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引导中高年级学生课外趣味阅读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dz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趣味阅读能够令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魅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有所收获与成长。围绕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激励持续阅读、读书交流活动等方面,对引导中高年级学生课外趣味阅读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读书交流活动
   课外阅读是促进中高年级学生开发智力、发展个性、提高阅读水平、增长见识、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自学能力与独立精神、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有效方式。要使学生真正积极、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一定要凸显课外阅读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快乐读书吧”栏目,引导中高年级学生课外趣味阅读,让学生在快乐读书中实现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课外趣味阅读而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无疑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只有学生自身具有强烈兴趣,才会主动进行课外阅读,进而在阅读中收获乐趣,感受快乐,体验阅读魅力。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既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更为生动、丰富的画面内容,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民间故事传说《宝莲灯》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及课外活动两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前,教师通过网络搜集与宝莲灯相关的动画片、电影、电视等的片段,向学生布置收集周围人讲的宝莲灯相关民间故事的任务,要求学生将他们听到的故事整理成记录卡,带到课堂来交流。这样,学生在课前便对阅读产生了积极兴趣,在课堂上又受到了多媒体动画、电影等的感染,对《宝莲灯》这一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再要求学生阅读宝莲灯相关的故事书籍时,学生将会在阅读中真正有所收获。
   二、合理指导学生阅读
   要想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趣味性,除了要激发他们的兴趣之外,更要指导他们以科学、正确、有效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快乐读书吧”栏目的推荐阅读,指导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合理设计与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阅读任务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进行点拨。例如,指导学生阅读《灰尘的旅行——中国科普作品精选》时,在学生阅读之前,可以布置简单的阅读思考问题:山谷为什么会讲话?这是一种什么现象?设置简单的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在问题驱动下,学生阅读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更加能够把握其中的要点,从中收获情感共鸣,增长见识,培养思维能力。
   三、激励学生持续阅读
   在长时间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往往会逐渐失去阅读耐心,导致阅读活动难以顺利推进。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学生持续阅读,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源源不断地收获正向反馈,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民间故事时,可以依据民间故事情节模式化、民间故事主人公具有相似特征、民间故事中的动物有固定形象等特征,来引导学生延伸阅读,从课内读过的一本书,去读完具有相似特征的另外几本书,使学生在阅读民间故事时读得更深入、更投入,体验到更多的阅读乐趣。为激励持续阅读,教师也可以设置小组竞赛阅读、课外知识明星栏、阅读之星等比拼形式,鼓励学生交流阅读进展,分享不同階段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总结进行评价,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激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促使学生愿意读、喜欢读、主动读,长期坚持阅读。
   四、组织读书交流活动
   课外趣味阅读与课堂阅读最大的区别在于摆脱了课堂的限制,能够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支持阅读,进而丰富阅读趣味性和实践性,强化学生基于阅读的心得交流,让阅读更具开放性和共享性,而非学生独自一人默默完成阅读。这样,阅读的趣味性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能够在交流活动中互相推荐优秀书籍,分享阅读体验,共同剖析故事的起因、结果,强化阅读参与感的同时深化阅读理解和感受。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欧洲民间故事《参天树》《爱父亲如盐》《尼伯龙根之歌》时,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这些文本,制作相应的读书卡,对故事主要内容进行简单复述,在班级通过分享读书卡的方式,相互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教师组织开展班级故事会,让学生熟记一个故事并以自己的语言,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讲出故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故事进行适当丰富或改编。教师根据实际阅读情况,组织学生选取合适的阅读内容表演课本剧。例如,在阅读《西游记》时,可以根据《西游记》故事情节曲折,人物众多、性格各异的特点,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情节进行表演,通过演情节、猜情节的形式,共同感受阅读延伸出来的乐趣。
   综上可知,快乐读书是符合中高年级学生身心特征的读书方式,也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教育形式。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趣味阅读时,一定要将学生放在首要地位,充分关注学生所思所想、所需所求,以满足学生兴趣和令学生感受乐趣为重点,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能够真正在课外趣味阅读中快乐读书。
   参考文献:
   [1]杨敬女.小学语文中年级课外趣味阅读的有效指导[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11):19.
   [2]季海华.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趣味性阅读探究[J].学苑教育,2016(14):60.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不同,其注重的是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而这对小学德育有着重要的幫助。通过在小学德育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两者有机融合,能够为德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仅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并且将德育提升
摘 要:班集体心理环境的建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班集体的育人功能,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履职体验的舞台,让学生在班集体生活中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关键词:班集体;心理环境;氛围;履职   在校门口,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有的孩子在校门口不愿意上学。孩子厌学情绪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一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找不到乐趣。二是由于
摘 要:家国情怀一直都是教育中绕不开的话题,人文精神以及传统文化,都根植于人们心中。而学生学习知识文化除了为了提升自我,更宏观的目标也是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所以在教育筑基时期,为学生构建起良好的爱国观念、树立家国情怀就非常有必要。中国故事是精神引领的开篇,学生的观念认知其实从启蒙伊始都是通过故事渲染构建的,然后才是正规的知识文化传输,而红色故事显然更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当然这也是对过往峥嵘岁月的追
摘 要:现代教育愈来愈注重个性化教育,小学教学也不例外,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通过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可以充分表达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使学生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将德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加深度的开发,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人格。   关键词:数学;教学;育人   “教书”是为了“育人”,小学数学教学亦是如此。思想品德教育不应该只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进行或者只由班主任负
摘 要:小学是义务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阶段,数学是小学课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科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内容,也要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品德。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既能收获文化知识,又能提升品德素养。基于此,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意义和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立德树人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教师在输出知识的同时
摘 要:小学语文听评课活动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很有帮助,运用得当则事半功倍。从把握原则、更新标准、善用方法、关注学生等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听评课活动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听评课活动;策略   作为教师的常规教研活动之一,听评课活动对课堂问题诊断、教学效率提升等都大有助益,对于小学语文这一基础学科更是如此。但当前开展听评课活动时,很多教师直接就去听课,课前少分析
摘 要:小学生的美术教育知识不仅来源于教材,还应该注重对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博物馆中蕴藏的丰富资源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了可供开发和利用的美术教学素材。研究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为小学美术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地方博物馆;小学美术教育;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美术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地方博物馆拓宽了小学美术的教学空间,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