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出场人物有作家苏童、明星官员伍皓等,欢迎大家一起向他们吐槽。请发送问题至dtx807@163.com。
很多人好奇你的生活方式。像你这样的名人为何选择骑自行车上班?
其实我是走路上班,环保又健康。我们杂志社离我家不远,步行只要半小时。如果开车,半小时还不一定到。这样看来,换任何人都不会开车吧?
听说你还特节约,爱打包剩饭,衣服也总是那皱巴巴的两件。是什么成就了你这样的性格和习惯?
吃饭打包是因为从小饭碗里有几粒饭没有吃干净,父亲都要狠狠训一顿,所以爱惜粮食。我对我女儿也这样要求。着装方面,我也有认真穿戴的时候,比如出席国际性会议,我会西装革履打领带,这是礼貌和尊重。平时穿的大方舒适就行了。
从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你原本是个文学青年。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你为何突然选择研究历史?
大学毕业后,我在《农民日报》社当记者。1991年开始写陈永贵的传记,报纸连载。每天需要强制性的阅读大量史料,然后写成故事,练熟了根据档案材料写历史故事的技巧。1995年,我也曾尝试过写小说,但写不好。最后就转向了我更擅长的写史。和其他写作相比,写历史还有一个独特的好处——避开了当下敏感的政治问题。
如今很多原本搞文学的人,最终都走上了读史这条路。这是种必然吗?
我的经验是,专业训练有一种反作用。我几次尝试过写小说,但是我读过的那些文学经典反而成了创作的心理障碍,不论我写什么,我都会和我熟悉的名著比较,味道不如《红楼梦》、简洁不如海明威、好看不如金庸等,横竖写不下去。但是我写历史就不会这样,我是外行,不知深浅,没有经典的障碍,反而敢乱闯。
你是理想主义者吗?
过去是,现在不确定。我小学时的理想是当司机,每天可以开着车走南闯北。初中时的理想是当海员,可以周游世界。高中时看得书多了,又想当作家。现在我写一些与历史和现实有关的文章,通过历史,去发现和分析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这个过程既包括提出有兴趣的问题,又包括寻找线索、收集证据、小心求证,本身就像破案一样有趣、刺激,我乐此不疲。这算理想还算消遣呢?我分不太清楚。
你书中有不少中外历史对比的案例。
我对西方史只是略有涉猎。对比中外史,是因为在具体分析某个问题时,我想知道西方有没有这样的先例,他们又是如何解决的。
对于那些和你一样“志在改变社会”的人,你建议他们深入庙堂吗?
因人而异吧,其实在哪行都可以,只要有改变社会的心,在哪里都好。
互联网时代,微博已经成了新的思想文化阵地。你为何一直没有开微博?
我不排斥微博,但我也不会开微博——我太缺时间了。如果我有新的观点要和大家分享,还会选择出书或者网络连载。短短的140个字,讲不清楚。
最近两年你在忙什么?
零零碎碎地写各种文章。如果汇集起来够一本书,就会出这本书。重点是讨论中国历史,我认为两千年来的中国历史就是官家主义历史。我想再写一篇讨论官家主义崩溃模型的文章,再加一篇讨论官家主义经济特征的文章,大概就能凑够一本书了。
很多人好奇你的生活方式。像你这样的名人为何选择骑自行车上班?
其实我是走路上班,环保又健康。我们杂志社离我家不远,步行只要半小时。如果开车,半小时还不一定到。这样看来,换任何人都不会开车吧?
听说你还特节约,爱打包剩饭,衣服也总是那皱巴巴的两件。是什么成就了你这样的性格和习惯?
吃饭打包是因为从小饭碗里有几粒饭没有吃干净,父亲都要狠狠训一顿,所以爱惜粮食。我对我女儿也这样要求。着装方面,我也有认真穿戴的时候,比如出席国际性会议,我会西装革履打领带,这是礼貌和尊重。平时穿的大方舒适就行了。
从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你原本是个文学青年。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你为何突然选择研究历史?
大学毕业后,我在《农民日报》社当记者。1991年开始写陈永贵的传记,报纸连载。每天需要强制性的阅读大量史料,然后写成故事,练熟了根据档案材料写历史故事的技巧。1995年,我也曾尝试过写小说,但写不好。最后就转向了我更擅长的写史。和其他写作相比,写历史还有一个独特的好处——避开了当下敏感的政治问题。
如今很多原本搞文学的人,最终都走上了读史这条路。这是种必然吗?
我的经验是,专业训练有一种反作用。我几次尝试过写小说,但是我读过的那些文学经典反而成了创作的心理障碍,不论我写什么,我都会和我熟悉的名著比较,味道不如《红楼梦》、简洁不如海明威、好看不如金庸等,横竖写不下去。但是我写历史就不会这样,我是外行,不知深浅,没有经典的障碍,反而敢乱闯。
你是理想主义者吗?
过去是,现在不确定。我小学时的理想是当司机,每天可以开着车走南闯北。初中时的理想是当海员,可以周游世界。高中时看得书多了,又想当作家。现在我写一些与历史和现实有关的文章,通过历史,去发现和分析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这个过程既包括提出有兴趣的问题,又包括寻找线索、收集证据、小心求证,本身就像破案一样有趣、刺激,我乐此不疲。这算理想还算消遣呢?我分不太清楚。
你书中有不少中外历史对比的案例。
我对西方史只是略有涉猎。对比中外史,是因为在具体分析某个问题时,我想知道西方有没有这样的先例,他们又是如何解决的。
对于那些和你一样“志在改变社会”的人,你建议他们深入庙堂吗?
因人而异吧,其实在哪行都可以,只要有改变社会的心,在哪里都好。
互联网时代,微博已经成了新的思想文化阵地。你为何一直没有开微博?
我不排斥微博,但我也不会开微博——我太缺时间了。如果我有新的观点要和大家分享,还会选择出书或者网络连载。短短的140个字,讲不清楚。
最近两年你在忙什么?
零零碎碎地写各种文章。如果汇集起来够一本书,就会出这本书。重点是讨论中国历史,我认为两千年来的中国历史就是官家主义历史。我想再写一篇讨论官家主义崩溃模型的文章,再加一篇讨论官家主义经济特征的文章,大概就能凑够一本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