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的科技伦理观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着变迁,不同的科技伦理观又对中国社会与科技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通过回顾文明演化和科技嬗变的历史轨迹,汲取相应历史经验,才能寻找一
【出 处】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科技伦理观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着变迁,不同的科技伦理观又对中国社会与科技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通过回顾文明演化和科技嬗变的历史轨迹,汲取相应历史经验,才能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社会的科技与伦理的协调发展道路。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中,中国科技伦理思想的流变脉络表现为科技伦理观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近代的人定胜天再到现代的天人协调。只有自觉自律地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科技力量,并把人、自然和社会看作有机联系的整体,才能实现科技与伦理的协调发展,从而有效地应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科技与伦理的协调发展将有
其他文献
长阳南曲的"前三不唱"从表演形式上充分体现了长阳南曲中温文雅致的文人气质,而这种"大雅"气质与土家族民与生俱来的彪悍粗犷性格有着天壤之别,这是一个至今令人费解的谜。唯
2018年6月8—10日,在国家民委港澳台办、研究室和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的指导,和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会的协助下,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在厦门白海豚大酒店隆重举办了第十届海峡论坛分论坛“两岸民族乡论坛”。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厦门大学副校长詹心丽,国家民委研究室巡视员、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会会长李红杰,国家民委港澳台办副主任兰海滨,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厅长黄进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人类学学
13亿人口及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我国不能实行多党竞争执政。我国应改等额选举为党组织最终决定侯选人的差额选举。这种选举办法就是把各级政府的一把手置于党组织和广大人民