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开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ahnig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全程、开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分析了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冯渊(1963- ),男,江苏无锡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江苏无锡21412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0-0032-02
  
  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过程中,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多国职教成功经验,以有酬顶岗实习为突破口,在专业调整、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实施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形成开放性合作,积极探索了“全程、开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增设半年期顶岗实习
  
  1.增设半年期有酬顶岗实习,加强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企业调研并在企业人员的共同参与下,学校改革了原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在原来最后一学期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增设半年期的顶岗实习,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如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市场营销专业在“大二”实行半年一期的有酬顶岗实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和企业用人实际情况,实施“2+1”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顶岗实习期间,学校提出学生应适当获得一定报酬,使企业视顶岗实习的学生为“雇员”,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创造真正的职业环境。


  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开发、实施工学结合课程。结合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学生职业岗位和职业环境情况,各重点专业与企业共同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15种课程,并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实施课程教学。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课程教学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实施:一是由企业指导教师(同时是学校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结合岗位工作开展课程教学;二是由学校专职教师深入企业,利用工余时间开展教学;三是学生利用周末,集中返校学习部分理论知识。同时,工学结合课程在作业和考核形式上均注重形成性评价。
  3.以他方为中心,解决顶岗实习中的管理问题。学校以他方为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精细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与企业合作,严格实施过程监控和精细化管理。
  第一,以企业为中心。考虑到企业实习岗位上生产的连续性,为减少企业压力,并保证企业由学生顶岗的岗位不会出现空缺,学校“以工期定学期”,采用“分散式、双进程”模式来安排教学。如数控技术专业采用的有酬顶岗实习方案(见表1),同年级两个班中A进程班级的有酬顶岗实习从第三学期的11月16日至第四学期的5月15日,B进程班级从第四学期的5月16日至第五学期的11月15日,两个班的有酬顶岗实习项目历时各半年,“AB双进程”交替进行。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成立了由学校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顶岗实习管理小组,定期商议顶岗实习各阶段任务及教师指导要求,解决或报告学生面临的问题,联合企业定期考核学生各阶段的业绩;推行教师定点联系企业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每人定点联系1~3家顶岗实习企业;学校及时向学生家长通报“工学结合教改试点方案”,获取家长的支持;加强动员,开展岗前教育,签订工学结合承诺书,提高学生的认识;关心学生生活,校企协商解决交通、食宿等问题;顶岗实习结束后,向学生颁发“企业工作经历证书”,服务学生就业;关注学生安全问题,开展三级安全教育,为学生购买“第三方责任险”。
  第三,以教师为中心。聘任顶岗实习单位指导师傅为学校兼职教师,提供明晰的企业教师指导手册,帮助他们依据学校顶岗实习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为促进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实施工学结合课程,学校定专题、立项目、拨经费、查实效;为提高学校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给予他们工作量补贴,并发给交通和通信补贴。
  
  二、围绕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1.根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借鉴德国课程开发模式,在合作企业的帮助下,在原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系列课程,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如数控技术专业通过江苏省和无锡市机械工业联合会等行业组织,对数控机床操作工、新产品试制工、数控加工工艺员、数控程序员等岗位进行职业分析,归纳出12项典型工作任务(见表2),并根据新手、熟练者和高技能从业者的岗位要求进行分类,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


  2.建设教学车间,以教学产品为载体,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发了气动机械手、轮式教学机器人、气动爬行机器人、火力风轮、打孔机、四自由度搬运机械手等教学产品,积极探索以教学产品为载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计了“常用机构分析与通用零件选择”“液压与气动装置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模块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和“单片机应用”等5门以教学产品为载体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针对相应教学产品进行设计、加工、装配和调试,课程结束时也完成了教学产品制作的全过程,工作态度、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
  3.按照汽车总成部件构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以汽车主要总成部件为载体,构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理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修理”等理论课程及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进行重组,形成了“电控发动机理论与实训”“传动系统理论与实训”“自动变速器理论与实训”“防滑控制系统理论与实训”等新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发、实施“电控柴油机”等特色课程,强化学生电控柴油喷射技术的应用能力。
  4.依托职教集团,根据区域性行业职业标准开发课程标准。根据行业职业标准要求,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开发课程标准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熟经验。学校作为江苏省汽车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依托集团内众多汽车行业龙头企业,主持制定了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分级专业能力标准,并参照专业能力标准,开发课程标准。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将“电控发动机理论与实训”等7门课程与汽车维修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课程标准,并由汽车职教集团进行推介,在全省二十多所职业院校得到了应用。
  
  三、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保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
  
  1.成立市场部,建设校企合作平台。为了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学校在原科技产业处、继续教育与培训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市场部。市场部作为对外服务的窗口,负责校企合作,指导教师项目转化,管理科技产业、继续教育与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同时,积极协助各重点建设专业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此外,为更好地服务行业企业,市场部还承担了无锡太湖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江苏省电器工业协会和无锡制造业服务网的各项工作。
  2.以服务赢得企业支持,形成长效机制。学校对企业的服务成效是赢得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的保证。学校根据企业发展态势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对于初创型企业重点开展管理咨询、技术服务与综合信息服务;对于成长型企业重点开展订单培养、职工培训、技术合作、向企业提供新合作伙伴、综合信息等;对于创牌企业重点开展显性与隐形广告宣传、资源互用,如合作开发具有企业新产品信息的课程与教材,用企业新技术和新产品为载体开展培训等。
  3.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学校制定多项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对专职教师着重提高其教研能力与科研能力,对兼职教师着重提高其教学能力,打造素质优良、开拓创新的专业教学团队。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主要侧重于国内外高职教育理论、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专业实践和教研实践能力,使其具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主要侧重于教育理论培训与学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实践能力、教学研究水平、专业开发和课程开发能力。
  学校将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分为骨干教师、能工巧匠(以技师为主)和一般兼职教师三个层次,骨干教师按协议工资或实际教学工作量发放酬金,一般兼职教师、能工巧匠按实际授课课时计酬。关注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以课程开发等教改活动为载体,专兼职教师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承担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特别是为了培养毕业生掌握“生产一线”所需的关键技能和了解新技术应用的信息,企业专家承担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是学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构建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7年,修订“文化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构建了由课程、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组成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开设了文、理科学生互修课,着力建设一批有特色的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设立创新教育项目,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并将创新教育项目纳入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举办每周一次的“星期二讲堂”,聘请省内外文化名人、成功的校友等来校开设讲座,同时要求高级职称教师通过讲座与学生分享他们的知识和兴趣。此外,还通过“五四科技文化艺术节”“读者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科技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已成为学校全程、开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介绍了项目教学法的特点,通过在室内设计专业实施项目教学三年多来的实践体验,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对室内设计专业师资的要求,并提出了有关师资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室内设计 项目教学 师资  [作者简介]苏冬胜(1973- ),男,广西桂林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室内与家具设计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室内与家具设计的教学和研究。(广西 柳州 545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新
介绍了某工程的地质奈件,重点阐述了围护发生流砂及抢补措施及施工监测和动态管理的作用,并简要总结了一些施工体会。
经过几年的酝酿,GPON现在正在迎来发展的春天:2007年底Verizon的GPON覆盖了900万家庭用户,同一时期ATT&T的GPON覆盖了800万家庭用户;此外,全球很多大型运营商都在以不同形式进行FTT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目前对“五合三”方案持质疑态度的业内权威人士并不在少数。
建筑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多方面。正因如此.无论是结构设计还是施工组织都应当从整体功能
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轻质墙体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施工较为筒便,价格低廉。是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唯一能以单一材料方式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墙体材料。分析了粉煤灰加气
主要对直埋光缆、架空光缆、管道光缆的保护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对目前较为普遍的小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进行适用性、抗震性能方面的比较,并论述了各种结构型式的优缺点,对工程同行及业主在结构方案设计阶段确定结构选型时,具有较高的参考
二十一世纪,无论是数字图书馆还是复合式图书馆,都将对传统图书馆产生巨大的冲击。如何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服务模式,已成为地方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服务模式创新是地区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