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中有效性教学探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yto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果。通过多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反思及与同行专家的共同探讨,笔者从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教学内容要合理实用、教学方法要切实可行、让学生不怕考试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体育有效性教学。
  
  一、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
  
  一节好的体育课,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课时目标。课时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的下位概念,是单元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其次,课时教学目标用具体的语言表达,就是一节课学生学习后所要达到的程度和结果,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操作、反馈。因此,如何制定课时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课时教学目标应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在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变化,即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如“学生通过三步上篮的学习应该知道三步上篮的技术动作是一大、二小、三高跳并且能够做出这个动作”,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而不是教师,才能表达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再者,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指挥棒。所以,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精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学生学习自垫球后能做到1分钟内垫球50个,它是证明是否掌握自垫球的必要条件”。
  
  二、教学内容要合理实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作了特别灵活的处理,没有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硬性规定,而只是规定了学习内容选取的原则和范围,而且这个范围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具体学习内容的确定,则由各地、各校根据《标准》精神和要求以及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新课程只规定高中学生在高中三年必需修满11个学分,才能达到体育与健康的毕业要求。11个学分中包含国家规定的2个必修学分(田径类项目系列和体育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和浙江省规定的1个必修学分(体操类项目系列),其余8个选修学分由学生在各自学校规定允许的系列中进行自由选择学习模块和内容学习。我们学校是一所完全中学,要想打乱班级让学生自主选修比较困难。因此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把11个学分的教学内容,分三年进行学习,每学期两个学分。具体内容根据我们学校的场地器材做如下安排:
  第一学期:(1)高一年级,男生:田径、篮球,女生:田径、排球;(2)高二年级,跨栏、足球,女生:跨栏、足球;(3)高三年级,男生:羽毛球、 嗒嗒球,女生:羽毛球、嗒嗒球。
  第二学期:(1)高一年级,男生:排球、体操,女生:篮球、体操;(2)高二年级,男生:武术、乒乓球,女生:乒乓球、韵律操;(3)高三年级,男女生:理论知识。
   我们学校的宗旨是力求每个项目都所了解掌握,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机会参与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要切实可行
  
  任何一个教材的学习,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学生的基础和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劣对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将产生着直接影响。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对象、教材、任务的不同,具体地选用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在排球模块学习时,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各不相同,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尽快地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和掌握这个动作。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法。教法一:采用分层教学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排球对垫球为例,一点都不会的学生从最基础开始,如垫球的手形、用力顺序、击球点等,一步步进行教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技术动作有一些了解但一知半解的学生,主要是规范动作,让他们观看标准的动作示范,掌握正确的技术要点,会用正确的技术要领,指导掌握动作;技术动作已经掌握的学生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别的同学在2—3米内垫球,她们要在3—5米内垫球,并且还能够发现别的同学在练习中的错误,知道如何帮助她们改正。教法二:以好带差法。技术动作掌握的同学带一个技术动作还不会的同学,让其教会后进同学,在过程中让其体现一下当老师的感觉。这样,前者在练习中即提高了自己的技术,也有成就感。
  
  四、让学生不怕考试
  
  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考试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种促进手段。考试能帮教师和学生检查教学成效从而获得改进的依据;考试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考试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也能让学生得到肯定与获得成就感。如何让学生不害怕考试呢?在体育考试方面我是这样解决的。第一,让学生工夫用在平时,评价学生不只是最后的考试,包括课前准备、课中的学习态度以及课后的练习,再加上考试成绩,只要做到这些,考试基本上都能达到及格。这些在学期开始前都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知道体育评价都包括那些,如何做成绩才能更好。第二,在一个模块学习后考试时,不定死项目,让学生有选择,通过选择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模块学习的效果。第三,采用“欠还法”考试,一个模块学习后如果考试不及格,可以欠一段时间,通过练习掌握后进行补还。第四,额外加分法,学习一模块考试时,学生可以选择认为自己学得最好的一个技术进行展示,或者在学习过程中有主动帮助同学或者主动收还器材等,学生可以进行申请加分,如果得到同学们的认可都可以获得1—5分的额外加分。目的是培养学生专长,激发学生主动做好事的习惯。
  要想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原因,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去实践,去探究。
  (责任编辑 谭有进)
其他文献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已走进我们教师的生活。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笔者认为有下列几点需要注意:  一、教师充分备课和学生预习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研究了一类Degasperis-Procesi方程的线性问题.根据Fourier变换和Duhamel原理,把要讨论的问题用频率空间的积分方程表示.利用Littlewood-Paley理论和高低频分解技术,得出了这
在高三的政治复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困惑:辛辛苦苦背了许多课本理论,知识多如乱麻,头昏脑涨;政治主观题读完命题指向和背景材料后常常跟着感觉组织答案,导致挂钩的理论点与参考答案不大吻合;面对试卷中材料信息有限、命题指向范围大的问题,思维一时难以打开,无从下手。我在长期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发现化解这些困惑的有效办法在于善于构建和运用政治知识体系。    一、构建体系,强基固本,为提高解题能力打下理
在大多数自动化控制过程中,被控对象具有不同程度的延迟,不能及时反映系统所受的扰动.这种情况对系统的控制极为不利,会产生较大的超调,降低系统的稳定性.针对纯滞后系统的特点,对这
在高三数学复习时,要始终保持明确的目标、清醒的头脑和有效的对策;能够对课程资源做出正确的判断,恰当的取舍和合理的运用;在知识与能力、稳定与创新等诸多矛盾的冲突中达到平衡;把考纲要求转化为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复习效果最大化.  一、立足课本是高三数学复习不变的话题  1.教材是复习中可利用的最有效的资源  不少高考题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这些题目考查的都是现行高中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
运用θ-凸算子理论研究了带非齐次边界条件的二阶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p(t)u'(t))'+h(t)f(u)=0,t∈(0,1),au(0)-bp(0)u'(0)=α[u]+λ,cu(1)+dp(1)u'(1)=β[u]+{μ正解的存在唯一性,其中:p∈C([0,1],(0,+∞)),h∈C([0,1
很多教师都想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但是由于时间、空间和器材的限制,无法正常开展。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对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做些分析探讨。一、实验中存在的问题1.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时间没有保证例如:在探究不同物质吸(放)热的本领实验时,教师出示《物理实验用书》中创设的物理情景,提出问题:(1)为什么白天海水比沙子凉,晚上沙子却比海水凉?(2)为什么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瓷砖和水的温度
如何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促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的发展,我觉得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