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体育中考升学成绩提升方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ard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中考成绩是中考升学成绩的一部分,对初三学生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针对影响初三学生体育中考成绩的原因作了适切性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方略。
  关键词: 初三学生 体育中考 升学成绩 提升方略
  近年来,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速度呈加剧趋势。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育的意见》颁布后,紧接着是“全国亿万学生体育运动”的开展。这些制度性的变革把体育融入了素质教育体系中,体育中考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家长关心的热点和教师研究的重点。体育教师必须在新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结合实际进行有效的教学和训练,这样才能快速提升初三学生成绩。
  一、原因分析
  1.体育意识淡薄
  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成绩,态度是意识的外在表现,从体育学习的态度能反映出体育意识。学生进入初三之前学习没有紧迫感,诸多的原因导致一些学生淡薄了体育意识,为了上课而上课,没有真正体会体育带来的快乐,没有从体育中使情感得到强化,导致学习积极性差、技术理解不透和成绩不尽如人意。
  2.技术动作不正确
  体育中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跑、身体机能、球类的基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的技术动作不正确。如:50米起跑姿势不具有普遍性,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统一采用蹲踞式起跑,途中跑有坐着跑的现象,没有跑直线,摆臂动作错误等。
  3.对考试规则理解不透
  对规则理解不透,在考试中会很容易犯规。如实心球的考试要求中有“球出手后可向前迈出一步,但脚不能踩线,轴心脚不能离地”的规则,但部分学生不理解哪个是“轴心脚”,出手后两个脚都离地,导致犯规,影响了总成绩。
  二、教学实践中的提升方略
  1.培养体育品质
  “贵在积极主动,重在贯穿渗透”是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品质的培养原则,要在技术动作的教学中慢慢渗透规范意识:举行小型的球类比赛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心球的技术“满弓”动作的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等。
  2.提高适应性
  进入初三阶段,师生双方将以提高成绩为目标,因此教和学要求尽快进入高度相互适应的状态。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在教学方法、内容、策略等方面制订有针对性的全面的计划;学生应从心理、生理、学法、服装和学习内容等方面做准备,尽快适应教学环境。
  3.利用循环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学生按照既定顺序和线路,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首先通过各种示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领会动作概念,在反复的练习中掌握要领。
  4.分层教学与评价
  (1)分层教学
  学习主体分层教学。一般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指身体素质好,技术动作规范,学习积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指导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对其主要要求超越自我,掌握规律之规律;B层是指身体素质、技术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技术动作基本掌握,需要在教师的监督下才能积极完成的学生,对其主要要求增强动作的规范性和流畅性;C层是指身体素质、技术差,接受能力弱,学习态度不端正,意志薄弱,需要教师的严格监督才会练习的学生。
  项目分层教学。经过分层教学之后,大部分学生对各项目的技术要领已有较深刻理解,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十分明显,所以在后期教学中应分项练习,针对弱项重点突破,提高总体成绩。如:50米组、立定跳远组和实心球组,为更有效地学习,可以把大组分成5—6人的学习小组,让A层中技术好、管理能力强、善于指导的学生管理团队。分项教学的重点是深化技术要领。
  (2)多元评价
  内容上对学习态度、课堂上合作交往能力、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等方面作评价;标准上采用相对性标准与绝对性标准相结合,相对指自我比较进步程度,绝对指对比他人所进步的幅度;重心上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移;形式上由自评、互评、组评和教师评的多元化的评价形式相结合;方法上采用规则定性与目标定量相结合、学习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
  5.重视课余训练
  课余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能把教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此应学习分段:第一阶段,前5个月对C层的学生进行训练,训练中应降低目标要求,着重以掌握基本技术、动作为主素质为辅,教法上应多采用分解教学法,由难变简;第二阶段,后三个月兼顾C层的同时重点对B层的训练,技术的深化和素质练习交替进行,如实心球的鞭打动作、适度的满弓,体会用力的顺序等,素质方面应对反应能力、协调性、力量等方面加以提高,使其快速提高成绩,向A层迈进。
  6.用规则强化技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考试面前,规则就是技术练习的底线,为了防止犯规必须对规则有深刻的理解,通过规则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教师要和学生认真阅读考试规则,并在练习中进一步强化,以最终提高技术水平为目的。
  7.摄像引入课堂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摄像捕捉动态信息把运动与美的定格。录像可以把动作回放,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互相借鉴。如在练习50米的时候把内容片段摄下来,对动作的规范性和提高技术水平很有帮助,特别是途中跑的蹬摆动作。
  总之,要提升初三学生的体育成绩,首先要分析学生,从其本身出发,体育意识的培养贯穿课堂,注重基本技术的强化,循环训练,稳步提高,重视分层教学和科学评价,使学生发现自我,借鉴他人,最终提高成绩。
  参考文献:
  [1]崔相录.二十世纪西方教育哲学[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128-139.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69-174.
其他文献
美国学前教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成文法指导下,其学前教育的特点为充足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发展性的教师评定体系、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合作、适宜发展课程的贯彻实施。学习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因此,认识知识、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对教育发展及其前景都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教育内容的改革与革命。现代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信息时代的
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教育方面采用机电一体化的模块教学思路是顺应科技发展的必然途径。实施机电一体化模块教学是把理论教学和实践相互结合的教学新思路,这种教学思路打
如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流,素质教育的实施则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而且素质教育中和谐教育的提出顺应了新形势下的和谐社会。因此,历史课堂中构
【摘要】城镇街道空间在整个城市当中,作为其分布最广的公共空间之一,也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城镇街道空间代表着城市形象,不仅要具备安全性,还需具备审美、质感等性质,因此,在城市设计当中,对于城镇街道空间的设计也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实例,对城镇街道空间的城市设计进行探讨,以供我国相关设计人员参考所用。  【关键词】城市街道;空间;城市设计;探讨  在一座城市当中,街道空间主要是指由街道的一侧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即通过“主题”整合阅读教学内容,零散的语言形式因为主题获得内在意义上的链接,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对主题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一、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  基于语言阅读教学理念,围绕主题进行篇章和段落拓展手法的分析,归纳、操练语言点,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快速的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体的交际能力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已深人人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模式,积极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已成为老师们争向探讨和实践的中心课题。那么如何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下面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中,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为学生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实践性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
早晨起来,心情爽朗。太阳,也着实明丽,红红的一轮,玫瑰般的在燃烧,圆圆的光晕将片片云霞映得鲜亮……  想到广场去散步,刚转过小区拐角,见得路旁围着厚厚一圈人。  挤进人群,只见圈内一个衣着褴褛的小姑娘,神情惶然地捂着衣兜,衣兜破破的,露着那块青微微的玉石。  “这小姑娘家哪来的玉呀?”一个梳着疙瘩髻的老太太冲着身旁的一个大嫂问。  “哪来的,”大嫂鼻子歪了一下,“这不明摆着嘛!看她那样子,也不会是
建国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包括德正、术高、技长三个方面,其现实启迪意义有三:一是必须重视处理德育、理论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的这三者的关系,把握其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