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焊工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dadd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培养具有国际认证资质的焊工也是目前国内企业的迫切需求。本文结合学校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认证资质的技能人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示范 国际焊工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从2011年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开始,至今已有数百所中职院校进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队伍的行列。通过示范校建设,笔者学校在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突破,并在焊接专业人才培养中引进国际统一的焊工培训体系,突出了不同阶段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为焊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培养模式。下面结合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认证资质的技能人才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充分认识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由于技工院校招生困难,大部分技工院校为了保证招生数量而忽视对生源质量的要求,导致焊接专业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大部分学生缺乏对专业的了解,对所学专业产生厌倦甚至抵触心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很多企业引进国外生产技术,与外方企业合作,需要按 DIN6700 标准进行企业认证,而国际焊工资质是获得认证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培养具有国际认证资质的焊工已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
  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要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借助学校企业办学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并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一系列领域中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同时技工院校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撑,因此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必须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践,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焊接专业人才。
  1.“订单”培养
  焊接专业和地铁、软控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共同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成立“地铁班”“软控班”等冠名班,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入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企业直接参与订单班学生的培养过程。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添加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做到零距离培养。通过“订单式”培养,吸引企业主动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2.互相兼职
  借助企业办学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人才纽带作用,让焊接专业老师和企业人员相互兼职,促进校企密切合作。学校焊接专业建立了“技师工作站”和“校企教研室”,聘请了一些企业领导和技能专家担任“校企教研室”和“名人工作室”主任,同时派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入工厂参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工作。此外,合作企业在政策、资金、人员、培训、考核资源和相关管理程序上给予大力支持,多次派出企业专家到校参与国际焊工的培训教学,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重要保障。
  3.共建共管
  一是共创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专业方向调整、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行为规范制定、学生能力评价等方面对接企业用人需求。
  二是共建焊接实训基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加大对焊接实训基地的投入,完善实训基地功能。校企共同改造碳钢焊接室、铝合金焊接室、不锈钢焊接室、异种材料焊接室和铆工室等5个焊接实训室,新建1个焊接工学结合教室,由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学校则以帮助企业员工培训“国际焊工”的方式予以回报。
  三是共建师资队伍。学校从企业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或技师中聘请优秀兼职教师,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同时创新培养措施和渠道,加强焊接高端培训的力度,加快专业教师的成长速度,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技艺双馨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三、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创新“四随两双一接轨”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理实交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总体框架下,根据焊接专业特点及企业岗位的要求,创新 “四随两双一接轨”人才培养模式并予以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校内学习→阶段性生产实习→国际焊工培训→顶岗实习”的四阶段教学组织方式。
  第一阶段:在学校进行“理—实”交替,每半学期进行理论与实习的交替教学,让学生掌握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第二阶段:“工—学”交替。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1~2月的阶段性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第三阶段:对学生进行“国际焊工”培训,取得“国际焊工”证。
  第四阶段: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通过实施四阶段教学,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完成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做到“四随两双”,即专业随着岗位走,课程随着能力走,教学随着生产走,教材随着工艺走;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學生、员工),教师有双重角色(教师、工程师),并实现专业与国际接轨。
  四、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构建“四焊 一铆 五证”课程体系
  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设计出碳钢焊、不锈钢焊、铝合金焊、异种焊和铆工五大课程模块,建立了“四焊 一铆 五证”课程体系。同时按照国际焊工培训要求和考核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ISO9606-1(碳钢及合金钢的熔化焊焊工考试标准)和ISO9606-2(铝及铝合金的熔化焊焊工考试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中。
  为实现国际焊工培训和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学校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焊工培养修订课程体系,将实习分为焊接专业技能实习和国际焊工培训两部分。并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完成焊接专业所需的课程内容基础上,按照国际焊接协会和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的培训要求,确定国际焊工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
  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企业需求,选择性完成对“冷作工”职业资格证、“电焊工”职业资格证、“国际焊工(欧标EN287)”“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和“毕业证”的认证,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证书和毕业证书的“三证融合”。
  五、改革教学运行模式,保障实施效果
  技工教育有别于其他类型,不仅要求有自己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特殊的课程体系,而且要求有特殊的教学运行模式来保证实施效果。为此,要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理念,改革教学运行模式。
  一是改革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企业实际的生产产品为依托,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充分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通过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将学生培养成“精操作、通工艺、会维修、能创新”的高技能人才。
  二是改革评价模式。改变过去传统的考试、考查两种考核方式,以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学生的技能考核为核心,与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密切配合,聘请企业人员、鉴定员参与考核。
  (作者单位:四方机车车辆高级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贸易运行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职业院校应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本文在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新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概况,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 职业院校 国际贸易专业 人才培养策略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经济下滑。为了抑制经济继续恶化,各国及时采取各种强有力
细节决定成败。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网络工具广泛应用于职场中,如博客、微信、朋友圈等。这些即时交流工具使用中的细节比如QQ签名 同样决定一个人的职业命运。  春节聚会时,表弟跟我讲了一次自己应聘的经历。  去年夏天,表弟在网上看到深圳一家外贸公司招产品检验员,于是就报了名。由于报名的人太多,公司只要求应聘人员留下一个QQ号码联系即可。  一周后,表弟收到了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贺兰的好友邀请信息,于是,双方
近段时间,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各种尖端机器人产品集结亮相,让不少人抢先感受智能生活的魅力。  会眨眼、微笑,能像真人一样对话、唱歌的美女情感机器人,无疑是这场盛宴中人气最旺的明星产品。萌萌的“小胖”格外引人注目,不仅价格亲民,干的也是控制家电、搬运物品的家务活。想打羽毛球没人陪?没关系,有羽毛球机器人来陪练……  这些机器人屡上头条,只是这样的关注度还停留在媒体层面,更多公众包括青少年都希望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卡托普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效果及血清8-异列腺素F2α(8-iso PGF2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帕金森蛋白7(PARK7)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