不复存在[4]。由于不确定使得事物失去了确定的意义。这在网络语言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网络语言产生于网络中,网络毕竟是虚拟的,但缺乏规范性和不确定性,网络上的人由于为了节省费用和时间,就缩短文字或用拼音缩写代替,有时更是中英文夹杂,很多文字的意思都是在错打的情况下产生的,本身就缺乏规范,不具有确定的含义,只是大家都这样说,于是便被接受了[5]。可是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会使得很多不熟悉网络的人不知其所指,那么看这种夹杂网络语言的文章就会感到莫名其妙,甚至反感。
  (二)网络语言之是
  网络语言固然有它的不足之处,可是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看,作文中的网络语言又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它反映的是一种对权力的解构,反对“中心话语”所造成的不公平,呼唤的是一种多元文化的共融,是用一种平等的眼光看问题。其次它说明了个体需要差异化,需要创新。
  任何形式的社会控制都必须依赖权力的运行,但是这种权力的运行不是单一的。后现代主义大师福柯强调了权力的双向流动特征,权力并非总是自上而下的,相反它常常是自下而上的流动[6]。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是最下层的,受到权威的控制与束缚,但学生也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权力,而在作文中运用网络语言则是学生在社会面前所具有的能动力量的表现,他们意识到自己被社会权威文化所控制,从而激起个体的反抗意识,他们不再对传统权威顶礼膜拜,他们需要一个与权威文化对话的平台,能以平等的身份与之共同生存。
  再者,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思想丰富、言语自由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赋予他们强烈的个性,他们需要个性,需要差异化。学生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新兴事物的双重冲击下,其心灵的枷锁松解,渴望个性的解放,以一种极为夸张的方式对扭曲的个性进行恢复。如果网络语言对学生的人生有特定的意义,能够恰当地表现对生命、生活等方面的理解,能够充分展现学生鲜活的个性,那么使用网络语言又有何不可呢?
  对于那些拒斥网络语言的教师来讲,虽然他们日常生活中也接触网络语言,能够看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他们会自觉维护汉语言的规范性,看到不规范的语言、错别字甚至错误的标点符号,都不会宽容对待。他们以在作文中扣分为荣,但是却不曾想过他们的绝对封杀会使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感被抹杀,使学生变成文化的傀儡。
  
  四、结语
  
  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环境中下使用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汉语的发展和丰富,如果对于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有利,那么就可以使用。虽然有很多毫无意义的词汇,但有些人却过于担忧,认为网络语言会使汉语丧失纯洁性。北方民族大学语言修辞学专家王希杰就认为均衡和变化是对立统一的,过分均衡将会导致语言单调、枯燥。只有“一样话百样说”,语言才能不断更新,变得更加活泼、生动。对现代汉语来说,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不应该只用“堵”的办法,而应该采取疏导的方式[7]。
  总之,网络语言既然已经存在,就有它的道理。我们不能一概否定网络语言,而应该以一种宽容的姿态,与其保
  持对话,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其中不规范的语言加以纠正,使网络语言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847.htm.
  [2]景君学.差异与和谐:后现代主义的自我超越[J].北方论丛,2008,(2):122-124.
  [3]陈金美.析后现代哲学的三大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6):44-48.
  [4]罗文东.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辨析[J].江汉论坛,2009,(4):126-130.
  [5]涂燕萍.孩子,有话你就好好说[J].江西教育,2007,(1):12-14.
  [6]周宗伟.高贵与卑贱的距离——学校文化的社会学研究[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6.
  [7]熊晓.高考作文:该不该摒弃网络语言[J].高中生之友,2007,(21):5-7.
其他文献
摘要: 高校图书馆是地方经济建设信息资源的主要来源,是地方经济发展信息方面有力的支撑。本文讨论了如何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为依托,开发建设地方性的经济信息中心。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信息资源 地方经济    高校作为科技人才、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料的积聚中心,在信息资源的掌握和获取方面有着其他单位不可比拟的优势,利用高校掌握的信息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成功
摘 要: 本文作者以男大学生1000米跑为研究方法,通过测试与1000米成绩相关因素的十项指标,经逐步回归筛选,再进行Q型聚类,以提供教学分组依据。由于学生有氧耐力各项指标并不都在同一级别,因此作者采用离查法将这种素质发展不均衡的学生分成三水平,共排列出81种不同素质水平的学生状况,同时运动处方同步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设计,组成81种处方,使81种不同素质水平的学生都能——对应查找出适合于自己的运动
摘要: 英语是一种注重主语的语言,汉语是注重主题的语言。在注重主题的语言里主位与主题是一个研究领域。本文主要通过说明英语的主位与汉语的话题的差异,从英汉不同文化心理和思维角度运用Halliday和徐盛桓的主位推进模式来看英汉主位推进方式的差异。  关键词: 主位推进模式对比话题主位    一、前言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汉藏语系,所以汉语与英语隶属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它们之间存在诸多不同
摘要: 学习方式的选择和运用既不能囿于传统的接受学习,又不能局限于几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而应根据学习者的特点,进行多样化选择。从纵向上看,学习者智力发展的历时性和共存性,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于动作性学习、感知性学习和符号性学习等几种学习方式的选择和运用,而其自我意识和人际能力的发展则分别制约着他们在不同阶段运用反思性学习和交往性学习的方式。从横向上看,学习者在智能组合及认知倾向等方面的差异,是影响学
2009年河北省的中考文综试卷,可以用三组词来概括:继承与创新、平易与思考、知识与能力。  就试卷形式来说,它继承了前几年的试卷类型和试题类型,让学生看到试卷感到熟悉和有自信,但是它同时也处处显示出了创新的意识,比如第28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2009年的一大热点,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要从这出题,但是出题人却是从食品安全法入手,既没有回避这一热点问题,又稍出乎人们的预测;再如第30题“网上留言”一问,
摘 要: 如何把新课标要求落实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解决了信息教育普及性、统一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课标 分层教学 小组合作    新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既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又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个性发展。新课标考虑到有诸多因素所造成学生的差异,强调从解决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
摘 要: 目前高等院校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选择上存在不少盲区和误区。普遍现象之一就是依然采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没有真正体现商务英语的专业特征和实际应用性。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就是要在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模式上改变认识和思维方式,把握好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和“英语”的主辅关系,以商务承载英语,让英语为商务服务。彻底摒弃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国际商务企业/行业
一、引言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是最丰富的资源,是巨大的财富。但是身为时代先锋的大学生却在大学生活中得不到充分、清晰、准确的信息,而错失机会,没有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也没能为集体争取更多的荣誉,甚至影响了自己的发展,同时,学生工作也因为信息的传达不完善而受到影响。  以M大学某学院为例,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该院中了,尽管该院在学生信息传达工作中应用了一些现代信息传播
一、对过去语文教学的反思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教师凭着一支粉笔一本书,站在三尺讲台上传承着人类文明。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者、受者,课堂过多地被教师占领,甚至于一言堂,时间一长,学生感到枯燥,本来生动丰富的语文知识在一些死板的模式下,变得令学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捷、健康稳定的发展,对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已经摆上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议事日程。这为曾经“先天营养不良、后天发展不足”的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充满活力的春天。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导致目前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文化素质方面普遍偏低,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强,自信心不足,行为习惯较差,为毕业后的就业埋下了隐患,特别是作为县级的职业高中,此种情况更为严重。本文作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