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也是一种美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zhiyao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是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沈从文的《边城》,勾画了一个富足安乐的桃源世界,却避免不了天灾带来的离别和破坏,以一个无果而略带遗憾的结尾结束整个故事,往往会带来比真实而“理想”的结局更深长、更绵软的回味与思考。人们也许会期待傩送的归来,也许本身就为天宝感到遗憾而不想成全傩送和翠翠二人,也许还有更离奇、精彩的构想,其实这些也都为这个结局添上了更丰富的色彩。所以,从沈先生对《边城》结尾的构思上看,这种无果式的结局的妙处就在于有利于幻想和联想,使读者从戛然而止的故事中获得更奇妙、更贴合自己情趣的答案。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天宝的意外已经造成了傩送与翠翠两人间的隔阂,流言蜚语自然不会少。且不说顺顺是否能坦然迈过这道坎,就算他不管已故的大儿子,那傩送也未必能保证自己对翠翠的喜欢,可以盖过心中对哥哥的愧疚。所以说,无论是“在一起”的结局,还是相反的结局,都不能算是完美的:前者不是对天宝之死的漠视,就是二人之间会产生些许情义上的摩擦;不是违背了边城人素有的朴实、善良、重情义的性格特征,就是存在矛盾的爱情会被岁月抹去原有的光华。而后者,则是覆滅了读者们对傩送和翠翠二人的美好期许,更加算不上完美。所以,这种留有余地的结尾成功避免了以上两种不完美的遗憾之美,让人们在各自不同的幻想中,去实现它的美好!
  作为本身就离现实很遥远的边城,本应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美好的童话世界,可为什么却蒙上了天宝遇难、祖父离世这些悲剧的面纱呢?我想,这也许与沈从文先生写作时所处的环境有关吧。
  沈从文先生出生于20世纪初期,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他的祖母是苗族人,祖父是汉族人,母亲是土家族人,但他更偏爱苗族。这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比如傩送“走马路”,唱歌唱“三年零六个月”都是苗族的习俗。但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派在那里实行黑暗、罪恶的统治,残酷镇压苗民起义,大肆屠杀无辜的人民。他曾目睹这一切,所以在内心深处早已不再相信美好,但却又有一丝不甘的期待。因此,在落笔时,这一切都化成了遗憾的美,虽然构想出了一个美丽的桃源世界,却也免不了遗憾和落寞。所以,这样的边城既是与现实相反衬的美好,也免不了带上现实的影子。
  可能正因如此,这种边城的美才显得更加震慑人心。结尾时美丽的歌声也会重新激起我们对文中邻里和谐、街市热闹、亲情温暖的回忆。所以,与其说遗憾是一种凄美,不如说它是真实的生活之美,是一种能启发遐想的宽广博大之美!
  点评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相信不少同学都曾读过,但大部分同学只限于“读”,而没有在读后有所“思”。而本文作者在读过《边城》之后,对这篇小说的结尾产生了兴趣,于是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对其进行了一番颇有见地的探究。这样的探究虽然还达不到学术的层面,但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已属不易。这也提醒我们,要写好作文,阅读固然重要,但阅读之后的思考更加重要。
其他文献
目前高校的各类资助项目为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调查发现,资助项目对于学生的伙食、学习、住宿等方面影响很大,因此要提高这些方面
【事迹】  梁益建是个“登高不畏难”的人。他收治的患者75%以上是脊柱侧弯130°以上的,最开始没有教材可遵循,他都是一步一步地探索。很多病人都是其他医院拒收的,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但梁益建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率领科室独立开展多项技术研究,如今改良脊柱截骨矫形技术、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等技术已在全國推广应用。  梁益建被同事称为“铁人”。不过,“铁人”也有倒下的时候。因病人腿部的麻醉效果还
"捕诉合一"改革是目前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是根植于我国土壤的制度创新。即便"捕诉合一"正逐渐趋于成熟,但是对改革的争论仍然存在。因此,我们应该系统全面地了解"捕诉合
Previous research on deep-space networks based on delay-tolerant networking(DTN)has mainly focu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DTN protocols in simple networks;hence,
学前教育专业师德教育回应《幼儿园专业教师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第一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要求,在师范生培养体系中举足轻重。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师德教育存在教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