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翻译中的对应与不对应现象

来源 :科技展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翻译过程包括两个阶段:正确理解和充分表达。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结果。两者是有机的统一,是实现译文达到既忠实又通顺的翻译标准之必备条件,根据翻译活动以译入语为表达核心原则。本文从词类,词义,词序,表达习惯及习语等方面的对比入手,探讨英汉翻译中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完全不对应等相关问题以及实践翻译中应掌握的一些翻译技巧。
   关键词: 对应与不对应 译入语 表达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09.050
  
  引言
  当我们谈论到翻译,首先进入到我们脑子里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翻译?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通过英汉之间的互譯,我们能够深入的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同时,翻译也是英汉两种语言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但是,英汉两种语言确实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表现在英汉翻译中对英语不对应的现象上。越深入的探究和了解这种翻译现象,越多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Ⅰ.完全对应
   通过语言本身的对比,我们很容易发现英汉两种语言的很多不同。但同时,它们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在一些情况下,单词词义与结构类型是完全匹配的。
  英语作为语法类型的语言是由字母拼写主导的;而汉语,这个语义型的语言,其内在含义完全体现在汉字中。英语中有很多的时态,但汉语却是不曾有的。在英语中,一个单词的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下或者是在与不同的词搭配时会发生改变。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在英汉互译中的理解和表达,甚至可以影响翻译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英汉互译中完全对应的现象是相对罕见的。而我们在日常翻译过程中所常见的是英汉互译的部分对应或者完全不对应想象。
  如: This is my pen.这是我的钢笔。They study English. 他们学英语。I give him a book. 我给他一本书。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完全对应的现象是在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对比中展现完全一致。我们通过对比,逐字翻译。
  Ⅱ. 部分对应
   部分对应现象在英汉互译中式非常普遍的。如果你想清楚地理解和掌握这种语言现象的规律的话,我们应该从词性、词序、词义及习语和习惯表达的方面入手并结合实际的例子进行比较分析。
  A.词性
  在英语中有很多的助动词和冠词,但在汉语里是没有的。当然,汉语里有的量词英语里也是没有的。英语里使用代词和连词的频率要高于汉语。动词的时态,名词的复数形式在英语中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都是英汉两种语言的明显差异。
  1.冠词
  英语中的冠词在汉语里是没有的。因此,如果没有特别明显的标识或者是强调,通常来讲,在英汉翻译中式可以省略的。
  如, A judge must be free from prejudice.
  (…) 法官决不能心存偏见。
  There lives an old tailor in a small village.
   有(…)位老裁缝住在(…)小村庄里。
  2.动词
   在英语中,一个句子中只能有一个动词,但是在汉语里一个句子中可以出现多个动词来表达意思。
   如, I forget my key. 我忘了带钥匙。
  I offer him a cup of tea. 我倒了一杯茶给他喝。
  还有一些动词在英语中做不及物动词使用,但在汉语里做及物动词的含义。
  如, They are waiting for the bus. 他们在等公共汽车。
  I will call on you tomorrow. 我明天探访你。
  通常来说,英语中的及物动词后是要跟宾语的,但是在汉语的某些特定语境下后面的宾语是可以省略的。
  如, Do you like this book?你喜欢这本书吗?
  Yes, I like it very much.是的,我很喜欢(…).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你到过长城吗?
   No, I haven’t been to it yet.我还没有去过(…).
  3.量词
  在英语中数词和不定冠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但是在汉语里需要添加诸如:个、快、条、张等量词来准确表达大小、形状和特点等意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表达行为举止的词,如:下、把、口等。如:
  a fish 一条鱼 a bad dream 一场噩梦 an order 一道命令 Mike gives him an icy look.麦克冷冷地看他了一眼。
  4.代词
  代词,顾名思义,是指可以代替名词,表达关系的的一类词。在句子中,它既可以做主语也可以做宾语。在英语句子结构中,代词时不能省略的,但是汉语的习惯表达中,如果在明确的指代关系下,则不需一一重复表达。因此,在英汉翻译中表达主语和宾语的人称代词,翻译时通常省略。
  如, A bunch of keys is not worth but it makes great troubles once it is lost.
  一串钥匙不值多少钱,(钥匙)一旦丢了,(…)麻烦不小。
  值得注意的一点,当代词所指代的是泛指的事物而并非特定指代的某一事物时,尽管是首次提及的,我们根据汉语习惯表达仍将其省略。如:
  You shouldn’t wash the sweater, you must dry clean it.
   (…) 这毛衣不能水洗,(…)只可干洗。
  We need to modernize our transport system.
   (…)运输系统需要现代化。
  5.动词时态
  汉语中动词是没有形式上的变化的,但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表达英语中的时态时,我们需要加上特定的时态助词:曾、着、了、正、在、将等。如:
   He was a porter but now he is an official.
   他过去是个搬运工,如今已是位官员。
   After lunch, I was going to have a nap when the phone rang.
   午饭后我正要午睡时电话响了。
  
  B.词序
   总的来说,英汉两种语言里主语、谓语、宾语的位置大体是相同的。然而,在英语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却是和汉语大相径庭,尤其是定语和状语在修饰其他成分时差异最明显。在翻译时,我们应当做一些词序上相对应的调整。
  1.定语
   单个词可以做定语,一般放在所作修饰词的前面。这一点,英语和汉语是相同的。
  如,some physical defects 一些身体缺陷
   natural resources自然资源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
  (1) 当形容词放在所修饰名词后面来补充说明该名词的特征和状态时。如:
   He is the only person reliable. 他是唯一可靠的人。
  (2) 当形容词放在不定代词后面时。如:
  Let’s do something exciting. 让我们做一些使人兴奋的事。
  No one else came to the party. 没有别人参加那个晚会。
  词组作定语修饰名词时,在英语中该词组要放在名词的后面,而汉语却恰恰相反。
  如, a man of oriental feature 一位有东方特征得的人
  The women holding a baby in her arm is waiting to see the doctor.那个手里抱着婴儿的妇女正等着看病。
   在英语中所有的定语从句都是后置,然而英翻汉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到定语从句的位置提前并且变成了一个简单句。
  如, He liked his sister, who was warm and pleasant;
  But did not like his brother, who was aloof and arrogant.我喜欢热情高雅的妹妹,不喜欢冷漠清高的弟弟。
  2.状语
  状语的位置在英语中式最灵活的,它可以在句首、句中和句末。当副词做状语修饰动词时,它的位置永远在动词的前面,而在汉语中却是相反的。
  如, Roy nodded slowly and walked sadly out of the door.
  罗伊慢慢地点了点头,伤心地走了。
   当词组或者从句作状语时,在英语句子中它的位置相对自由些,但在汉语中则需要后置。
  如, We are all sunburned after a day on the beach.
  在海滩上过了一天,我们全晒黑了。
  C.词义
   一些英语词在汉语中相对应的词义有很多。因此,在英翻汉的时候,我们需要视情况而定。
  如, uncle 叔/伯/舅you 你/您/你们
  cousin 表/堂兄弟river 江/河
  marry 嫁/娶 gun枪/炮
  D. 习语和习惯表达
   英汉语言中有很多的习语和习惯表达,但是都没有固定的规律。因此,我们要通过两种语言自身的特点和不同文化自身的而影响来分析翻译中对应与不对应的现象。
  1.习语
  英汉习语有各自独特的形式和特点。有的在表达中式出奇的一致,可谓是不谋而合;也有的却是大相径庭,相距甚远。但都扮演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英翻汉时,我们应当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
  如, 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头牛
   Roman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2.习惯表达
  英翻汉时,我们应更多地考虑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来调整主要的词序。
  如, The seasons of the year—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make a cycle. 一年春夏秋冬,构成四季循环。
  因此,从语言的本质来讲,汉语是分析型语言,而英语则主要是综合型语言。何谓综合型语言呢?就是说这种类型的语言主要是通过词本身的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的。比如说,Book在英语中表达的是‘书’的含义,它属于单数,主格名词,但同时它也表达复数概念。分析性语言是说语法关系在此类型语言中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变化而使通过词语功能很词序来表达其意的。在汉语中,如果我们单单提及“研究”,“发展”,“危险”这几个词的话,我们是很难弄清楚它们的构词特点的。但是,如果我们在这些词后添加些词组,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找到它们的构词特征了。如,“研究问题”(research problem);“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发展经济”(develop economy); “快速发展”(rapid development); “摆脱危险”(to get out of danger); “非常危险”(very dangerous)。
   所以,英汉语言这个本质上的差异使得英汉翻译中完全不对应的现象成为可能。
  Ⅲ. 完全不对应
   这种现象是指在读完英语句子后,很难在汉语中用与之相对应的词汇来表达含义,甚至连近义词也没有。在英汉翻译中,出现这种完全不对应的现象时,我们则需要用意译或者是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译。
  如,Association with the good can only produce good; with the wicked, evil.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Hunger gives relish to any food. 腹空則食甘。
  Ⅳ. 结语
   总之,在英汉翻译时我们应当根据特定的情况处理相应的问题和障碍。首先,确认单词的意义和区分主句与从句。其次,根据英汉双语表达方式的异同之处, 确定使用直译法、意译法、还是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来准确表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最后,确保作为核心的目的语在翻译的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原意,易于理解。
  
  参考文献
  [1]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998.7
  [2] 黄洋楼,《英汉互译实用技巧》,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7
  [3] 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技巧实用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12
  [4] 汪涛,《实用英汉互译技巧》,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11
  [5] 王治奎,A Collegiate Cours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6] 章新斤,王云桥,《英汉翻译技巧》,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7
  
  作者简介:
   王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 助教(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油画是外来画种,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异质文化的交流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停息,中国化不是简单地用油画的油彩画中国画,它是有识之士对西方的艺术理念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都进行
<正>自2013年9月发布大气治理"国十条"后,各地煤改气进程加快,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需求迫切。由于气源紧张、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各地"煤改气"进程不一
摘要: 从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出发,立足自治区高等教育的实际,通过对教育发展规律,客观分析了西部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以更好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高等教育 发展 保障机制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09.048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从精英化达到了普及化阶
在电能计量管理中,电能表、电流电压互感器的误差和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所引起的计量误差易被重视,而由于计量用电流互感器非常规应用和二次负荷不匹配引起的计量误差较小
期刊
1998年9月30日,月亮田矿111013高档普采工作面采用锚链牵引DY-150型单式滚筒采煤机落煤,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顶板。由于刚过完断层,工作面倾角增加到13度。
2011年11月15日夜班,我和工友小周挪铁箱子。由于铁箱子太重,我俩抬不动,只好找几个工友帮忙抬到独轮车上推着。由于我生长在豫东平原,没推过这种车,推起来左摇右晃的。好不容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