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菌核)存活力及地下侵染研究

来源 :中国马铃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an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黑痣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在各大马铃薯种植区均有发生,目前己成为影响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试验研究不同生存环境下病原菌(菌核)萌发率和影响因子的作用以及菌核存活力及地下侵染能力。结果表明,病原菌(菌核)的萌发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相同地区病原菌不同温度下萌发速度不同,菌核萌发率与温度具有定量关系;菌核可多次萌发,第4次萌发仍具有31.76%的萌发率。通过研究了解了不同环境下病原菌的存活力,掌握了适合病原菌萌发的条件,为在生产过程中预防和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以‘荷兰15’为供试马铃薯品种,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氮肥(X1)、磷肥(X2)和钾肥(X3)三因子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和数学模型优化得到施肥的优化区间。结果表明,三项
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其竞技状态的重要因素.分析运动员表现出最佳竞技状态时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措施,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能,使之达到
马铃薯膜上覆土可以节省人工,提高商品性能,有利于规模化操作,但是需要掌握膜上覆土的厚度和时间。试验主要针对滕州气候条件下,在播种后、薯芽距地膜2em、即将出土三个时期,分别
根据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及其规律,分析了短道速滑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能力,并提出几种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为了研究不同年份主要气象因子与马铃薯品质性状的量化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2001~2010年间克山地区的气候因子与马铃薯‘克新12号’的主要品质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