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白马洞矿床热液隐爆系统的识别及对铀多金属找矿的启示

来源 :矿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ing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黔中白马洞铀、汞、钼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之"黔中隆起"南部,是构成我国西南贵州铀-金成矿带的主要矿床之一(涂光炽,2010)。该矿床是我国发现和开采最早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之一。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因已有较深入的研究(陈露明,1990;张成江等,2009;余中美等,2009;宋昊等,2011;倪师军等,2012),认为控矿构造研究是该区下一步找矿突破的关键。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
其他文献
当今,人类已然进入到一个高技术、全球化时代,社会条件的改变必将影响到人的发展。面对高技术的风起云涌和全球化的潮流趋势所引发的人身束缚、高度物化、环境恶化、区域差异
本文旨在“依义不依语”和“无价值预设”原则的指导下,试图通过“佛教文献学”和“哲学诠释”两种方法,对唯识宗之根本经典——《成唯识论》(略称《识论》)之“遮破我法二执与证
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代价问题日渐显露。传统的“唯技术”发展观造成了许多代价问题的产生,使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代价成为一种恒久的社会矛盾现象。技术的发展会给社会带来潜在
信仰既是人类社会生存实践活动产物,又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存在方式;信仰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是真理与价值的历史性统一,体现着人类超越性的精神需要和对于终极性价
雅斯贝尔斯生于1883年,是德国20世纪生存哲学的代表人物。雅氏有着精神病理学的学术背景,后来走上研习哲学的道路,具有关乎人的生存状态的经验和广阔视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着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