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雁荡

来源 :中学生天地(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期已至,阳光正好,此时到雁荡走走,实为上选。
  龙湫的确很美。通往龙湫的路是由平整的石板铺成的。路的两旁,山是青的,树是绿的,青得自然,绿得率真,“雨过天青云破处”,大约便是如此吧。这种色彩不同于山水画中黑白的高冷,更多的是明朗。阳光洒在绿叶上,一切的绿都被暖阳的黄点缀着,让人为之一振。
  继续向前,希冀看到更多的绿,更多的自然。其实我并不是第一次来雁荡,可每一次都沉醉于形形色色的石与层峦叠嶂的山造就的景色中。
  水声在一点点放大,拾级而上,泠泠的声响越来越清晰。一抬头,银白的水龙奔腾而下。阳光下,白龙被七彩的虹霓所围绕,更显动人。由于前两天下过雨,此刻瀑布的水流量非常大,阳光与水花似乎融在一起,淡黄的暖中带着水的柔,分外美丽。
  龙湫岩下,有一石壁轮廓状似观音,晶莹的水花,七彩的阳光,将其点缀得如梦似幻。游人来去匆匆,只为头顶上壮观的清瀑所吸引,却不知白龙之下,另有观音在座。
  相比龙湫的声名在外,距离雁荡主景区有些路程的章纶山则显得沉默许多。
  章纶山下的章纶故居离我家并不远,过去只需20分钟车程。我无数次在书本上遇到过章纶,最早一次应该是在那本《话说温州》上。书里附有他的塑像画,那模样完全符合我对一个中国古代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想象:面容清瘦,峨冠白须。我想,真实的章纶一定不能像这塑像那样轻易地撑起那套朝服,得有风才行。
  从章纶山脚往上走,可见满地的茶花,深红的花瓣边缘已出现皱褶并发黄卷起,一如被翻得破烂的经书页边。忽而一阵清寒的山风吹过,隐隐的花香顿时弥漫开来,那香却像是经过了几百年的风雨洗礼,典雅内敛。或许当初的文人,都喜欢在“孔孟大道”间捡片茶花,用作书签,才生出此般味道的吧。
  此时章纶塔就在眼前,我在它的脚下。这座七层的灰塔是中国古塔的标准样式,有着飞燕的廊檐。塔前摆放着一座石碑,上面讲述了章纶的一生。
  灰白的塔独自立在这山间。用大理石搭建的围栏,将它与四周的茶木隔离开来,但树木们不情愿远离它,不少已将枝丫伸进了围栏,或许它们本就不应泾渭分明。
  那日阳光灿烂,云卷云舒。凝视着石碑顶上的一双麒麟,仰望着章纶塔和它背靠的无尽青天,我深感章纶塔的恢弘大气,以及与自然的和谐。
  章纶原本就是不张扬的,无论生前还是死后。太和殿上的金砖太为顽固,多少臣子跪过还是平整一片。章纶也始终如一。他像这座塔一样,适合居于此,听呼啸的山风与归去的鸟鸣。
  章纶晚年归乡,集书著学,学品、人品皆为上,这一切都是乡邻们所敬仰的。我生于章纶山脚下,如同受了这位长辈的教诲,知晓他殷切的期盼,也看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我在塔下站得腿有些麻了,才突然发觉山风实际上一直没停,也许是浸润其中久了,就不太感觉得到,以至于以为它消失了。
  那晚我没有回家,在章纶山脚借宿了一夜,极目还能看到那灰塔。第二天天微亮时,忽然被学童琅琅的读书声叫醒,声音自山边来,当时晨雾未退,能看到的只有一片乳白。
  浓雾之中,隐隐约约,我看到了塔尖,听这读书声,不禁感慨:多少年来,这尚学之风始终不曾改变。
其他文献
最近,隔壁搬来了个新邻居,他可真矮,只有区区三十厘米。他总是一个人关在家里,因此,我们全家都叫他“闭门先生”。  星期六上午,阳光和煦。我正在书桌前“埋头苦干”,突然,一阵惊涛骇浪声传入我的耳畔。海浪声?不可能啊?我揉揉眼睛,转头看向窗户外面,阳光透过路边的树叶,正斑斑驳驳地洒在马路上。莫非,是隔壁放出的音乐?我满腹疑问,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出房门,来到客厅静静地听。接着,传来了一阵欢呼声。仔细一听,
期刊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⑤。  【注释】  ①安仁:县名,1914年因与湖南安仁县同名而改名余江县。  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⑤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译文】  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
期刊
现在,我的周围飘满了一个词:“况且况且况且……”拿着收到的信,我踏上了火车之旅。火车在一片长满了狗尾巴草的草原上跑,明明底下没有铁轨,这“况且况且”,是怎么发出来的?等等,车上的乘客似乎有些怪异,看“他们”的影子……  这篇短文看上去是不是有些眼熟?翻回本期封面,你发现了什么?没错,它就是本期的封面故事!  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实力了!从2019年1月开始,每一期《作文大王》封面都暗藏一个故事。仔细观
期刊
从前,有一片黑黑、黑黑的荒野。荒野上,有一片黑黑、黑黑的树林。树林里,有一座黑黑、黑黑的房子。  房子的正面,有一扇黑黑、黑黑的门。门后面,有一个黑黑、黑黑的厅。厅里面,有一段黑黑、黑黑的楼梯。爬上楼梯,是一条黑黑、黑黑的走廊。走廊的尽头,是一张黑黑、黑黑的帘子。帘子后面,是一个黑黑、黑黑的房間。房间里,有一个黑黑、黑黑的橱。  橱里,有一个黑黑、黑黑的角落。角落里,有一个黑黑、黑黑的盒子。盒子里
期刊
哈哈哈,这个视频太逗啦……  古噜噜,你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对着手机傻笑什么?哦——原来你也加入了“抖音大军”!对于抖音,本期嘉宾有一箩筐的话要说,来听听看!  抖音可谓家喻户晓。这不,就连我爷爷也走到了时代的前列。  爷爷平时在窑厂上夜班,闲得无聊时,就唱个京戏,用手机录下来,然后传到抖音平台上,让大家都能欣赏到。今天是双休日,我和奶奶从县城回到老家,发现爷爷变得不同寻常了,自己拍抖音不说,还非带上
期刊
抖音,是一款可以录像、上传小视频的APP(手机应用)。无论是在餐桌上、大街上,还是某一个角落,都能发现有许多人抱着手机,津津有味地看着带有音乐的15秒短视频。他们时而狠狠跺脚,时而捧腹,哈哈大笑。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傻?这就是我想说的有着“利”与“弊”的“双面”抖音。  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抖音有哪些“利”。  抖音,可以为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从旅游、生活常识、知识技能等方面,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
期刊
“买作业啦,买作业啦!帮我写科学作业,我给五元钱。帮我写语文作业,我给三元钱。”听到这些话,你一定会很吃惊吧!这是在干什么?前两天,我们班个别学生居然冒出了“买作业”的想法,真是不可思议!  瞧,小明正在“收购”作业,他对小红说:“我给你五元钱,你帮我写科学作业吧!”小红可是我们班的优等生,她听到后,火冒三丈,怒气冲冲地说:“想用钱来引诱我,没门儿!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老师给每个学生留
期刊
学校在探索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刚开始,我以为这是校领导一时兴起的事情,就没怎么放在心上,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但当老师将我、小瑞、青青和小张分在第五组,还将我选为合作小组组长时 ,我就不自觉地认真对待这件事了。  小组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起个响亮的名字。小组成员一商量,一致推荐由我来起,我义不容辞地接受了这个任务。说实话,为了这个名字,我想了两天,直到在一本书上看到“有梦就追梦”这句话,才决定将我
期刊
我有一个令人骄傲的姑爷爷,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一名曾为国家奉献青春的战士。每一次,姑爷爷说起他在部队里的光荣事迹,总会很激动,不由得提高音量,神采飞扬。  我的姑爷爷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即越南)。每年他从上海回来,总会带上他心爱的军功章。他把军功章看得特别重要。记得有一次,他不小心把军功章落在行李箱里,但把箱子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为此,他还差点儿和姑婆发生口角。  今年,姑爷爷又回来了。我
期刊
“大黑牛”,何许人也?他是我的同学,体形硕大无比,挺着鼓鼓的“将军肚”;皮肤黝黑,脸上雀斑点缀,体重一百四十几斤!  “大黑牛”不是一般的胖。一天,老师请他迅速到办公室拿份资料。只见他屏住呼吸,肉嘟嘟的手臂摆动起来,挺着圆圆的肚子,挪动着两条粗壮的大腿。他用力踩着地板,蹦跳着,地板不断发出震耳欲聋的“咚咚”声,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到地板正在轻微晃动。不一会儿,“大黑牛”穿过走廊,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