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相对难以理解。如何能更好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学的效率,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仅仅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教学形式,要让学生能够做到自己主动学习。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给予知识,而是如何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规律等,让学生可以主动的积极地探索学习。
关键词:学生;主体;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要求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全面发展既包括全员学生的发展,也包括学生每个个体的全面、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是对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结构的改变,最终有利于学生快乐健康的全面成长。
一、完善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自主性
学生自主性的形成前提是具有一定关系和关联的相关知识系统,在课堂上如何设计能更好的让学生自己头脑中形成知识系统,让已学的知识与新的知识相结合,激发出学生探索的好奇心,进而自主的安排学习的机会,给予一定独立学习的资料,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来促进其全面发展。所以在调整思路的同时,要先帮助学生如何学会自主学习。
举例来说,在数学减法的教学时,本人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如果跟爸爸去超市买了一斤苹果8元,买了两斤梨共20元,买了一箱樱桃共50元,然后结账时爸爸付了收银员100元,請问收银员应该找回爸爸多少钱。通过学生们的思考很快会列出了算式:100-8-20-50=22元。此时,作为教师就会引导学生们,是否有更好的计算方法呢,这样算起来是不是能更加的简单些,运用以前学过的熟悉的计算方法。这时给学生们几分钟思考的时间,思考过后,可以给学生们讲,联加是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先将所花的钱数进行联加计算8 20 50=78元,然后用所付的钱数进行减法运算100-78=22元。通过让学生们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之处,从其中悟出道理。首先通过举爸爸买东西的例题,可以让学生们拉近与数学题的距离,可以使学生们想象到爸爸买东西的场景,让学生们以后在跟爸爸去买东西的时候主动的去计算付款找钱的问题。另外让学生们自主的列出计算公式,使学生由自我思考的时间,培养其遇到问题自我思考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们更加形象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学生的自主性对于学习数学非常重要,不但能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更能让学生从被动的灌输知识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不仅提升课堂教师教学的效率,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非常单一与简单,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集中力方面非常差,而且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就是简单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完全掌握了该知识点,老师均没有给予关注与重视,更不用说是进行总结原因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了。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其学习的很大动力源泉所在,只有学生对数学真正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的与老师互动,进而更好的接受老说所传授的知识并真正的掌握它。所以有必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断的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线索所在,问题的发现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强烈的愿望。本人在讲课的时候曾经这样的方式教课。学校准备购买运动器材足球,已知每个足球的价格是30元,如果要卖2个足球应该是多少钱?买3个足球要花多少钱?要是买15个足球又应该花多少钱呢?学生们展开讨论,非常想知道要买15个足球要多少钱,这就产生了疑问。于是我对学生们说,今天就来学一学两位数乘法。这样学生们就会聚精会神的听下去。疑问的设置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让他们思维更加活跃,想象力更加丰富,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们的好奇心由潜伏状态变为活跃状态,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更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使学生们真正感受到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才能对数学产生兴趣。兴趣的产生能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使老师教学变得轻松,使学生学习也变得轻松。
三、规划互动性的教育形式
互动性学习更加强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而不是单纯的以书本知识和老师为中心来选择规划教学内容。互动性学习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其不自觉的锻炼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更注重看好学生是否纪律良好,而互动性学习是多样的、灵活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快乐的。
以学生为主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老师的教学规划十分关键。假如老师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规划模式:先备课然后讲课最后下课,学生无法从根本上成为课堂以及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学在备课之时就要明确教学的规划,明确要给学生教授什么,要学生子课堂需要学到什么,而且要学生在课堂上做些什么,如何去做。首先要确定备课来说,不仅仅需要老师来完成,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学生,教授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良性的互动形式,是两人之间的双向讨论、沟通和交流,是一个提问与应答的反馈活动系统。多数老师认为教学就是简单的让学生掌握知识,遵循老师讲的内容,学生被动听取的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关注。而实际上,教学活动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现有的水平以及爱好兴趣作为出发点,要重视教学的互动性,让数学教学课堂焕发出活力。
四、结语
以学生为主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更能适应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只有全部以学生为主,才能让学生更快的认知数学、自主学习数学以及真正的掌握数学知识。由此同时,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方式能让学生将数学与实践紧紧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们体会生活过程中到处都是数学,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遵循一个原则,关注学生的情感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依据学生们的认知规律。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于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去发现探索,逐渐的去感知与领悟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光权.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J].吉林教育,2015,23.
[2]张凤国.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J].软件(教学),2015,4.
关键词:学生;主体;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要求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全面发展既包括全员学生的发展,也包括学生每个个体的全面、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是对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结构的改变,最终有利于学生快乐健康的全面成长。
一、完善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自主性
学生自主性的形成前提是具有一定关系和关联的相关知识系统,在课堂上如何设计能更好的让学生自己头脑中形成知识系统,让已学的知识与新的知识相结合,激发出学生探索的好奇心,进而自主的安排学习的机会,给予一定独立学习的资料,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来促进其全面发展。所以在调整思路的同时,要先帮助学生如何学会自主学习。
举例来说,在数学减法的教学时,本人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如果跟爸爸去超市买了一斤苹果8元,买了两斤梨共20元,买了一箱樱桃共50元,然后结账时爸爸付了收银员100元,請问收银员应该找回爸爸多少钱。通过学生们的思考很快会列出了算式:100-8-20-50=22元。此时,作为教师就会引导学生们,是否有更好的计算方法呢,这样算起来是不是能更加的简单些,运用以前学过的熟悉的计算方法。这时给学生们几分钟思考的时间,思考过后,可以给学生们讲,联加是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先将所花的钱数进行联加计算8 20 50=78元,然后用所付的钱数进行减法运算100-78=22元。通过让学生们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之处,从其中悟出道理。首先通过举爸爸买东西的例题,可以让学生们拉近与数学题的距离,可以使学生们想象到爸爸买东西的场景,让学生们以后在跟爸爸去买东西的时候主动的去计算付款找钱的问题。另外让学生们自主的列出计算公式,使学生由自我思考的时间,培养其遇到问题自我思考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们更加形象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学生的自主性对于学习数学非常重要,不但能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更能让学生从被动的灌输知识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不仅提升课堂教师教学的效率,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非常单一与简单,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集中力方面非常差,而且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就是简单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完全掌握了该知识点,老师均没有给予关注与重视,更不用说是进行总结原因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了。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其学习的很大动力源泉所在,只有学生对数学真正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的与老师互动,进而更好的接受老说所传授的知识并真正的掌握它。所以有必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断的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线索所在,问题的发现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强烈的愿望。本人在讲课的时候曾经这样的方式教课。学校准备购买运动器材足球,已知每个足球的价格是30元,如果要卖2个足球应该是多少钱?买3个足球要花多少钱?要是买15个足球又应该花多少钱呢?学生们展开讨论,非常想知道要买15个足球要多少钱,这就产生了疑问。于是我对学生们说,今天就来学一学两位数乘法。这样学生们就会聚精会神的听下去。疑问的设置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让他们思维更加活跃,想象力更加丰富,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们的好奇心由潜伏状态变为活跃状态,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更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使学生们真正感受到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才能对数学产生兴趣。兴趣的产生能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使老师教学变得轻松,使学生学习也变得轻松。
三、规划互动性的教育形式
互动性学习更加强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而不是单纯的以书本知识和老师为中心来选择规划教学内容。互动性学习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其不自觉的锻炼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更注重看好学生是否纪律良好,而互动性学习是多样的、灵活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快乐的。
以学生为主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老师的教学规划十分关键。假如老师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规划模式:先备课然后讲课最后下课,学生无法从根本上成为课堂以及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学在备课之时就要明确教学的规划,明确要给学生教授什么,要学生子课堂需要学到什么,而且要学生在课堂上做些什么,如何去做。首先要确定备课来说,不仅仅需要老师来完成,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学生,教授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良性的互动形式,是两人之间的双向讨论、沟通和交流,是一个提问与应答的反馈活动系统。多数老师认为教学就是简单的让学生掌握知识,遵循老师讲的内容,学生被动听取的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关注。而实际上,教学活动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现有的水平以及爱好兴趣作为出发点,要重视教学的互动性,让数学教学课堂焕发出活力。
四、结语
以学生为主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更能适应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只有全部以学生为主,才能让学生更快的认知数学、自主学习数学以及真正的掌握数学知识。由此同时,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方式能让学生将数学与实践紧紧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们体会生活过程中到处都是数学,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遵循一个原则,关注学生的情感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依据学生们的认知规律。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于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去发现探索,逐渐的去感知与领悟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光权.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J].吉林教育,2015,23.
[2]张凤国.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J].软件(教学),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