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视角审视音乐的再创造活动

来源 :艺术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美学主要是一种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方法。在接受美学那里,接受不仅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而存在着的,而且被看作是整个文学审美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正因为如此,接受者的主体作用,亦被同时摆放到空前重要的位置上。众所周知,文学与艺术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再创造在音乐审美的实现过程中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音乐离不开表演,这是音乐与文学、绘画、雕塑等在表现方式上的不同之处。正是基于此,本文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音乐审美过程中的再创造活动——包括二度创造:音乐表演,三度创造:音乐欣赏,进行审视与论述。
其他文献
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的近20年来,赵本山的农民形象深入人心,其独特魅力即在于农民意识、机智批判以及高尚的道德感。
当今时代要想设计出具有时代感和良好艺术性的平面设计作品就必须利用好数码设计来完善弄清楚。弄清楚数码时代与数码前时代的设计特征的区别是利用好数码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
迄今为止的艺术学研究基本上没有实质的进展,基本概念不清而导致分类不清,歧见自然出现。科学史证明学术歧见是正常的,有歧见就必须有讨论、争辩,也是正常的,学术研究的深入只有在
宋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其著作《书法约言》对学书要领、楷书、行草书技法以及书法美学都有精到的论述,对考察宋曹的书法思想与书法美学观点的研究很有价值
中国绘画发展存在着两种基本艺术形式,一种是严谨、细密的院体绘画,追求形神兼备;另一种是逸笔草草的文人写意绘画,在“似于不似之间”进行艺术表现。文人绘画的兴起肇始于唐、宋
<正>山水画的发展经魏晋六朝到唐已大备。到了五代宋初,产生了"百代标程"的大家,李成、范宽、董源、巨然,都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大家,他们的画风也各不相同。郭若虚在《图
本文简要回顾了产品语意学的历史发展,介绍了克里彭多夫和M.Mccoy的产品语意观念。并针对产品设计中的功能语意,分析了产品辨明、自我验证、发现新形式、解读符号意义等功能语意
运用数码音频波形分析法去分析音乐本体,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围绕西藏民族史诗《格陈萨尔》之《辛丹内江》的三大曲调,用波形分析法对其频率变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