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井液漏失侵入深度预测的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改造优化

来源 :钻采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ly198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具有储层低孔低渗、埋藏深、储层温度高、层厚、裂缝、孔洞较发育、非均质性强、含H 2S、岩石闭合应力高等特点,通过前期技术攻关,形成了适合高石梯-磨溪低渗透储层增产改造工艺技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区块低渗区的单井产量。储层裂缝孔洞较发育,钻井完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漏失大量钻井液,造成储层深部损害。因钻井液漏失侵入深度不明确,酸化设计中的酸液波及范围无法界定,故常规酸化技术不能完全解除漏失的钻井液对储层的深度损害,降低了储层酸化改造效率。建立了基于溶质运移与对流扩散理论的
其他文献
低渗透储层受井储效应影响大,压力恢复试井时出现平面径向流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产油量。研究了降低压力恢复试井出现平面径向流时间的理论方法,结果表明井储效应是影响测试
目的基于生物学变异评估同一样本系列复测结果可接受的临界差异(critical difference,CD)。方法通过参考改变值(reference change value,RCV)公式转化为CD公式,分别计算95%和
高压高产气井出砂机理复杂,过高的生产速率在近井筒区域产生很强的紊流效应,是导致地层出砂的重要原因.通过物理模拟试验发现,高速气体通过孔眼时能够产生很强的抽汲作用力,
目的了解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惠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0年1月~2015年3月的8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