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典型推动工作,是重要的领导艺术和基本的工作方法。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善于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利用典型,使先进典型发挥应有的作用,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一、典型的作用
1. 从培育、树立和宣传推广者来说,典型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树立标杆。从一定意义上说,先进典型代表着一定时期的工作和发展水平。任何先进典型的培育、形成、树立和宣传推广,都是特定时代的需要,是给社会树立旗帜和标杆。人们希望和要求典型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体现出时代的风貌,代表着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把时代所必须的一种思想、道德、精神和力量人格化、形象化、具体化,使少数单位和个人的个体行为、局部行为转化为群体行为、社会行为,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智慧和力量。
二是推动工作。推动工作,领导干部不仅胸中要有全局,而且手中要有典型。在实际工作中,总是有先进、中间和落后的情况发生。领导者既要分类指导,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又要注意评先树优,抓两头带中间,做好落后面的转化工作,促进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善于在个别中发现一般,在特殊中发现普遍,在典型身上发掘出体现时代精神、先进思想和党的政策的闪光点。通过典型,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给群众,把先进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转化为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奋发进取的精神武器,从而使本地、本单位的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2. 从客体或者社会、民众来说,典型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导作用。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它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凝聚着先进的理想信念,代表着高尚的人生境界,体现着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党的政策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榜样的力量有时是巨大的。一个好的典型,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是非观念、思维方式、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可能通过学习典型而得到引导,从而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行引往正确、健康的轨道。
二是激励作用。引起人们共鸣的先进典型,对于振奋人们的精神状态、形成良好风尚、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受到先进典型的强烈感染后,涣散的、萎靡的精神就可能振奋起来,可以使人们从犹豫转向坚定,从苦闷转向兴奋,从怨愤转向欣慰,从脆弱转向刚强,从萎靡不振转向生龙活虎,从作茧自缚转向轻装上阵,从颓然无望转向豁然开朗,从无所作为转向大显身手。
三是警示作用。有先进,必有落后。先进正面的典型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落后反面的典型具有提醒警示作用。要发挥先进典型的作用,就不能忽视反面典型的存在。从反面典型中可以发现问题,敲响警钟,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预警防范机制,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及时把不正确的思想和现象解决在萌芽之中。反面典型中,最突出的例子是建国初期我们党和政府清除刘青山、张子善这类居功自傲、贪图享受的高级干部,当时极大地震动了全国上下。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因巨额受贿而被判极刑,在全国也影响极大。
二、典型发挥作用的条件
在典型的培育、树立和宣传推广实践中,有的发挥了巨大作用,有的作用微乎其微,有的甚至发挥了反向作用。由此看来,典型作用的发挥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1. 只有对人们有益的典型才能为人们所接受
培育、树立和宣传推广典型,既要符合推动工作的需要,也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更要符合社会、民众的精神需要。只有与受众产生共鸣、利益相关、生活相连、认识相通,对其有资助、振奋、引导、完善、校正等方面作用的典型,人们才乐意学习。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她最满足的时候是她感到最饥饿之时。”对于培养和推广典型来说也完全一样,首先人们对这些东西有需要才能谈得上满足,没有需要甚至已经感到“酒足饭饱”了还让他吃喝,效果就差,甚至为负。
任何事物都是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多样性、层次性的。人类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对典型需求的多样性;人们社会价值取向的层次性,又决定了对典型需求的层次性。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需要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共产党人的楷模,而且需要具有共同志趣的群众典型,同时也需要后进变先进这一层次的典型。这样,就可以使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典型构成一个先进的典型群。各个层次有榜样,覆盖面广,可学性强;各个行业有典型,情理相通,启发性强;各条战线有标兵,旗帜鲜明,感召力强。有了这种典型群的力量,就能把先进的思想凝聚起来,传播开来,也能把良好的风气聚集起来,弘扬出去。进而影响到社会各个方面,给正确舆论以强大的支撑力,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树立先进典型群的观念,做好典型群的培育工作,运用典型群的强大影响力和感染力。
2. 对各级组织的信任是前提
主体的思想要影响和改变工作对象的思想必须让客体认为符合自身需要,对其有利。这种判断能否形成,首先取决于主体的工作资格,即主体对客体来说值得信任,这是接受主体思想信息的起点。特别是含有承诺性和要求做出部分利益牺牲或提出更高要求的内容时,尤其突出对信任的要求。
信任的取得决不仅是主体的承诺和态度,而是要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虽然《红楼梦》自标“满纸荒唐言”,但却世代传阅研读。而成天信誓旦旦地让人相信其德行的往往却是最不能信任的。对于互相非常熟悉的主体、客体来说,信任更是沟通的桥梁,缺乏信任根本就不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样,树立典型者也要有充分的号召力和公信力,这是使典型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上世纪60年代一些典型的成功树立、宣传与推广,与当时的党和政府长期积累的崇高威望和巨大影响号召力紧密相关。而在2009年,《求是》杂志的姊妹刊物《小康》杂志研究中心联合新浪网,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于6—7月对我国“信用小康”进行了调查,在“您相信政府公布的各种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吗”的调查中,认为“仅作参考,掺假的成分很多”或“绝对是假的,从来都不信”的比例高达91.1%。有几句网络语言很有名: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制;你跟他讲法制,他跟你讲政治;你跟他讲政治,他跟你讲国情;你跟他讲国情,他跟你讲接轨;你跟他讲接轨,他跟你讲文化;你跟他讲文化,他跟你讲老子;你跟他讲老子,他跟你装孙子!你跟他装孙子,他跟你讲道理。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很难推出典型。 3. 典型要具有可学性
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推广和应用,在于“一花引来百花开”,使工作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抓典型要立足推广,注重实效;学典型重在学实质,贵在见行动。培育和宣传推广典型,是让人们学习典型的精神、态度、方法等具有可学的因素,而不是学习典型可遇不可求或特殊能力方面。典型的可学性,取决于典型本身来源于大众生活的真实事迹和思想,取决于他们平凡的形象和对事业、精神的坚守和执着。学习典型,需要倡导者带头,率先垂范,成为学习典型的模范实践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典型的可学性。
当然,对于任意拔高的典型,人们只会敬而远之。一方面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典型人物的宣传中,过分强调他自身的努力,忽视外部条件对他的影响和周围人员对他的帮助这方面的介绍,把这个原本生活在群众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孤立起来了。另一方面是“墙内开花墙内香”:在典型单位的宣传中,往往只宣传这个单位干部、职工如何解放思想、改革开拓、奋力拼搏的精神和经验,而忽视宣传国家的支持和外部条件的优越,使别人不服,结果造成这个典型“腿短”,无法走向社会。
可以说,群众满意不满意、服气不服气、认可不认可,应当作为评价个人和集体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因此,在选树典型时,只有深入基层,广泛调查研究,挖掘具有特殊意义、群众公认的典型,同时对典型事迹进行周密调查,挖掘出典型事迹中所具有的对人们有强烈号召力、感染力的地方和闪光点,这些事迹越平凡、越真实,离群众越近,就越感人,典型才能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目中越伟大、越高尚,留下的印象越深刻。
三、发挥典型作用的新的着力点
抓典型要注重方式方法,务求实效。有好的典型,如果抓不准,则会埋没典型;抓准了,如果宣传不当,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因此,抓典型工作应十分注重方式方法。这是赋予典型以生命力、感召力,对实际工作产生推动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是注重身边的“小典型”。说到先进典型,人们通常想到铁人王进喜、雷锋等人人皆知的楷模,可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工作业绩突出、能够在全国上下叫响的先进典型毕竟是少数。实际上,在我们身边,活跃着一大批“小典型”。他们思想观念端正、工作兢兢业业,用自己的辛苦付出换来了群众的满意。相比“大典型”,这些“小典型”虽然没有出类拔萃的业绩和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责任与忠诚。每个“小典型”都有闪光点,只要典型事例鲜活,宣传措施得当,“小典型”同样能够反映大方向,小人物同样也有大境界,同样能承载“大思想”,起到“大作用”。善用这些“小典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二是多树立和推广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精神、公民精神、普世精神的典型。在当今这个更加开放、更加成熟、更加复杂、更加多元的社会,我们培育、树立和宣传推广典型,应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宽厚的标准、更加人性的选择、更加潮流的要求。职业精神的弘扬、公民精神的培育、优良传统的传承,对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和长远的意义。我们必须走出封闭、狭隘、短视的老路,让更多符合时代精神和充满活力的典型涌现出来并充分发挥作用。
三是在公众人物、偶像人物和流行人物中发掘亮点。从一定意义上说,流行的东西或者公认的人与事中存在着典型的成分,也可以说是社会大众树立和培养起来的典型。公众人物和偶像人物对社会的走向和影响有时是巨大的。要解决一些社会性的问题,必须注意从流行和公认的人与事中发掘正面的典型,培育和树立其某些闪光的东西,从而引导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同样的,也应该从流行中发现反面典型,努力寻找到其产生和流行的根源,与其他方面相互协调配合,来加以限制和解决。
四是搞好协调配合。抓典型要与其他方法相配套,与表彰奖惩、社会待遇等方面相互衔接,不能出现让典型吃亏的现象。对典型,政治上要维护他们的形象。有重大工作部署时,提前同他们沟通思想;在社会发生敏感问题时,向他们打招呼、提希望;在他们听到一些风言风语时,及时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正确对待,并帮助他们摆脱一些不应产生的压力。工作上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挥作用的条件,同时也不断地向他们压担子、交任务。生活上应进一步关心和爱护他们,克服那种“只当先进不进步、只戴红花不长钱”的现象,在晋职、晋级等方面多关心一点,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样,也有利于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洪运.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N].解放军报,2009—4—26(7).
[2] 王秀玲,王云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22).
[3] 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须有新思路[N].人民日报,2001—2—6(9).
[4] 崔伟华.党政组织的确应带动讲诚信[N].学习时报,2004—3—25.
责任编辑:徐建秋
一、典型的作用
1. 从培育、树立和宣传推广者来说,典型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树立标杆。从一定意义上说,先进典型代表着一定时期的工作和发展水平。任何先进典型的培育、形成、树立和宣传推广,都是特定时代的需要,是给社会树立旗帜和标杆。人们希望和要求典型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体现出时代的风貌,代表着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把时代所必须的一种思想、道德、精神和力量人格化、形象化、具体化,使少数单位和个人的个体行为、局部行为转化为群体行为、社会行为,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智慧和力量。
二是推动工作。推动工作,领导干部不仅胸中要有全局,而且手中要有典型。在实际工作中,总是有先进、中间和落后的情况发生。领导者既要分类指导,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又要注意评先树优,抓两头带中间,做好落后面的转化工作,促进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善于在个别中发现一般,在特殊中发现普遍,在典型身上发掘出体现时代精神、先进思想和党的政策的闪光点。通过典型,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给群众,把先进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转化为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奋发进取的精神武器,从而使本地、本单位的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2. 从客体或者社会、民众来说,典型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导作用。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它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凝聚着先进的理想信念,代表着高尚的人生境界,体现着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党的政策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榜样的力量有时是巨大的。一个好的典型,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是非观念、思维方式、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可能通过学习典型而得到引导,从而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行引往正确、健康的轨道。
二是激励作用。引起人们共鸣的先进典型,对于振奋人们的精神状态、形成良好风尚、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受到先进典型的强烈感染后,涣散的、萎靡的精神就可能振奋起来,可以使人们从犹豫转向坚定,从苦闷转向兴奋,从怨愤转向欣慰,从脆弱转向刚强,从萎靡不振转向生龙活虎,从作茧自缚转向轻装上阵,从颓然无望转向豁然开朗,从无所作为转向大显身手。
三是警示作用。有先进,必有落后。先进正面的典型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落后反面的典型具有提醒警示作用。要发挥先进典型的作用,就不能忽视反面典型的存在。从反面典型中可以发现问题,敲响警钟,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预警防范机制,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及时把不正确的思想和现象解决在萌芽之中。反面典型中,最突出的例子是建国初期我们党和政府清除刘青山、张子善这类居功自傲、贪图享受的高级干部,当时极大地震动了全国上下。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因巨额受贿而被判极刑,在全国也影响极大。
二、典型发挥作用的条件
在典型的培育、树立和宣传推广实践中,有的发挥了巨大作用,有的作用微乎其微,有的甚至发挥了反向作用。由此看来,典型作用的发挥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1. 只有对人们有益的典型才能为人们所接受
培育、树立和宣传推广典型,既要符合推动工作的需要,也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更要符合社会、民众的精神需要。只有与受众产生共鸣、利益相关、生活相连、认识相通,对其有资助、振奋、引导、完善、校正等方面作用的典型,人们才乐意学习。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她最满足的时候是她感到最饥饿之时。”对于培养和推广典型来说也完全一样,首先人们对这些东西有需要才能谈得上满足,没有需要甚至已经感到“酒足饭饱”了还让他吃喝,效果就差,甚至为负。
任何事物都是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多样性、层次性的。人类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对典型需求的多样性;人们社会价值取向的层次性,又决定了对典型需求的层次性。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需要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共产党人的楷模,而且需要具有共同志趣的群众典型,同时也需要后进变先进这一层次的典型。这样,就可以使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典型构成一个先进的典型群。各个层次有榜样,覆盖面广,可学性强;各个行业有典型,情理相通,启发性强;各条战线有标兵,旗帜鲜明,感召力强。有了这种典型群的力量,就能把先进的思想凝聚起来,传播开来,也能把良好的风气聚集起来,弘扬出去。进而影响到社会各个方面,给正确舆论以强大的支撑力,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树立先进典型群的观念,做好典型群的培育工作,运用典型群的强大影响力和感染力。
2. 对各级组织的信任是前提
主体的思想要影响和改变工作对象的思想必须让客体认为符合自身需要,对其有利。这种判断能否形成,首先取决于主体的工作资格,即主体对客体来说值得信任,这是接受主体思想信息的起点。特别是含有承诺性和要求做出部分利益牺牲或提出更高要求的内容时,尤其突出对信任的要求。
信任的取得决不仅是主体的承诺和态度,而是要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虽然《红楼梦》自标“满纸荒唐言”,但却世代传阅研读。而成天信誓旦旦地让人相信其德行的往往却是最不能信任的。对于互相非常熟悉的主体、客体来说,信任更是沟通的桥梁,缺乏信任根本就不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样,树立典型者也要有充分的号召力和公信力,这是使典型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上世纪60年代一些典型的成功树立、宣传与推广,与当时的党和政府长期积累的崇高威望和巨大影响号召力紧密相关。而在2009年,《求是》杂志的姊妹刊物《小康》杂志研究中心联合新浪网,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于6—7月对我国“信用小康”进行了调查,在“您相信政府公布的各种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吗”的调查中,认为“仅作参考,掺假的成分很多”或“绝对是假的,从来都不信”的比例高达91.1%。有几句网络语言很有名: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制;你跟他讲法制,他跟你讲政治;你跟他讲政治,他跟你讲国情;你跟他讲国情,他跟你讲接轨;你跟他讲接轨,他跟你讲文化;你跟他讲文化,他跟你讲老子;你跟他讲老子,他跟你装孙子!你跟他装孙子,他跟你讲道理。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很难推出典型。 3. 典型要具有可学性
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推广和应用,在于“一花引来百花开”,使工作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抓典型要立足推广,注重实效;学典型重在学实质,贵在见行动。培育和宣传推广典型,是让人们学习典型的精神、态度、方法等具有可学的因素,而不是学习典型可遇不可求或特殊能力方面。典型的可学性,取决于典型本身来源于大众生活的真实事迹和思想,取决于他们平凡的形象和对事业、精神的坚守和执着。学习典型,需要倡导者带头,率先垂范,成为学习典型的模范实践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典型的可学性。
当然,对于任意拔高的典型,人们只会敬而远之。一方面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典型人物的宣传中,过分强调他自身的努力,忽视外部条件对他的影响和周围人员对他的帮助这方面的介绍,把这个原本生活在群众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孤立起来了。另一方面是“墙内开花墙内香”:在典型单位的宣传中,往往只宣传这个单位干部、职工如何解放思想、改革开拓、奋力拼搏的精神和经验,而忽视宣传国家的支持和外部条件的优越,使别人不服,结果造成这个典型“腿短”,无法走向社会。
可以说,群众满意不满意、服气不服气、认可不认可,应当作为评价个人和集体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因此,在选树典型时,只有深入基层,广泛调查研究,挖掘具有特殊意义、群众公认的典型,同时对典型事迹进行周密调查,挖掘出典型事迹中所具有的对人们有强烈号召力、感染力的地方和闪光点,这些事迹越平凡、越真实,离群众越近,就越感人,典型才能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目中越伟大、越高尚,留下的印象越深刻。
三、发挥典型作用的新的着力点
抓典型要注重方式方法,务求实效。有好的典型,如果抓不准,则会埋没典型;抓准了,如果宣传不当,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因此,抓典型工作应十分注重方式方法。这是赋予典型以生命力、感召力,对实际工作产生推动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是注重身边的“小典型”。说到先进典型,人们通常想到铁人王进喜、雷锋等人人皆知的楷模,可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工作业绩突出、能够在全国上下叫响的先进典型毕竟是少数。实际上,在我们身边,活跃着一大批“小典型”。他们思想观念端正、工作兢兢业业,用自己的辛苦付出换来了群众的满意。相比“大典型”,这些“小典型”虽然没有出类拔萃的业绩和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责任与忠诚。每个“小典型”都有闪光点,只要典型事例鲜活,宣传措施得当,“小典型”同样能够反映大方向,小人物同样也有大境界,同样能承载“大思想”,起到“大作用”。善用这些“小典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二是多树立和推广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精神、公民精神、普世精神的典型。在当今这个更加开放、更加成熟、更加复杂、更加多元的社会,我们培育、树立和宣传推广典型,应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宽厚的标准、更加人性的选择、更加潮流的要求。职业精神的弘扬、公民精神的培育、优良传统的传承,对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和长远的意义。我们必须走出封闭、狭隘、短视的老路,让更多符合时代精神和充满活力的典型涌现出来并充分发挥作用。
三是在公众人物、偶像人物和流行人物中发掘亮点。从一定意义上说,流行的东西或者公认的人与事中存在着典型的成分,也可以说是社会大众树立和培养起来的典型。公众人物和偶像人物对社会的走向和影响有时是巨大的。要解决一些社会性的问题,必须注意从流行和公认的人与事中发掘正面的典型,培育和树立其某些闪光的东西,从而引导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同样的,也应该从流行中发现反面典型,努力寻找到其产生和流行的根源,与其他方面相互协调配合,来加以限制和解决。
四是搞好协调配合。抓典型要与其他方法相配套,与表彰奖惩、社会待遇等方面相互衔接,不能出现让典型吃亏的现象。对典型,政治上要维护他们的形象。有重大工作部署时,提前同他们沟通思想;在社会发生敏感问题时,向他们打招呼、提希望;在他们听到一些风言风语时,及时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正确对待,并帮助他们摆脱一些不应产生的压力。工作上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挥作用的条件,同时也不断地向他们压担子、交任务。生活上应进一步关心和爱护他们,克服那种“只当先进不进步、只戴红花不长钱”的现象,在晋职、晋级等方面多关心一点,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样,也有利于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洪运.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N].解放军报,2009—4—26(7).
[2] 王秀玲,王云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22).
[3] 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须有新思路[N].人民日报,2001—2—6(9).
[4] 崔伟华.党政组织的确应带动讲诚信[N].学习时报,2004—3—25.
责任编辑:徐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