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档案资源整合既是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内容之一,也是进行档案资源建设与管理不断实现的一个持续过程。
一、档案资源整合涉及方方面面的变革。但首要的是需对现行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整理,以解决影响档案资源整合执行力的问题。
首先,档案资源整合难以执行表现在其他法律法规体系规定与档案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协调。我国《档案法》、《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均明确规定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执法主体,而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水利档案工作规定》中却明确业务主管部门为该档案行政执法主体。这就使得在一个行政区域内的一种行政行为有两个行政执法主体,这种冲突的结果,一方面必然会弱化关系到档案管理模式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一环的档案资源整合的执行力,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各行其是,使档案资源整合处于漫无边际的“整而不合”、“合而不整”的波动状态,因为谁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结果只能是谁也整合不了谁。
其次,档案资源整合的无力实施体现在档案规章之间的不协调。如,同属城建档案的行政规章,由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与建设部制订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存在诸多矛盾。《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规定“城市建设档案的报送与接收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协调”,对违法行为“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给予处罚”;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则规定城市建设档案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对违法行为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这种规章之间的不协调,必然会对档案资源的整合造成障碍或梗阻,可能导致几个方面的情况发生:一是有增长无发展,一些单位部门为了应付整合,将一些无价值的档案资源整合进综合档案馆,导致综合档案馆馆藏“胀库”;二是有整合无实效,因部门利益的存在,在档案资源整合过程中,有的会采取有目的的整合,对己有利的就整合,对己无利的或“来回摆”、或一推了之、或拒绝甚至对抗整合:三是整合的源动力缺失,因整合的路径不同及机制缺乏沟通,可能导致各部门彼此之间对档案资源整合缺乏信任与合作基础,不想也不能共享档案数据资源的思想便滋生滋长;四是档案室室藏“空壳”化,各机构的档案室借整合之名而将全部档案交给档案馆,自己一份不管也一份不留,干干净净空空荡荡。
二、进行档案资源整合,不仅需要对原有的管理思想、技术手段进行变革,更需要设计出灵活务实的档案资源整合战略方案。是“一体化”还是“有机结合”档案资源整合战略,即“航母”式档案资源整合还是“旗舰”式档案资源整合。需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一)从整合的效果上看,存在着适度整合与整合失灵。适度整合是指通过整合,分散的各部分形成了完整与和谐的统一体,实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可以形象地将其表述为“1 1>2”。整合失灵又可分为欠整合与过度整合。欠整合是指整合之后的各组成部分之间仍然很松散;过度整合则指组成部分之间过于紧密,丧失了应有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整合失灵的结果是各部分在一起发挥不出整体功能,即“1 1<2”。档案资源整合失灵意味着档案行政部门与政府及其他各部门之间、档案系统馆与馆、馆与室之间,要么缺乏有效的约束以至过于松散(欠整合),要么既定的规则对它们限制得太死以至失却了能动性(过度整合),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在档案资源整合过程中形成不了应有的合力。
(二)从档案资源整合的基本途径上看,主要是整理与组合。整理一方面是指档案的基础性整理,实现档案材料的系统化;另一方面是对档案及档案信息进行智能化整理和知识管理,在整理编目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信息,进行编纂加工,使其内在价值得到提升。组合则是根据整合的目标,采取法律、行政、技术、舆论等方面的措施和“以信息换信息”的方式,使档案资源在结构上趋于合理、在配置上趋于优化。
为避免整合失灵,达到档案资源合理与优化配置的目的,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构建起灵活务实的档案资源整合战略。一种是档案资源整合“一体化”战略即“航母”式战略:以县综合档案馆为“航母”来承载县域地区全部档案资源,积极调整县级档案资源的布局与结构,实施一步到位的策略还是一步步来的策略视县情而定,将各类档案资源全部整合进县综合档案馆,做大做强县综合档案馆,使其成为档案实体中心、档案信息中心与政务信息中心。另一种是实施档案资源整合“有机结合”战略即“旗舰”式战略,以地市、省级综合档案馆为“旗舰”,通过“资源与产权”纽带组合成有机整体,以“资源共享”、“利益均衡”作为联系“舰队”的纽带,围绕“突破主体,强化核心,完善载体,营造环境”四个关键环节,狠抓落实;树立资源共享的理念,加强整合功能的锻造,扩张档案信息的流通规模,加快档案信息的流通速度,创新档案信息的流通方式,发挥档案信息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从而有效地打造地市级、省级综合档案资源中心,尤其是档案信息资源中心,同时加强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档案馆的整体优势。这种战略,既能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又能不断推进档案资源的合理与有效配置,还能统筹各级综合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各部门档案馆的全面有序发展,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共享,不断提高综合档案馆信息能力,促进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
三、纵观目前档案资源整合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应以科技强档为支撑,以建立档案信息资源中心为抓手,以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为突破口,方能在档案管理模式上实现新的突破。
首先,档案资源整合的核心是聚集量广质高的档案信息资源,使之能被社会共享,实现档案资源向档案资本的转变。从一定意义上说,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则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尤其是在电子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已成为事物的一体两面,彼此密不可分,它可以在兼顾档案信息资源现有配置与管理状况的条件下,一方面通过整合存量资源和调控增量资源,把已系统采集积累的档案信息(数据),从本部门、本单位的束缚中释放出来为全社会所共享,把分散在各馆室乃至个人手中的档案信息(数据)资源有机组织起来,更有效地为同行和社会所利用;另一方面又通过网络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对分散异构的档案信息资源系统进行优化组合与无缝链接,在此基础上强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动态性、可控性、可获知性和可获取性以及与社会其他信息资源的融合集成性,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涌现”与流动、优化配置和最大增值,完成檔案资源向档案资本的转变。
其次,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的理念广泛深入人心,不仅已成为社会共识,且已成为档案界正在践行的目标。整合与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将成为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再次,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虚拟整理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一方面,这两种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档案信息资源配置的时间与空间边界趋向模糊、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在数量与质量上的配置较易实现。另一方面,从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现层次上看,其技术上是可行的、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它共分四个层次,即系统的整合与共享、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管理的整合与共享、服务的整合与共享。通过这四个层次的资源整合集成.构建起开放共享的档案信息中心或数据中心群和档案信息(数据)共享服务体系,我们就能克服现实中的体制与机制的重重障碍和多种制约,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整合,使利用者尤其是网络用户能在任何时刻,从任何地点,获取任何模式的档案信息,并且在任何一个界面的检索入口都能检索到同一主题的完整信息。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档案局
一、档案资源整合涉及方方面面的变革。但首要的是需对现行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整理,以解决影响档案资源整合执行力的问题。
首先,档案资源整合难以执行表现在其他法律法规体系规定与档案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协调。我国《档案法》、《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均明确规定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执法主体,而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水利档案工作规定》中却明确业务主管部门为该档案行政执法主体。这就使得在一个行政区域内的一种行政行为有两个行政执法主体,这种冲突的结果,一方面必然会弱化关系到档案管理模式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一环的档案资源整合的执行力,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各行其是,使档案资源整合处于漫无边际的“整而不合”、“合而不整”的波动状态,因为谁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结果只能是谁也整合不了谁。
其次,档案资源整合的无力实施体现在档案规章之间的不协调。如,同属城建档案的行政规章,由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与建设部制订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存在诸多矛盾。《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规定“城市建设档案的报送与接收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协调”,对违法行为“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给予处罚”;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则规定城市建设档案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对违法行为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这种规章之间的不协调,必然会对档案资源的整合造成障碍或梗阻,可能导致几个方面的情况发生:一是有增长无发展,一些单位部门为了应付整合,将一些无价值的档案资源整合进综合档案馆,导致综合档案馆馆藏“胀库”;二是有整合无实效,因部门利益的存在,在档案资源整合过程中,有的会采取有目的的整合,对己有利的就整合,对己无利的或“来回摆”、或一推了之、或拒绝甚至对抗整合:三是整合的源动力缺失,因整合的路径不同及机制缺乏沟通,可能导致各部门彼此之间对档案资源整合缺乏信任与合作基础,不想也不能共享档案数据资源的思想便滋生滋长;四是档案室室藏“空壳”化,各机构的档案室借整合之名而将全部档案交给档案馆,自己一份不管也一份不留,干干净净空空荡荡。
二、进行档案资源整合,不仅需要对原有的管理思想、技术手段进行变革,更需要设计出灵活务实的档案资源整合战略方案。是“一体化”还是“有机结合”档案资源整合战略,即“航母”式档案资源整合还是“旗舰”式档案资源整合。需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一)从整合的效果上看,存在着适度整合与整合失灵。适度整合是指通过整合,分散的各部分形成了完整与和谐的统一体,实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可以形象地将其表述为“1 1>2”。整合失灵又可分为欠整合与过度整合。欠整合是指整合之后的各组成部分之间仍然很松散;过度整合则指组成部分之间过于紧密,丧失了应有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整合失灵的结果是各部分在一起发挥不出整体功能,即“1 1<2”。档案资源整合失灵意味着档案行政部门与政府及其他各部门之间、档案系统馆与馆、馆与室之间,要么缺乏有效的约束以至过于松散(欠整合),要么既定的规则对它们限制得太死以至失却了能动性(过度整合),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在档案资源整合过程中形成不了应有的合力。
(二)从档案资源整合的基本途径上看,主要是整理与组合。整理一方面是指档案的基础性整理,实现档案材料的系统化;另一方面是对档案及档案信息进行智能化整理和知识管理,在整理编目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信息,进行编纂加工,使其内在价值得到提升。组合则是根据整合的目标,采取法律、行政、技术、舆论等方面的措施和“以信息换信息”的方式,使档案资源在结构上趋于合理、在配置上趋于优化。
为避免整合失灵,达到档案资源合理与优化配置的目的,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构建起灵活务实的档案资源整合战略。一种是档案资源整合“一体化”战略即“航母”式战略:以县综合档案馆为“航母”来承载县域地区全部档案资源,积极调整县级档案资源的布局与结构,实施一步到位的策略还是一步步来的策略视县情而定,将各类档案资源全部整合进县综合档案馆,做大做强县综合档案馆,使其成为档案实体中心、档案信息中心与政务信息中心。另一种是实施档案资源整合“有机结合”战略即“旗舰”式战略,以地市、省级综合档案馆为“旗舰”,通过“资源与产权”纽带组合成有机整体,以“资源共享”、“利益均衡”作为联系“舰队”的纽带,围绕“突破主体,强化核心,完善载体,营造环境”四个关键环节,狠抓落实;树立资源共享的理念,加强整合功能的锻造,扩张档案信息的流通规模,加快档案信息的流通速度,创新档案信息的流通方式,发挥档案信息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从而有效地打造地市级、省级综合档案资源中心,尤其是档案信息资源中心,同时加强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档案馆的整体优势。这种战略,既能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又能不断推进档案资源的合理与有效配置,还能统筹各级综合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各部门档案馆的全面有序发展,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共享,不断提高综合档案馆信息能力,促进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
三、纵观目前档案资源整合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应以科技强档为支撑,以建立档案信息资源中心为抓手,以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为突破口,方能在档案管理模式上实现新的突破。
首先,档案资源整合的核心是聚集量广质高的档案信息资源,使之能被社会共享,实现档案资源向档案资本的转变。从一定意义上说,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则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尤其是在电子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已成为事物的一体两面,彼此密不可分,它可以在兼顾档案信息资源现有配置与管理状况的条件下,一方面通过整合存量资源和调控增量资源,把已系统采集积累的档案信息(数据),从本部门、本单位的束缚中释放出来为全社会所共享,把分散在各馆室乃至个人手中的档案信息(数据)资源有机组织起来,更有效地为同行和社会所利用;另一方面又通过网络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对分散异构的档案信息资源系统进行优化组合与无缝链接,在此基础上强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动态性、可控性、可获知性和可获取性以及与社会其他信息资源的融合集成性,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涌现”与流动、优化配置和最大增值,完成檔案资源向档案资本的转变。
其次,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的理念广泛深入人心,不仅已成为社会共识,且已成为档案界正在践行的目标。整合与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将成为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再次,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虚拟整理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一方面,这两种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档案信息资源配置的时间与空间边界趋向模糊、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在数量与质量上的配置较易实现。另一方面,从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现层次上看,其技术上是可行的、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它共分四个层次,即系统的整合与共享、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管理的整合与共享、服务的整合与共享。通过这四个层次的资源整合集成.构建起开放共享的档案信息中心或数据中心群和档案信息(数据)共享服务体系,我们就能克服现实中的体制与机制的重重障碍和多种制约,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整合,使利用者尤其是网络用户能在任何时刻,从任何地点,获取任何模式的档案信息,并且在任何一个界面的检索入口都能检索到同一主题的完整信息。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