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生成应对策略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X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预设的优劣决定着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好的教学预设才可能保障好的教学现场和教学效果。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生成的资源,完善教学预设,成就完美课堂,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斟酌入手。
  一、巧用“情感”资源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情感富有极强的鼓舞力量。在教学四年级“因数和倍数”一课时,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后,利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出示了一份关于我国著名科学家陈景润、王元等人研究有“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之称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资料,让学生认真阅读并谈谈感受和想法。有的学生说:“他们太聪明了,真了不起!”有的学生说:“我们中国人真伟大!”有的学生读后深受感染,略带激动地说:“他们取得这样的成绩一定非常辛苦!”教师接话说道:“是啊,陈景润他们为了攻克这个世界级的数学难题,吃了不少苦头,但是,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终于取得丰硕成果,我们应该为他们高兴,我们更应该感到自豪,以他们为榜样,认真学习,不断进取!”
  教师应巧用课堂中随机生成的“情感”资源,以情怡情、以情融情、以情传情,去影响和温暖学生,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妙用“思维”资源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状况表现最多的是“断点”,即在正常的教学认知活动过程中,学生突然出现思维障碍,但自己又解决不了。教师必须敏锐观察,捕捉这一问题,巧用“断点”资源,及时予以点拨,启发学生思维,使其思维断点得以续接,引导学生探究更深层次的知识,推动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例如,“轴对称图形”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能找出并画出对称轴,利用轴对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之后出了这样一道题:A、M、U、V、X、(),B、C、D、E、I、(),两个括号中都填写一个同样的字母,应选择下列字母中的哪一个?①E;②H;③Q;④K。学生读题后百思不得其解,有的看到这是两组英文字母,于是从字母的排列顺序角度考虑,但却怎么也发现不了规律。有的比较灵巧,知道刚刚学习了轴对称知识,这道题其中的规律肯定和轴对称有关系,但学习的都是一些具体物体或图形,面对这样一组抽象的字母,学生的思维到此中断,难以继续思考。教师应该抓住思维断点这一教学资源,适时提示:“有些同学能够从刚刚学到的轴对称图形的角度去观察思考,这个出发点是对的,我们先观察第一张字母,它们属于轴对称图形中的哪种对称?”有学生举手回答:“左右对称。”“对了,那第二组字母又属于哪种对称呢?”“上下对称。”学生齐声答道。教师继续引导:“你们现在仔细观察一下,在E、H、Q、K这四个字母中,哪一个字母既是左右对称,又是上下对称呢?”学生恍然大悟,选出正确答案“H”。
  巧妙点拨使学生突然断点的思维得以继续,促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快速实现,助推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三、利用“分歧”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对某些问题产生分歧,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见解,教师应善于把握并利用这些“分歧”,变“错”为宝,充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创新空间。
  面对突发生成的“分歧”,教师有时可以“火上浇油”,激化“矛盾”,让学生追求真理的好奇心淋漓尽致地展现,让头脑风暴来得更猛烈一些,让思维创新之门洞开。有时,当学生讨论争执不下,教师又要及时“泼冷水”,适时引导学生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冷静思考,理性分析自己的见解,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创新发展。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在众多的“分歧”中,难免出现一些过激的甚至错误的想法,教师可以让这些“错误”展示魅力,绽放精彩。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才智,敏锐捕捉错误,精心分析错误,巧妙解决错误,同时引领学生在“出错”和“改错”的过程中积累学习智慧,拓宽思维空间。
  教学中的“分歧”是一种再生性宝贵资源,通过“分歧”引发激烈的思维碰撞和跳跃,促使思维开阔性、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发展,能够大大提升创新空间,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好的教学预设是教师课前的理性思考、科学设计、精心安排,但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再周全的教学预设也无法全面精确预设出他们每一个人的想法和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及时捕捉并有机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生成资源,完善教学预设,成就精彩课堂。◆(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其他文献
随着课改的深化推进,“读写结合”已逐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通过阅读指导写作,通过写作巩固阅读,这能实现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更能促使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提升语文素养。   一、从中心出发,理清写作的“线”   一篇文章总是要围绕一个中心来进行描写、叙事或议论的,这个中心便是文章的主旨,也就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教师教学一篇文章,首先要做的便是引领学生去找准文章中心,然后从中心出发进一
开放课堂是指与“封闭”“教条”“禁锢”的传统课堂相反的课堂,这种课堂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任其发展,而是在以生为本的理念背景下,教师冲破教材的桎梏,打破课堂的束缚,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有效调控,真正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构建开放环境   “师道尊严”是中国千百年来延续和传承的尊师之道,这种思想固然有其可取之处,然而也造成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对今天激发课堂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存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的自主发展。教师可以从提升“四度”入手,即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度、探究的参与度、思维的活跃度和展示的踊跃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专注度 参与度 活跃度 踊跃度  在教育改革全面深化推进的年代,小学数学课堂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学生作为课堂主体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适应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应特别注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学法的指导上花大力气,让学生在民主、合作的阅读教学中轻轻松松唱“主角”。  关键词:阅读课 自学力 唱主角.  一、让学生在预习中轻松唱“主角”   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应提醒学生一定做到预习。为提高积极性,教师可以经常在预习前用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在科学的评价中获得学习的自信,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把数学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乐学目标的实现,要靠教师正确的引领与科学的调控,让学生融入教学氛围中,在生活情境与数学的结合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一、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用符合学生
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阶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其思维发展的深度和方向,并影响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一定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出现的两类错误   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学生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解题时经常出现一些错误,大致可以归为两类:   (一)逻辑性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的经济提升相对比较快,其中电力行业的发展比较突出,取得较为显著的突破,但是我国的自然资源也被不断的运用,使得我国的自然生态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自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1.联系实际激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它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重要保证。”如教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一课,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最近,学校倡导大家诵读经典而买来了一些课外书,其中一部分要分给六(1)班和六(2)班,你会怎么分?学生一致想到“平均分”。接着出示两个班的人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