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老奶奶,非常疼爱孙子。因为怕孩子牙弄坏了,凡是给孙子吃的都想办法做成软的,水果打成果汁喝;饼干放在牛奶里泡泡再吃;后来,孙子的牙终于弄坏了。
故事中,奶奶的担忧究竟为何成了真呢?家长们经常为孩子调皮、捣蛋,不爱学习头痛,但真正究其原因其实和老奶奶的经历颇为相似。下面我们来解析教育之“担忧反成真”的奥秘:
所有这些教育的行为均来自家长们“好”的初衷。开始奶奶担心牙弄坏了,也是出自好的初衷。
紧接着家长们就会思考采取不同的措施方式,措施方式的选择是成就结果的关键因素。例如,故事中的老奶奶考虑选择的方式就是:凡是给孙子吃的都想办法做成软的。这种方式当然不对,但究竟错在哪里呢?答案是奶奶所采用应对担忧问题的方式是避免和逃避。这也是大多数家长们常犯的错误:给孩子进行避免和逃避问题的教导。
避免问题的做法:
为了孩子能完成作业,你是否也有这样做?
1 家长们一刻不离地守在桌前督促着孩子做作业。
2 请家庭老师补习指导。
3 送午托、晚托班;孩子依赖、学习不自觉、不主动;
逃避问题的做法:
“以后不准打架!”
“以后不要跟那个孩子玩,知道吗?”
“以后放学马上回家,不准在路上玩。”
“以后不准从高处往下跳。”
……
无论是逃避还是避免,你终归发现都是无用的,因为避免、逃避问题本身是一个错误的动机,于是产生了错误的行为,也就了有一个糟糕的结果。
让家长们的“担忧”不会出现的教导方式只有一种:即以乐观的态度积极地面对问题。
我接待一个学生,今年七岁半。今年三月份的一天,他放学后跑去花园假山上玩耍,跳下时把脑袋碰破了。流了好多血。我知道后跟他妈妈一样心疼,于是找他聊天,谈话后他回到家。
妈妈问:“以后还去假山上玩吗?”
他说:“玩。”
妈妈有些吃惊,说:“还去假山上玩,为什么?”
他说:“汪老师说,可以玩,就是以后去假山上玩要手扶紧,跳的时候一定要看高不高,地面怎样,考虑不会伤到就可以了。”
听了他的话。妈妈的心马上放下了。孩子没有因为伤到而对到高处玩耍产生一丝的畏惧心理,反而多了一些智慧。
其实,孩子原本可以自然成长。因为爱,因为好的出发点,我们往往选择避免和逃避的方式去化解养育孩子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在孩子成长期使用学步车,怕脏减少孩子接触外界环境;爬行期缺少爬行;蹦跳屈伸期怕孩子伤腿不让蹦,造成了儿童正常的脑神经刺激不足,才造成了现在的注意力不集中。书写慢,语言和动作发展不良、脾气暴躁等不良状况。尽管孩子们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纠正,但我希望家长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因势利导,让孩子健康成长。
(责编 张清涓)
故事中,奶奶的担忧究竟为何成了真呢?家长们经常为孩子调皮、捣蛋,不爱学习头痛,但真正究其原因其实和老奶奶的经历颇为相似。下面我们来解析教育之“担忧反成真”的奥秘:
所有这些教育的行为均来自家长们“好”的初衷。开始奶奶担心牙弄坏了,也是出自好的初衷。
紧接着家长们就会思考采取不同的措施方式,措施方式的选择是成就结果的关键因素。例如,故事中的老奶奶考虑选择的方式就是:凡是给孙子吃的都想办法做成软的。这种方式当然不对,但究竟错在哪里呢?答案是奶奶所采用应对担忧问题的方式是避免和逃避。这也是大多数家长们常犯的错误:给孩子进行避免和逃避问题的教导。
避免问题的做法:
为了孩子能完成作业,你是否也有这样做?
1 家长们一刻不离地守在桌前督促着孩子做作业。
2 请家庭老师补习指导。
3 送午托、晚托班;孩子依赖、学习不自觉、不主动;
逃避问题的做法:
“以后不准打架!”
“以后不要跟那个孩子玩,知道吗?”
“以后放学马上回家,不准在路上玩。”
“以后不准从高处往下跳。”
……
无论是逃避还是避免,你终归发现都是无用的,因为避免、逃避问题本身是一个错误的动机,于是产生了错误的行为,也就了有一个糟糕的结果。
让家长们的“担忧”不会出现的教导方式只有一种:即以乐观的态度积极地面对问题。
我接待一个学生,今年七岁半。今年三月份的一天,他放学后跑去花园假山上玩耍,跳下时把脑袋碰破了。流了好多血。我知道后跟他妈妈一样心疼,于是找他聊天,谈话后他回到家。
妈妈问:“以后还去假山上玩吗?”
他说:“玩。”
妈妈有些吃惊,说:“还去假山上玩,为什么?”
他说:“汪老师说,可以玩,就是以后去假山上玩要手扶紧,跳的时候一定要看高不高,地面怎样,考虑不会伤到就可以了。”
听了他的话。妈妈的心马上放下了。孩子没有因为伤到而对到高处玩耍产生一丝的畏惧心理,反而多了一些智慧。
其实,孩子原本可以自然成长。因为爱,因为好的出发点,我们往往选择避免和逃避的方式去化解养育孩子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在孩子成长期使用学步车,怕脏减少孩子接触外界环境;爬行期缺少爬行;蹦跳屈伸期怕孩子伤腿不让蹦,造成了儿童正常的脑神经刺激不足,才造成了现在的注意力不集中。书写慢,语言和动作发展不良、脾气暴躁等不良状况。尽管孩子们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纠正,但我希望家长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因势利导,让孩子健康成长。
(责编 张清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