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乐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g_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直接推动着人们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刘兼教授在讲座中提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学生数学可以考满分,但并不喜欢上数学课。可见,让学生学习喜欢的数学而不是枯燥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充分挖掘新教材,让学生乐学数学,会学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呢?
  一、尊重学生,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
  情感培养既是教学目标之一,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动力与手段,教师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学生对学科的感情很多来自于他们对教师的感情,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亲其师,信其道”。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对学生要多鼓励,少埋怨;多指导,少责备;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简单幼稚而讽刺嘲笑;不要因为学生的突发奇想而嗤之以鼻。总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尊重与信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二、主动贯穿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一个新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基础题加以落实,巩固成果。其中包括:
  1.课堂内让学生对自己的发现有所应用而高兴,同时也让学生尽量熟悉内容。
  2.课堂外,作业是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作业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角,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及时反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其自己反复叮嘱“这里要注意”“那里不要出错”,不如让学生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
  三、激发学生兴趣,鼓励探究与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和提高都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密切相关,所以我们经常强调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意義。
  1.挖掘教材兴趣因素,鼓励学生动手体验。
  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有许多兴趣因素可以挖掘,尤其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既适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又具可操作性的动手实践内容,增添了教材的人文性。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易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指导学生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取得由此及彼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积极质疑,维持学生兴奋状态。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反馈教学评价,调控教师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质疑。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自信,是影响学习活动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个途径便是逼着学生提问题,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从而维持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
  3.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学生的自主性在于对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是营造课堂氛围。教师通过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使学生产生悬念,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性因素,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征服问题的欲望。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有旧知引新知,有浅入深,层层铺垫,为学生创设迁移情境,并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地探究。其二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活化课堂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达到课堂上“思维活跃流畅,创造性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就是要追求数学的抽象性、完美性和唯一正确性,但是现代信息社会需要有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因而数学课要有探索活动,教师要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搭起讨论的舞台。
  四、寓教于乐,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身心投入,还会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和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营造民主教学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和体现。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可行方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进而喜欢上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问敢发言,形成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2.融数学于生活中,体现数学的学习意义。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并亲近现实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密切联系。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凸函数的基本概念出发,讨论了凸函数的14種不同定义,且对部分定义形式之间的等价性进行了完整的分析和证明,并介绍了凸函数的几何性质及其应用,对凸函数的研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凸函数 连续性 可导 等价性 几何特征  参考文献:  [1]裴礼文.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2]刘国华.关于凸函数的八个等价定义[J].
轨迹方程,特别是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的求解内容丰富,联系广泛.它既包括代数、几何及三角等章节中的众多基础知识,又容纳许多解题技巧,方法多、技巧性强、运算量大,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命题中的热点.解这类问题的方法大致有:(1)直接法;(2)待定系数法;(3)定义法;(4)代入转移法;(5)参数法;(6)设而不求法.本文通过实例,从不同角度用常规方法进行了归纳,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1.直接法
摘 要: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这就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课程中,在内容上“把算法融入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之中”。作者介绍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旨在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到学科教学中。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阶梯,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题,也是教育事业的根本出发点。数学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最佳舞台,是孕育学生创新品质的最肥沃土壤,因此,数学教师要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处理中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的思维孕育于问题之中。在数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行班级授课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创造性设计,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数学课堂单一、生硬、枯燥而又繁难的现状。尤其是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融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从而使得数学课堂更形象化、多样化,更丰富多彩,给数学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但是,在大力倡导多媒体
摘 要: 超现实主义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最重要的文学流派,对整个欧洲的文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几个超现实主义游戏,并以教学实践经验为例,探讨了这些游戏运用于法语教学的可行性,对其在课堂上如何运用作了具体说明,同时指出了该游戏教学法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超现实主义游戏 法语教学 游戏教学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早已得到大家的认可。因着其趣味性、灵活性,游戏在激发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