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低血压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ularit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餐后低血压(PPH)即与进餐相关的血压下降,在老年人群中较常见,其发生隐匿,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容易被忽视,是导致老年人晕厥及其他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明,治疗效果及预后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证据支持.本文对餐后低血压的流行病学、危害、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国内外最新研究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下游信号分子活化后,在体内外发挥调节免疫应答和炎性因子释放的关键作用,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固有免疫细胞在脓毒症期间维持内环境稳定及调节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就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在脓毒症发生时调节不同类型固有免疫细胞的炎症反应和凋亡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脓毒症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和途径。
【摘要】 目的 探讨直接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LDL-C)水平升高与冠心病(CHD)防治关系。方法 采用液体试剂用清除法测定60例CHD患者及40例无CHD患者血清中D-LDL-C水平,同时还检测了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CHD组的TC、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D-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低于对
脓毒症是由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免疫抑制是脓毒症患者后期继发感染,包括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脓毒症免疫抑制、抗菌药物耐药机制以及脓毒症免疫抑制所致继发性感染3个方面对脓毒症患者免疫抑制与继发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关系进行综述,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对脓毒症免疫抑制患者进行更好的管理,提高这类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降低其再住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